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文化

胡智锋:坚持、创新、期待——“219”重要讲话精神解读

2016年03月16日 14:47

 

胡智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智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完整视频:http://www.71.cn/2016/0316/874192.shtml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6/0316/874195.shtml

  PPT:http://www.71.cn/2016/0317/875462.shtml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这里跟各位分享习近平总书记2月19日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我想从三个方面跟各位分享对这个重要讲话精神的解读: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主要思想、核心观点;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和突出特点;三是怎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一、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思想

我用坚持、创新和期待这三个关键词,来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作一个解读。

(一)坚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至少提到三个方面的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对坚持党的领导作了非常明确的表述。他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大家通俗地解读为“党媒姓党”,这是最近非常热门的一个词。特别是在新闻传播领域,“党媒姓党”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思想的最通俗、最直观的表达。具体来说,“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这里有一个新的表述,就是爱党、护党、为党。在坚持党的领导方面,这个表述对过去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张具有传承性。为什么要这么表述呢?我想这“三个党”,表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在感情上要爱党、在行动上要护党、在目标上要为党。这一点是非常明确而且坚决的。

那么,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应该说,是基于此前一个阶段里,一些新闻媒体或者社会舆论上出现的在感情上、行动上和目的上背离党的领导的一些想法、做法和言论。对党的一些主张作冷嘲热讽或者是片面的,甚至是误导性的解读。比如说,对中共党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英雄模范人物,进行颠覆性的扭曲甚至是中伤。这些都是社会上为百姓所不耻,严重伤害了党的形象的做法和想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出来警醒我们新闻舆论工作,无论如何不能够背离党的领导,不能够背离党的意志、党的主张和党的正确决策,一定要在感情上、行动上和舆论上做到爱党、护党和为党,这才体现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第一个坚持,应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述。

第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这是一以贯之的,历届党中央领导人都在新闻舆论工作方面强调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也有非常好的表述。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政府舆论导向”。我们以前经常笼统地讲新闻舆论、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一次更加细致、更加深入地强调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首先,什么叫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大家知道,新闻媒体工作涉及内容生产、内部运营、外部推广、国内外传播,以及经济、产业、市场运行等多个方面和环节。以往我们强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侧重于内容生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也就是说,新闻舆论工作不只在舆论生产这一方面,而是在方方面面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强调,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这一点毋庸置疑。各级党报党刊和电台电视台是主流媒体,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最重要的载体,坚持正确的导向是无可争辩的。都市类的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这是一个新说法。以往总觉得都市类报刊和新媒体是非传统主流媒体,可以适当放宽松,但是习总书记强调,这些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这也是一个新说法。以往,我们说新闻报道讲导向,这个无可争议,但是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是不是也要讲导向?这一点的确没有太多的关注。之后,时政新闻要讲导向,舆论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

综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关于新闻舆论导向,他强调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非常具体,涉及传统意义上的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以及新闻报道中的时政新闻和国内新闻,还特别指出,都市类报刊、新媒体,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舆论类和社会类新闻以及国际报道等也要强调导向。这是比较新颖和具体的说法,同样也给我们一个警醒。我们的确需要反思过去若干年间,是不是在新闻舆论导向方面出现了重视某一方面或者忽略某些方面的倾向。也就是说,在时政新闻报道、传统主流媒体、国内新闻报道等方面抓导向,而相对忽略了在经营运作、广告宣传,娱乐和社会类节目制作,以及国际新闻报道等方面的舆论导向。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新闻媒体、新闻舆论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一点也是一以贯之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说了四句明确意见。

第一句话是“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刚才我们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第二句话是“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实际上就是要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第三句话是“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如果说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的自觉行动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表述,那么,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就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行动。

第四句话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目标就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总体说来,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思想如果用“坚持”来表述的话,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三个坚持中,坚持党的领导,强调了在感情上、言论上、行动上、目的上要自觉爱党、护党和为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既强调传统主流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也特别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非传统主流媒体的某些方面、某些环节——比如新媒体、娱乐类节目、广告宣传、国际新闻报道以及都市类报刊等等,也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要自上而下地把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的自觉行动,也要自下而上地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及时地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二)创新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创新”一词出现的频率比较多,并且有明确、具体的表达,讲了这么几个意思:

一是对创新的九个方面做了明确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涉及九个方面的创新。以往,这么明确、全面的表达还是没有过的。从以往强调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扩展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九个方面,非常全面、丰富。

二是强调创新的目标。习总书记是这么表述的,要“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也就是说,传媒舆论出现了分众化和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为了适应这样的趋势变化,我们需要在创新的九个方面的工作上,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来达到构建舆论新格局的目的。

三是怎么样去创新。“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在创新思路和方法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两点:第一点围绕媒体融合展开,强调新旧媒体主动、积极的融合,特别是传统主流媒体,要借助新媒体去传播;第二点强调创新要围绕时度效展开,时就是时机,度就是分寸,效就是时效、效果。这个思路和方法强调创新要侧重两点:一是融入新媒介;二是强调时、度、效。

