首页 >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工作报告 调研报告
县气象局宣传思想工作调研报告
2016年03月10日 16:38
**县位于长**三角洲**侧,是**、**、**两省一市交会处,素有“**之乡”的美誉。**的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宜于作物生长。但同时也是受台风、暴雨、寒潮、大风、冻害、雷电、雾霾等气象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90%以上,相当于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1%~3%。为进一步减轻气象灾害对于我县经济布局、农业生产、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和百姓生活的影响,县气象局着力推进“两新”工程和“美丽乡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将公众气象信息发布和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纳入基层目标责任制考核,努力构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规范自主的行为准则,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公众参与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公众的气象灾害防御综合能力。县气象局连续两年被县公众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县公众科学素质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两位同志被授予“**县公众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
一、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现状
1.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组织管理体系。调整并完善了以李明局长为组长的**县气象局科普宣传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气象科普宣传办公室,明确了各科室和个人的科普宣传任务,进一步健全科普工作考核机制。完善科普工作制度。制定了年度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等,做到科普工作有人抓,年度计划有安排,科普活动有方案,年终总结有成果。
2.建立了一支覆盖基层农村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队伍。自2007年起,由县政府牵头,气象局具体负责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队伍。目前,已建立由9名气象协理员和127名气象信息员组成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队伍,实现了县域乡镇级和村级宣传人员的全覆盖。同时,加强基层协理员、信息员队伍管理。针对基层人事变动,定期对协理员、信息员进行调整。每年召开全县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工作会议,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协理员和信息员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技能培训。完成全县各镇(街道)视频会商设备安装,打通基层乡镇与省、市、县气象局工作交流渠道,制定《**县乡镇气象灾害视频通报制度》,定期开展气象协理员乡镇视频会商,乡镇工作站定期向气象部门汇报科普宣传以及防灾减灾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气象服务需求反馈,听取省、市、县气象专家对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科学指导。
3.搭建多元化的气象科普宣传阵地。县气象局高度重视气象信息宣传服务能力,不断强化气象信息发布科技水平。充分依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覆盖工程、中央“三农”气象服务示范县、中小河流洪涝气象保障工程以及“五水共治”专项等一大批气象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建成了涵盖气象信息显示屏、乡村预警大喇叭系统、气象信息网站、农民信箱、气象电视节目、手机短信等多元化的气象科普宣传阵地。截至目前,我县已建立气象信息专用显示屏76块,利用外部门单位显示屏67块,建成1个紧急异常气象灾害短信服务平台、1个气象信息服务网站、1个天气预报自动答询台,1个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开办2套电视气象节目和1个气象官方微信。“**气象”新浪官方微博拥有粉丝2677人。全县平均每天2700多人次接受气象咨询电话服务,6000多人次借助手机短信和“农民信箱”获取气象信息和气象科普信息,1万余人通过网络实时获取气象信息。
4.建立气象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为了使全县广大市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更加直观地了解气象与地震知识,了解我县的气象与地震结构,县气象局与县地震办公室联合建立“**县气象、地震科普馆”。科普馆利用县气象局现有展厅,投资50万元用于室内展品与仪器建设。室内展厅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环境设计布置面积200平方米,日接待能力将在300人次左右,是一个集地震、气象现象模拟展示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展览馆。从2008年起,科普馆配备管理与讲解人员2名,采取轮流值班制,实行工作日正常开放与双休日预约开放的服务,7年来共接待部门领导、县内中小学、幼儿园师生、青少年和广大市民3.8万余人。科普馆整个展示设计突出“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科学性、安全性”,利用现代展示手法与用村,采用展板、展柜、模型、演示灯箱、多媒体等表现手法,运用声、光、电技术来展示气象、地震科普知识,力求做到新颖、独特、合理。2009年,**县气象、地震科普馆被****省地震局授予“****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5.广泛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技术指导,利用“3.23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宣传周等为契机,每年开展科普宣传10余次,举办科普讲座4-5次,气象地震科普馆积极接待学校、社会团体、各级单位参观,气象观测站在气象日当天向公众开放气象观测站,每年接待师生、微博达人、群众等300余人。参加县政府组织的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向农村干部群众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发放气象历书、《农村防雷知识》、《社区防雷知识》和《中小学防雷知识》1000余份。与县电视台合作,制作世界气象日专题节目和针对雾霾天气的专题片,分别在《民生十分》百姓故事栏目和《**新闻》播出。在《**日报•**版》整版刊登《风雨相伴 情系民生》、《风雨路上平安相伴》等纪实和宣传专题报道,进一步增强了气象防灾减灾的社会宣传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体制相对松懈。目前,由于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协理员、信息员队伍管理相对松懈、权责不够清晰。基层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灾害指导、气象知识科普等工作尚未建立规范化的反馈机制,气象部门也只能是根据协理员报送材料的次数以及主观感受对协理员进行全年的工作考评。同时,缺乏对村级信息员的考核管理。
