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对于高校“神菜”不妨也尝尝

2016年03月18日 14:23

 

【事件介绍】

对于高校“神菜”不妨也尝尝

神菜”多现高校 是黑暗or创意?

2016年3月7日,安徽省安庆市,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食堂推出五道食堂“神菜”,分别是橙子鸡片、菠萝咕咾肉、玉米粒炒葡萄、葡萄西红柿和苹果肉片五道菜。味道清新的水果神菜获得大批学生追捧,很多之前听说的学生早早地来到食堂排队。中午放学后二十分钟“神菜”即被抢光。

安徽一高校连推五道“神菜”引吐槽 学生:有浪费现象

近日,有媒体报道,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食堂一口气推出橙子鸡片、菠萝咕咾肉、玉米粒炒葡萄、葡萄西红柿和苹果肉片等五道“神菜”,因味道清新获得大批学生追捧。

对于安庆师范学院食堂推出的“神菜”,网友态度不一。有网友支持称,他们搞出新花样,让学生们品出好坏定存留,不用老是那几样,见了都没胃口,这样挺好的。也有网友担忧,表示“水果的维生素都被破坏了”,怀疑“这菜吃下去安全么”。另有网友打趣称,“师傅,再来一份腐乳拌草莓、西瓜炖排骨、大蒜烧柚子……”

对此,安庆师范学院大二学生李可向记者表示,其实新菜式并不是什么“黑暗料理”,味道整体还可以。

除了味道,菜的份量问题也受到学生关注。该校大二学生方林表示,菜色还是不错的,水果入菜有利于减肥的同学,而且可以提供充足维生素,但对于男生,这样的份量并不够,容易饿。

该校大一学生黄梅表示,五道菜中也就菠萝咕咾肉味道还行,因此,很多只是抱着尝鲜态度的人,由于有些菜不好吃,最后造成了浪费,而这样的浪费现象还挺常见的。

该校菱湖校区食堂经理赵娟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只想专心做好菜,多给学生提供新鲜菜式,带给学生食物营养。因此,今年特意推出五道新鲜菜式,也是为了迎合当前的学生品味,毕竟当前学生的品味更时尚、前卫了,如果食堂菜式仍一成不变的话,就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

对于网友质疑“食材成本低”、“食材不新鲜”、“味道不好”等,赵娟华回应称,有些食材成本并不低,都是新鲜购进的,比如苹果就是五元一斤购进的。而为了确保食物营养及口味,做菜很细心。水果并未爆炒,只是微微加热,并没有破坏原味。

“我们所推出的菜式都是根据学生的口味去调换的。如果学生不喜欢,我们会继续推陈出新,如果菜式受欢迎,就将继续保留。”赵娟华说。

记者注意到,被网友调侃的“神菜”不只出现在安庆师范学院,同样也现身国内许多高校食堂。

其中,福建师范大学的月饼炒辣椒、湖南大学的橘子烧排骨、北京体育大学的西瓜炒香蕉、复旦大学的油炸芒果等“神菜”频频见诸媒体,吸引众多食客慕名前往。

在2014年11月举办的首届上海高校“创新菜肴、创新点心”比赛上,各类“神菜”纷纷现身。有媒体点名了众多“神菜”:从上海财大的“椒盐香脆小馄饨”到华东政法的“咕篕鸡”,从上海师大的“东坡素肉”到立信会计的“山药冰淇淋”,从复旦大学的“油炸芒果”到华东师大的“葡萄炒玉米”,这些在网上被大学生称为“神菜”、“萌菜”的新菜式,不仅推陈出新,而且物美价廉。

除了上海高校,近期,各类“神菜”也出没武汉多所高校。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推出了“西芹炒草莓”,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桃园餐厅推出了橙子炒肉。此外,武汉大学推出的“爆炒妙脆角”也成该校的一道名菜,而此前,武大也曾推出过苹果炒西瓜、香瓜炒里脊等菜。

高校回应网友吐槽:非“黑暗料理” 支持食堂创新

此类“神菜”为何频频现身高校?此前,武汉某高校后勤集团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食堂推新菜,首先考虑学生是否喜欢,而不是什么菜系,并没有严格的菜谱。“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我们也鼓励厨师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何况大学本就是一个需要创新和想象的地方,学校无需过多地限制。”