最后,着力于国际传播。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中国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也就是说,习总书记也强调了国际传播的创新。如何理解习总书记强调的创新要求呢?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新闻舆论领域的确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一是我们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中国的新闻舆论不仅面对国内,也面对世界。有一个说法是中国的新闻不仅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新闻舆论格外受国际关注,全球化态势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国发生什么,对全球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的新闻舆论布局就没有办法适应全球化的现实。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开放性、专业性,都需要极力创新。在及时性上,我国的重大新闻如果不及时报道,可能会引发国际性的猜忌、猜疑,甚至导致谣言四起。在开放性上,如果不对全球开放,可能会让国际产生误解和误读。在专业性上,如果表达的手段和方式过于陈旧,不能达到新闻的专业要求,也会影响新闻舆论宣传的效果。根据这样一个情况,习总书记强调创新,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

另外,这些年,以中国电视为例,我们大规模引进“洋版本”电视模式。一方面,能够广泛借鉴国际先进电视模式、电视制作经验,有利于中国电视整体制作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我们过多地依赖仰仗于国际电视模式。以电视综艺选秀节目为例,这些年中国最火爆的综艺电视选秀节目,大体上都是引进的国际版本,这就使得中国民族的、本土的、原创的电视节目模式受到遏制。这的确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困境,一方面,我们花很多的钱,引进“洋版本”,拱手把市场让给国际,这本身就是电视产业贸易的逆差。另外一方面,过多引进国际版本之后,本土化的民族原创队伍和能力受到影响和遏制。几代下去,未来中国电视创新,还能仰仗依赖谁呢?这的确是一个很严肃的重大问题。最近几年,特别是近一两年,中国电视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转向本土的、原创的、民族的电视节目模式的研发和创制工作。特别是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资源,比如说汉字、成语、诗词中吸取营养,创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新型的电视节目模式,比如“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华好诗词”以及最近热播的“中国汉字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等等这样一些创新节目。这是中国电视综艺选秀节目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是非常好的一个迹象。这也印证了习总书记所说的,创新的重要性。

 (三)期待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当中,特别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习总书记对新闻媒体工作者和各级党委提出了一种期待。

第一个期待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期待。媒体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这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政治意识、中心和大局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出的要求。“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要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一个期待,期待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方方面面都能够达到党和国家所要求的高度和水准。他还明确地提出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纪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第二个期待是对各级党和政府,特别是各级党委的期待。“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是新闻舆论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

也就是说,习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有两个方面的期待,一是期待新闻舆论工作者能够在思想上、作风上、专业上、精神上、道德素养上和综合能力上达到一定的水准和高度,成为刚刚讲的“四者”。二是期待各级党委能够加强领导,自觉担当政治和领导责任,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及时、充分、专业地利用新闻媒体来解决社会问题,来推动实际工作。

 

二、习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的背景和特点

我想用三个“性”来进行解读。一是针对性;二是紧迫性;三是全局性。

(一)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首先具有强烈的针对性。针对当前国内外格局的重要变化:一是大的舆论环境;二是媒体技术和媒体自身变化。

首先,大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习近平总书记作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面对的是怎样的舆论环境呢?

从国际上看,西强我弱的舆情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以欧美舆论为主导的世界舆论格局没有改变,主导世界新闻舆论的依然是英文主流媒体,而不是中文媒体。这个情况是历史因素造成的,现在,中国已然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英文媒体为主导的国际舆情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压力。政治上,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经济上,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文化上,我们拥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沉淀。但是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的主张、形象和价值观却没有得到充分、有利的推广和接受。这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对中国的了解不够。在新闻舆论上,欧美的民众、百姓很少能接触到中国,所以不了解中国,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第二,“妖魔化”中国。就是戴着“有色眼镜”,以西方的舆论惯性来看中国,按照他们的想法来理解中国。这就带来了第三个情况,误读中国。他们解读的中国是错误的,对中国理解是扭曲的。第四个情况更恶劣,对中国有所了解,明知不是事实,却还要坚持,我们把它叫“唱衰中国”。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一些国家,通过新闻舆论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发出各种颠覆性的、带有恶意、敌意的舆论。

面对这些不了解中国、“妖魔化”中国、误读中国甚至“唱衰中国”的舆论,我们的和平崛起的确感受到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怎样去应对?全世界百分之七八十的国家是以选民选举为主要形态的民主选举政体,也有百分之七八十是名义上的宗教国家。中国既不是以选举为主要形态的西方民主国家,也不是宗教国家,所以,我们在西方人的眼里是怪胎、是另类,我们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差异性太大。这就导致了舆论产生博弈,出现不了解、“妖魔化”、误读,甚至“唱衰”中国的舆论现象。怎样让西方舆论正确的、善意的、积极的了解中国、接受中国、认同中国,增强我国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确是一个特别大的难题。习总书记在这个关头发表重要讲话,有一个国际舆论的针对性。

从国内来看,我们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新闻舆论工作方面,我们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不是到位?党的领导有没有相对疲软?舆论导向在一些领域和环节上有没有存在缺失?对百姓、对人民的引领有没有不足?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必须看到,新闻舆论工作这些年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另一方面,在党的领导,舆论导向,对百姓和人民服务的程度上,还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与党中央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的国内背景。

