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加固安全意识 远离“野蛮装修”
2016年03月11日 15:28
【事件介绍】
谁来管住“野蛮装修”的黑手
2月26日14时18分,江西萍乡市安源区新学前巷27号一栋6层房屋的四、五、六层发生部分坍塌,共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经初步分析,事故原因为该栋房屋405室业主装修时不当施工引发的连续坍塌。目前,虽然事故搜救工作已全部结束,但因住户“野蛮装修”引发的这起恶性事故,仍然发人深思。
垮塌面积达630平方米
记者在现场看到,楼房上面3层中约三分之二部分已经坍塌。据了解,坍塌楼房建于1983年,一层为商铺,二三层为当地房管部门办公用房,四至六层为居民住房。一至三层为框架结构,而出事的三个楼层则为砖混结构。
一楼商户黄永清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前几天,4楼一直有住户在进行装修,“这么老的房子,哪经得起折腾。”
“才装修了两三天,就出事了,垮塌面积达630平方米。”萍乡市房管局城区房管所所长周志萍告诉记者,他们也是接到住户反映,才知道4楼业主在装修,听说还打了墙、动了门窗。周志萍说,由于楼房建成时间久远,当年的建造标准较低、建造技术较差,加上“野蛮装修”行为的破坏,终至酿成大祸。
究竟该由谁来监管?
近年来,全国各地类似的“野蛮装修”事件时有发生,萍乡居民楼坍塌事故只不过是极端案例。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对“野蛮装修”的监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业主把门一关,自己在里面弄,谁也拿他没办法。”周志萍说,虽然原则上装修有个申报审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管理部门处于“抓瞎”状态,只有接到举报投诉,才会去看一下。
“就算邻居动了墙,也不会去问。”坍塌楼房601室住户罗桂珍表示,城里人都是“老死不相往来”,对于这种连物业管理都没有的老楼,业主想怎么装就怎么装,互相都不会过问。
江西省政协原常委许小欢曾对家庭装修问题进行过专题调研。许小欢表示,当前一些家装企业与监理主体混同,由企业负责人在内部自定人员进行施工监理,“自己监管自己,形同虚设。”有的甚至没有监理;行政主管部门职责不清问题长期存在,表面上,住建、质监、城管等部门和行业协会都可以监管,但由于没明确监管责任,实际上“谁都没去管”;现有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目前针对家庭装修的立法处于缺失状态,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去年12月起施行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范》只是原则性规范,各地亟须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为此,许小欢建议,应尽快改革监理方式,构建独立、公正、权威的第三方工程监理机制;尽快制订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家装工程监理和装修企业及个体等各方规范的职责、标准、任务、原则、程序、法律责任等;加大问责惩处力度,健全常态化监管长效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装修行为,建立装修企业及个体和监理的不良行为记录和“黑名单”制度。
“卖一次就装修一次”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老旧居民楼安全隐患问题将日益凸显,城市管理者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老城区中,类似的老旧居民楼占80%以上。”在事故现场指挥部,周志萍忧虑地说,这种楼房质量不高、产权复杂,如果再遭到“野蛮装修”,极易产生安全隐患。
“反复买卖,卖一次装修一次,可能对老旧房造成致命的伤害。”许小欢说,在既没有物业管理,又没有执法部门的有效监督之下,反复装修必定对老旧房造成反复伤害,一旦出事,后果严重。
“关键要建立台账制度,实施动态管理。”许小欢建议,对一定年限的老旧楼房,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不经申报审批禁止进行装修,实现“前端把关”。
针对城市老旧居民楼装修监管问题,许小欢还建议,有关部门在加大排查力度、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应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厘清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并明确牵头部门,避免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对部门履职尽责形成倒逼;其次完善老旧楼房装修申报流程,在建立台账基础上实现“申报-审批-监管-处理”的“一站式”服务,既能方便群众申报,又能实现有效监管,做到防患于未然。
野蛮装修酿悲剧的警钟为谁敲响?
这起悲剧是如何产生的,报道称其源自“楼房老旧+野蛮装修”。生活中,野蛮装修何其多;近年来,全国各地类似的野蛮装修事件时有发生。那么,野蛮装修酿悲剧的警钟为谁敲响呢?
