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治理学校“乱收费” 重在加强监管

2016年03月11日 15:28

 

【事件介绍】

治理学校“乱收费” 重在加强监管

河南安阳调查学校收“洗碗费”事件 要求退还已收费用

河南省安阳县二中被指强收“洗碗费”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安阳县要求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处理。

记者2月26日报道“洗碗费”事件后的第二天,安阳市政府门户网站“安阳新闻网”发布通稿:安阳县对县二中收取“洗碗费”情况展开调查。

通稿称,媒体报道“洗碗费”后,安阳县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处理,并初步形成三点意见:

第一,由安阳县教体局及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展开调查。第二,要求安阳县二中通知经营单位立即停止收费,已收费的退还学生。第三,安阳县教体局迅速开展自查,举一反三,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记者此前报道,多名安阳县二中学生反映,学校收取“洗碗费”,每学年75元,部分班级不在学校餐厅吃饭的走读生也要交“洗碗费”。对此,安阳县二中总务处主任艾秀军称,学校并未强制收取“洗碗费”,系受学校委托负责餐厅碗筷清洗的个人收取,完全自愿,学生可以不交“洗碗费”自备餐具,走读生也是自愿原则,收费是经县教体局同意的。

然而,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5月发布的《河南省教育收费项目和标准一览表》中,高中教育阶段的收费项目并无“洗碗费”。

另据媒体2012年9月公开报道,河北省武安市第五中学要求在学校就餐的学生不管是否自带餐具都要缴纳“洗碗费”,走读生每学期缴15元,住校生每学期缴40元。此事引发热议,后校方表示“洗碗费”已全部清退到位,并会做好解释工作。

2月28日10时,记者致电艾秀军,其称“自己很忙”挂断了电话。此外,有安阳县家长反映,安阳县还有其他学校也收取“洗碗费”,记者曾将此情况反映给安阳县教体局,但记者注意到,安阳县教体局发布的通稿未提及是否将对全县学校进行排查。

 

“洗碗费”就是乱收费,不管理由多充分

校方的理由好像挺充分:系受学校委托清洗餐厅碗筷的个人收取、学生自愿、已报教育局批准。但仔细分析,校方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为锻炼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在餐厅就餐的学生应该自己洗碗,连自己吃饭的碗都懒得洗的学生,不应该是学校培养的目标。但是为了“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学校已经懒得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了,干脆让别人代替学生洗碗,当然其中也包含着为了安全卫生考虑的因素。但是话说回来,既然学校不让学生洗碗,那么餐厅员工就承担着洗碗的职责。学校另外委托清洗餐厅碗筷的个人来洗,实际上是把餐厅应该干的工作通过向学生收取费用的方式,转嫁给了受委托的洗碗者,吃亏的当然是学生。

而实际上,学生交纳的用餐费用中,就已经包含了洗碗费用。就如进街头的营业餐厅,食客只付饭钱不需支付洗碗费。校方在收取餐费的同时另收洗碗费,就是一种“双重收费”行为。

“学生自愿”一说更不可信。在强势的学校面前,学生是弱势的一方,对于校方的任何规定与“奇葩”举动,学生只能充当“被自愿”的角色,现实中的许多“学生自愿”,其背后都是“被自愿”。新闻中有个细节不得不提,据同学们反映,连不进餐厅就餐的走读生也要交纳洗碗费,那么试问,他们能“自愿”交费吗?

学校之所以明目张胆收费,还有一支“尚方宝剑”,那就是“已报教育局批准”。教育局批准的就是“合法”的吗?显然,在此事件中,当地教育局由监管者变成了“保护神”,也难怪学校敢于乱收费。

这些年,一些学校的乱收费冲动并未完全压制,只要监管放松,总会有学校向学生伸出黑手。比如湖南岳阳某校,学生趴桌上午休每天交一元“午休费”;安徽六安市某校要求所有学生上缴40元“喝水费”;河北武安市某校要求就餐学生不管是否自带餐具都要缴纳“洗碗费”……为赚钱,有些学校丢失了师道尊严,抛弃了斯文与矜持,面目变得卑劣可憎。

要遏制“洗碗费”等乱收费行为,一是要严格按照各省制定的收费“一览表”来收取费用,凡是“一览表”之外的项目一律不能收取,不管“理由”多么充分,不管当地教育局是否“批准”,也不管校方多么“理直气壮”;二是加大处罚力度,对于“一览表”之外的收费行为,学校负责人以及没有尽到职责的监管部门,都必须受到严厉惩处,同时设置举报平台,畅通民众监督渠道,让学校乱收费行为无处藏身。

而对于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强收“洗碗费”事件,有关方面应介入调查。诸如“洗碗费”收了多长时间,每年共收多少钱,这些钱都去了哪里,是都给了受委托的洗碗者,还是另作他用?尤其是,校方领导与洗碗者有没有利益勾连?一旦发现问题,就应严厉问责,同时作为反面教材让各地学校以此为戒,坚决抛弃乱收费的冲动与欲望。

“洗碗费”何以重现校园?