其次是媒体自身变化,媒体技术快速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快速崛起,迅速改变了整个舆论格局和舆论构成,传统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方面遇到了障碍和困难。比如,报刊业大规模下滑,电台、电视台收听(视)率也出现快速下滑等情况。另一方面,媒介融合的趋势也在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博弈和融合。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出现多样化形式,比如微博、微信;自媒体快速崛起,分解着传统主流媒体的受众。我国舆论环境出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分众化、差异化态势。这也是习总书记有针对性地应对国内外舆论环境格局变化的重要讲话。

 (二)紧迫性

新闻舆论工作在社会全局中扮演的角色异常重要。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来把握定位。”

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可以看到,新闻舆论工作之所以具有紧迫性,一方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或者说新闻舆论媒体是为党的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大事直接服务的,抓好新闻舆论工作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定国安邦至关重要。同时,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改善对社会稳定、国家形象塑造、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等一系列重要命题影响巨大。

(三)全局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对新闻舆论工作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也就是说,新闻舆论工作不仅仅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工作,更是各级党委的工作,要自觉承担起政治和社会领导责任。新闻舆论工作不仅要立足于意识形态、新闻本身,而且要在全局工作中展开。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具有针对性、紧迫性、全局性。

 

三、做好“三个结合”,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在这一点上,我讲三个重要结合:第一是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第二是正确导向与中国故事相结合;第三是官方管制和民间表达相结合。

(一)国际与国内相结合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在世界上政治、经济地位较低,影响力有限,存在内宣、外宣两个舆论场。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地位的快速提升,国际、国内两个舆论场越来越融合,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常很难区分。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来看,要实现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充分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就要特别强调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意识。一方面,植根于中国的国情现实;另一方面,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按照国际通用的、专业的生产、传播、制作精神和原则来推进。

比如重大新闻报道,当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对于新闻舆论工作,第一是及时性,要及时报道,当然前提是真实性;第二是适度的开放性;第三是足够的专业性。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对内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调查,但对于拥有铺天盖地并且技术发达的自媒体、社交媒体、国际媒体的今天而言,虽然你想调查清楚再报道,但拖延可能导致我们工作的被动。也就是说,如果不及时发布信息,可能面临着谣言四起的情况,产生各种误读,甚至会引发不良的社会情绪,承受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这一点,要特别谨慎和注意。

今天,内宣、外宣的界限模糊,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新闻舆论报道的规律,及时、开放、专业地进行传播,赢得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局面。同时,在一些重要领域,内宣和外宣也有一些不同。比如,涉藏题材,关于西藏的宣传历来是我们对内对外宣传都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以往,我们经常按照内宣的要求来进行外宣的工作,习惯把党和政府关于西藏工作的一些指导意见、政策、方针和精神进行传输和表达,这在对外宣传中,往往受到冷遇,经常遇到大家对你的话语不熟悉、对你的表达方式不接受等情况。

在若干的涉藏宣传当中,一个华人做了一部纪录片,叫《西藏一年间》。这个片子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欧美的主流媒体纷纷播出这个纪录片,这为我们在世界舆论上获得国际人士对中国西藏精准深入的了解产生了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这就是自觉地把国际、国内相结合,既充分考虑中国的政策方针,也运用国际通行的叙事方式和手段方法来进行表达。同样是纪录西藏生活,这样的纪录片在世界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远比按照内宣的方式创作的各种宣传品要高得多、大得多。这是第一个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

 

(二)正确的导向和讲好中国故事相结合

我们的很多新闻舆论产品在宣传上都是好的作品,但在传播效果上千差万别。最近几年,一部对外传播的纪录片叫《舌尖上的中国》,在国际上大获欢迎,就是因为它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乡愁记忆,这些正确的导向和讲好中国故事有机结合起来。《舌尖上的中国》的故事,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也是世界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用漂亮的影视语言、精美的画面、精准细腻的镜头捕捉,讲述各个故事。一个食谱往往和一个地方或者一家人、一个厨师的传奇故事结合起来,用生动、感性、形象、美好的故事来传达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来表达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感。这些美食的故事、人的故事不仅对中国人来说是有魅力的,对于全世界的观众来说,是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最生动、最直观的教材。这是正确导向和讲好中国故事相结合的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三)官方管制和民间表达相结合

新闻舆论既然坚持正确的导向,就一定需要强势管制。比如,在一些重要新闻传达上,我们都习惯用来自新华社的通稿,这一点无可争议。但另一方面,各个媒体传达通稿的同时,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特别是结合百姓观众的民间表达方式来进行,这也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能不能善于从民间、从网络来发现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鲜活、生动的话语。比如《人民日报》曾经用“给力”这样的词,大家都非常地欢迎。

其实这几年很多重要的官方管制和通稿表达当中,也都随时引进来自民间智慧的表达,甚至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当中也用到过“我们蛮拼的”这样一些网络语言、民间表达。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素材,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非常重要的来源。如果把官方的管制和民间的自由表达有机结合起来,一定会对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

这是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一点学习心得,与各位分享。讲得不到位,甚至有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16/8742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