2.队伍兼职情况突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协理员、信息员大多为基层党委领导或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很多人身兼数职,存在日常业务工作繁忙和多头管理的现象。部分单位对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对全年信息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也相对匮乏。
3.气象科普宣传队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气象科普宣传干部眼界不宽,创新意识不浓,在新形势下对如何策划活动、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方面探索不够,在打造特色亮点上办法不多,总感觉“老办法行不通,新方式跟不上”;有的宣传干部在知识和能力储备上缺乏底气,对新知识、新事物、新规律认识不充分,对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学习研究不透彻,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有的宣传干部安于现状,进取精神不足,工作质量满足于一般化、完成任务,缺乏钻业务、出精品的拼劲、闯劲。
4.公众气象灾害处置能力不强。由于公众气象防灾知识素养和能力不足,公众对于气象灾害的处置存在“不及时、不有序、不科学”等现象。在发生灾害性天气后,许多百姓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政府“等、要、靠”的依赖思想,认为灾害的防御与救治是政府的职责,与自身无关,放弃自救互救,错过最佳的救援时机;还有一些群众在没有及时得到政府帮助或救援的情况下,胡乱进行救援工作,致使造成二次损失。
5.传统的宣传教育阵地、形式和方法单一、陈旧。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短信、互联网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的突起,对气象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已经不可否认存在着如宣传形式单调、宣传手法陈旧、宣传阵地单一的问题。气象部门也一定客观存在宣传手段限于宣传栏、宣传车、横幅标语、发放资料,可以说千篇一律,难以吸引群众。由于传统的宣教方法往往简单、生硬,采用说教式的单向灌输,缺少与老百姓的互动,难免影响了正面宣传的说服力。
三、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1.进一步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和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将“有气象分管领导、成立气象组织机构、有气象科普宣传资金投入、做好气象信息传播、常态化开展气象科普宣传”等工作列入考评和复评制度目录,使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制度化、规范化。
2.引进社会力量充实气象科普宣传队伍。探索政府购买“直通式”气象科普宣传运行机制,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服务纳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正确引导和培育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服务市场,与星级社会组织、团体围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社会化宣传培训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
3.建立健全全社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以“**县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示范县”建设项目为依托,推动县政府出台“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与教育、住建、经信等部门合作编制针对学校、工地、企业等主体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各部门行业和全社会气象灾害的防御规则,有效增强公众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4.成立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专家联盟”。打通部门合作通道,积极整合部门专家资源,组建复合型专家服务团队,与科协、农经、民政、安监等部门联合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专家联盟”,对基层开展组团式、网格化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服务。
5.不断推进气象信息传播平台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综合气象业务平台”、“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功能设置,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接口,加入气象信息分区推送功能,实现气象预报、公共服务、防灾减灾指导、科普信息的“一键式”发布。开展“**气象”微信平台的二次开发和“**气象”app软件的技术研发,努力打造成为**百姓喜闻乐见、操作简便的 “便携式综合气象服务站”。
6.开展多元化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与培训。在传统科普宣传方式上,创新科普宣传的方式方法,例如开展知识竞答、谜语竞猜、模拟演练、气象开放日等宣传活动。继续加强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省市局关于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有关精神和组织的各类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组织气象局科普工作人员、协理员信息员、社会团体的培训,切实逐步提高我县气象科普宣传人员工作素质,以扎实的科普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好防灾减灾技能指导、气象科普知识讲解工作,编写高质量、针对性强的宣传材料。同时注重对科普工作、活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责任编辑:杨雪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10/8711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