听到“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的喊话,估计大部分人会认为是遇到了打劫的。看到学校强迫向学生收取每学年80元的“洗碗费”的新闻,大部分人会认为是教育乱收费。把拦路抢劫与教育乱收费放在一起,似乎有点不妥,但是又有点相似,收费人都在利用自己强势地位收取不应该有的费用,都有强迫性。

其实收取“洗碗费”也并非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首创。据媒体报道,2012年,河北省武安市第五中学就曾要求在学校就餐的学生不管是否自带餐具都要缴纳“洗碗费”。如今,“洗碗费”重现校园,而且学校宣称,这是学生“完全自愿”且“已报教育局批准”的行为,如此看来,收取“洗碗费”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合法。

但是正如“午休费”“延时费”等教育乱收费一样,“洗碗费”不过是换个马甲的教育乱收费,只是打着“教育局批准”和学生“完全自愿”的幌子,迷惑一下众人而已,本质没变,思维没变,即“只要我认为需要,我就可以立个名目来收费”。

或许,学校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给学生就餐提供了洗碗服务,要有一定的成本,理所应当收取费用。但是既然是市场经济,就应当看看街上的饭店,有哪个要求顾客吃饭还要再缴纳“洗碗费”?何况,学校连走读生的“洗碗费”都要收,不吃饭都要交钱,这和市场经济哪有半毛钱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教育本身就具有公益性,怎可只顾成本?这样做的实质是学校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强行收费,市场经济只是收费的遮羞布。

学校乱收费也就罢了,不幸的是,当地教育监管部门居然批准了这种荒唐的收费行为,给“洗碗费”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成了为虎作伥的帮凶。这只能说明既得利益者、学校、教育监管部门等早已成为了“利益共同体”,他们以“合谋”方式吞噬着教育公平和国家政策。

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在这场收取“洗碗费”的风波中,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被动的接受,沦为既得利益者、学校、教育监管部门等的“碗中肉”“盘中餐”。循着收取“洗碗费”的逻辑,笔者大胆推测,以后学校是不是还可以收取更多的费用来搞创收,午休费、活动费、解答问题费、蹲厕费……名目繁多,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是,教育的公平该如何安放?法律的尊严该如何安放?教育者的灵魂中不能只有金钱。

 

 

【启示与思考】

学校“乱收费”是教育体系中由来已久的诟病,尽管各类治理乱收费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教育乱收费的现实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让家长应接不暇,更有一些收费让学生哭笑不得。听说过加班费、培训费、通讯费、过节费等收费名目,“洗碗费”倒也觉着新鲜,莫非如今的学生懒惰至此连碗筷都不愿意洗?亦或学习时间紧迫连洗碗筷的时间也没有?倘若学校的出发点果真如此纯粹,其“良苦用心”着实值得称道。

然而,现实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近日河南安阳县二中向学生收取“洗碗费”的新闻引起网民的聚焦。学校和家长的说辞不一,在两个对立面上“僵持不下”。学校领导声称,“‘洗碗费’系受学校委托清洗餐厅碗筷的个人收取,而且是自愿的,学生可自带餐具。”潜台词是学校是受人之托,并无直接利益瓜葛,但学生的证词则否定了这一可能。

顾名思义,“洗碗费”是向需要提供洗碗服务的学生收取费用,缘何不在学校餐厅吃饭的走读生也要交费呢?如果说,确有学生为了图个方便,心甘情愿上交“假人之手,洗刷碗筷”的劳务费,那些不在学校用餐的学生为何要被强收“莫须有”的“洗碗费”呢?事实上,且不论学校是否为”洗碗费“的既得利者,至少学校“上下不一”的处事做法与“欲盖弥彰”的回应姿态就无法逃脱公众的质疑。

治理学校乱收费非“一夕之功”,如何杜绝收费乱象,还学生一片“纯净”校园,值得有关部门好好思考。总而言之,既要斩断想捞学生“好处” 的手,更要筑牢教育行政部门监管的“网”。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11/8717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