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医生打点滴坐诊是一幅生动的“敬业福”

2016年03月18日 11:32

 

【事件介绍】

医生打点滴坐诊 是一幅生动的“敬业福”

医生打点滴坐诊:能坚持就坚持

说到医患问题人们总是将矛头指向医生,让有一些人对医生这个职业心存芥蒂,然而还是要相信好人比坏人多,真正的白衣天使是存在的。

这几日,一张浙江宁波60岁医生“打点滴坐诊”的照片在网上流传,感动很多网友,有人说看到的是辛酸,也有人说带病仍坚持工作,满满的正能量。

据了解,照片中的医生叫杜予俊,是宁波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今年已60岁,到了退休年龄。3月8日早上,是杜予俊的坐诊时间,但是从上周开始他的老毛病胆管炎复发,曾一度发烧至39度,“经过上周治疗,烧也退了下去,我感觉自己能坚持,就来坐诊了,也是对病人负责。”杜予俊说。

3月8日上午10点多,眼看着病人少一点了,杜予俊就跑出去输上液,然后拎着输液袋回到诊室继续坐诊,“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被拍照了,还发到了网上,其实这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杜予俊说很意外,“其实,医护圈里带病坚持上班是种‘常态’,如果你请假了,你的病人就得等,何况我看诊的都是糖尿病患者,不少老病人来复诊都要空腹。所以对于一线医护人员来说,能坚持就坚持,能不请假就不请假。”

“这一次被关注,心里也很温暖。”杜予俊说,我们医生很多时候都是把病人当成亲人来看,真心换真心,“许多病人看到我后,会主动上来关心询问。我觉得要对得起这些病人的关心,与病人们一起面对疾病。”

 

 

“医生打点滴坐诊”开出的是“真情方”

已到退休年龄的老医生依然能够坚守岗位,没有因为职业生涯即将结束,而清闲下来,很难让人不联想到他从医生涯的几十年是付出了多少坚持。他作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带病坚持工作在他看来却是稀松平常之事。因为他身负救治的责任、心系病者的痛苦,是用真心真意来践行着“救死扶伤”的信条。

与其相比之下,那些身穿白大褂却干着“趁火打劫”的失徳医生应该感到羞愧难当。近年来医患矛盾频发,双方都很“头疼”。由病者不相信医生,医生失去医德引起的“医闹”事件也愈演愈烈。静心来看,这样的局面不得不说已经形成了一堵“墙”,阻隔了医者与病者之间的沟通、理解与宽容。

虽说如今不在提倡带病坚持工作,倡导人文关怀,但是这样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服务热情,还是暖了大众的心。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医护工作者日常的状态、工作的不易与真情的付出的窗口呢?谁又能说这不是最有效的“润滑剂”来化干戈为玉帛呢?这样具有“父母心”的医者得到的不是病人以怨报德,而是深深的敬重与感恩。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医生的职责。60岁的老医生用自己的切实行动不折不扣地诠释了一线医护人员对“医生”的定义。传递的是“把病人当亲人”、“真心换真心”的职业信仰,守住的是医生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医德底线,换来的是网友的好评如潮和喧寒问暖的关心。由此来看,医者若能秉持“仁心仁术”的职业操守,病者若能更加体谅医者的辛劳,哪里还会有“兵戈相向”的局面?

将心比心,花甲老人尚能带病坚守职责,他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尊重他的工作和关心他的状况呢?恐怕就连因疾所致的心烦气躁,遇到这样的暖心医生,也要消解大半。这样的医者开出的不仅是解除病痛的药方,献出的更是暖人心脾的“真情方”。

 

医生打点滴坐诊 彰显社会正能量

本着“不想让病人白跑一趟”的原则,杜予俊医生带病上班的精神让病人和网友大为感动。杜予俊医生本人说,他面诊的患者一般是糖尿病患者,不少老病人来复诊都要空腹,所以为了对病人负责,能坚持就坚持,能不请假就不请假。医生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做法不仅能够医治患者身体上的疾病,还给病人内心送上了温暖。

医生把病人当做家人一样看待,体现了其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精神,这与社会上存在的医患矛盾构成了鲜明对比。医疗纠纷的发生除了技术原因外,大部分是由于服务引起的,杜予俊医生带病上班的案例为医患矛盾的解决提供了一剂良方。解决医患矛盾要从加强服务入手,一方面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另一方面建章立制,建立强制性措施约束医务人员的行为,让医务人员的服务有所依据。

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杜予俊说很意外,“其实,医护圈里带病坚持上班是种‘常态’”。希望这种类似的爱岗敬业的正能量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影响力,影响每一位坚守岗位的工作者,也希望每位被服务者能够对服务者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刁难,从自身做起,共同建造清风正气的社会环境。

【启示与思考】

杜大夫对自己在网上的“走红”并不是很在意,也没有什么惊喜,他只是觉得自己做了自己该做的。“医护圈里带病坚持上班是种‘常态’,如果你请假了,你的病人就得等,何况我看诊的都是糖尿病患者,不少老病人来复诊都要空腹。所以对于一线医护人员来说,能坚持就坚持,能不请假就不请假。”医务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也有病痛来折磨,但是为了不让病人等,为了完成自己应负责的工作,他们大多数选择带病坚持上班,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缺岗”病人就会多一分辛苦和折磨。这就是最简单,也是最难坚持的那份对待工作岗位的责任心。

“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是否对工作认真,对岗位执着都取决于他所拥有的那份责任心。我们有时会在媒体上看到类似于办事员提早下班接孩子放学,让办事群众苦苦等待以及某某单位便民服务热线拨打多遍无人接听等新闻,这些缺岗、空岗的人不仅给群众办事带来了不便,更暴露出了自身存在的作风以及责任心缺失问题。

当然,“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为这位60岁的老大夫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点赞,但是把身体养好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为病人负责。我们要向这位老大夫学习的,是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应该有起码的职业道德,要用自己职业中的行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担负起这份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18/8756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