为住户敲响。不管房子是不是住户的产权,装修房屋都不能想装就装,必须遵守申报审批制度,得到批准后才能装修。虽然当下房屋装修的总体情况是——“业主把门一关,自己在里面弄,谁也拿他没办法”,但真的出了事故,装修房屋的住户无疑难脱干系。
为审批敲响。既然房屋装修需要申报审批,那么,审批部门就该认真履行职责。而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处于“抓瞎”状态,只有接到举报投诉才会去看一下。对于房屋装修,特别是装修有一定年限的老旧楼房,审批部门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不经申报审批禁止装修,实现“前端把关”。多当马前卒,少放马后炮,审批部门必须主动有为。
为监管敲响。现在对于房屋装修的监理,要么是企业自己监理自己;要么就是没有监理;行政主管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的问题长期存在。“九龙治水”不如“一龙治水”,监管必须解决“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
为立法敲响。据报道,目前针对家庭装修的立法处于缺失状态。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去年12月起施行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范》只是原则性规范,具体如何实施,很多地方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致使一些住户想装修就装修,想如何装修就如何装修。
为邻里敲响。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而实际上,很多邻居老死不相往来,正如这起悲剧中的601室住户所说:“就算邻居动了墙,也不会去问。”假如邻居间有来有往、互相提醒、遵章守纪,野蛮装修的悲剧必定减少很多。
目前,很多城市有很多老旧楼房,老旧楼房的管理和房屋装修的监管必须跟上。摸清老旧楼房的底数,理清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完善老旧楼房装修的申报审批流程,建立长效管理和装修监管机制,畅通违法违规装修举报渠道等,是摆在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急需回答的考题。同时,每户住户都要认识到安全不是儿戏,只有时刻绷紧安全弦,野蛮装修的悲剧才能减少甚至杜绝。
要给“野蛮装修”念“紧箍咒”
装修,本是给自己一个崭新的家,却没想到,“野蛮装修”却把家给毁了,而且还“毁”掉了很多生命,多么惨痛的教训,可这样的悲剧能从此消停吗?恐怕未必。只要“野蛮装修”还存在,就难免会出现安全事故。
还记得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经典小品《装修》么?饰演装修工人的黄宏,在房主巩汉林的指挥下,一锤又一锤,结果把墙壁给凿穿了,和隔壁邻居家来了个“亲密接触”。时至今日,“野蛮装修”仍然层出不穷。“野蛮装修”,别说邻居吃不消,最终自个儿家也很可能受害。
要给“野蛮装修”念“紧箍咒”。首先要立法规范。据报道,从1月1日起,新修订的《宁波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开始施行。根据这个条例,市民在自家房屋装修前,一定先要到房屋所在地的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物业服务企业或社区居委会设立的备案服务点进行备案。野蛮装修最高要被罚款5万元;新修订的《杭州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日前公布,将于3月起施行,各地应该仿效学习;其次,要明确监管部门和监管责任,要防止出现“踢皮球”现象;再次,要加大问责力度,对于违反相关规定施行“野蛮装修”的要给予严厉惩罚。一言蔽之,唯有给“野蛮装修”念“紧箍咒”,才能保障房子的安全,才有生命的安全。由于邻居的“野蛮装修”而丢掉生命,实在太冤。
【启示与思考】
装修安全无小事。从近年违规装修产生纠纷的上升趋势及因装修引发的纠纷不难看出,擅改房屋结构等伤筋动骨式的装修,乃是“重表轻里”的殷鉴。阙如内在的“修为”,徒外表华丽其实难副。当公共安全的核心利益就此毁于一旦,则覆巢之下无完卵,拆掉自家墙,亦毁了别人家。
顺藤摸瓜,“野蛮装修”之所以像疾病一样流行,一则业主因无知而无畏,要么对承重墙不识庐山真面目,要么揣着明白装糊涂。事实上,即便是非承重墙,也是基于防震抗震之需,乃是不宜“削除”的关键部位;二来,监管后置少预见,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国虽曾出台过一些规章制度,但由于房屋装修历来是个执法难题,使得被动的事后处理往往会造成难以愈合的“结构性创伤”。
办法总比困难多。随着时代发展,商品房已成为自住型住房的主流,为集中管理提供了捷径。但要寻求治本,则须有关部门尽快修法立规、明确罚则、厘界权责;而对“暴力家装”不能局限于装修主体营业资质的单一监管,更要形成开发商承诺、利益相关的业主及组织监督、社会公众检举、监管部门现场抽查监督随访等长效综合治理机制,重拳“治害”;此外,还要加大装修安全宣传力度,让业主了解到“野蛮装修”之险,从而自觉“止害”在先。
故,只有心存敬畏,加固安全意识,才能装点出豪华生活。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杨雪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11/8718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