近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因推出“西芹炒草莓”而引发网友吐槽,对此,该校教务处处长杨登想向中新网记者表示,当前很多学校也都推出了此类“神菜”,这并不是网友所称的“黑暗料理”,而是创意料理,学校是支持的。以西芹炒草莓为例,首先这是一道比较开胃的菜,其次这道菜很创新,适应了市场需求,也满足了学生喜好。

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保障?杨登想表示,像这类创意料理,无论是食材本身还是制作流程,学校后勤部门都会开展卫生督导。

针对“神菜”营养价值不高的质疑,北京营养师协会秘书长刘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水果入菜这样的创意“混搭”形式还是不错的,一方面,有些学生平时并不喜欢吃水果蔬菜,这些创新菜式也可以带给学生新鲜感,提升学生的水果摄入量。另一方面,有些水果入肉,可以增加菜品口感,增强学生食欲,比如菠萝咕咾肉。

“水果中的维生素如果遇高温,其营养成分会被破坏,因而,也建议各高校在推出此类创意菜式时,水果不该久炒。”刘兰说。

 

 

高校“神菜”尝尝也无妨碍

高校食堂历来都被人们广泛议论,从菜肴的花色品种,到食堂的饮食卫生,再到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等等,总能时不时引来围观者吐槽。

不可否认,不论是家庭开小灶吃饭,还是集体食堂大锅吃饭,我们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尽相同,再好的饭菜吃得时间过长,都有腻味的时候,况且还是高校大食堂。正因为有这样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很多大饭店为了招揽生意,吸引顾客,只好在饭菜花色品种和口味上做文章,经常性地换厨师,换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赢得餐饮市场。

高校食堂标新立异搞“神菜”,其目的可能也是为了满足学生口味,想让学生在高校食堂就餐更持久些。就现代人饮食而言并不是像我们那个年代,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现在讲究的则是饮食要健康卫生,美味可口。从现在很多学生饮食习惯,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孩子爱挑食,尤其对那些膨化食品感兴趣,什么好吃就专门盯着什么吃,一吃就吃个够,吃个饱。

于是,孩子身体就很难达到膳食平衡,过去只能在大人身上发生的病,如今已过早地跑到幼小的孩子们身上了。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栓等。高校食堂挖空心思弄出“神菜”,虽算不上看饭下菜,但其初衷还为学生健康饮食着想,即便有的口味不是那么适中,毕竟还是众口难调。

作为在食堂的学生还是应该秉承“萝卜青菜,各有喜爱”的原则,好吃的就吃点,不好吃的就不吃,至于“神菜”有没有“黑暗料理”,我们不妨另当别论,假如证据确凿,学校食堂也要加以整顿;假如是个别人主观揣测,那么就没必要对高校“神菜”胡乱猜疑了,毕竟这样的菜肴让人尝尝也无妨!

 

 

对高校“神菜”不妨多一点宽容

对高校食堂推出的新鲜菜式,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观点自是不同。你说“神菜”为“黑暗料理”,他便认为是一种创意,“色泽好诱人”,如此争锋相对,争论到海枯石烂,恐怕也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千人千味,你眼中的毒药砒霜,如何做不得他人眼中的珍馐美味?

高校食堂难吃是学生们万年吐槽的老话题。除却卫生、质量等硬性问题,单单口味问题就难一形成统一的结论。这也难怪,现今社会,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学生对食堂的诉求早就告别了果腹阶段,吃得好、吃得营养成为他们的重要诉求。另一方面,总有些人对于美食有着天然追求,求新求异是他们的内在需要。再美味的饭菜,如果常吃不变,就会丧失新鲜感,也会从“美食”变为难吃的饭菜。因此,有了客观需求,自然就会有改进的动力。国内的不少高校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推出那么多创新菜式,让学生品尝。

但是,任何菜式上的创新,都可能引起原有顾客群的丧失。今天的味道已非复旧时滋味,对于怀旧的人而言,任何改变与创新都有点难以接受;而对于喜欢尝鲜的人而言,这却是莫大的口福。所以衡量是否为“神菜”,是否“好吃”,归根到底还要靠市场,还要靠学生挑剔的味蕾。“如果学生不喜欢,我们会继续推陈出新,如果菜式受欢迎,就将继续保留”就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应当注意的是,作为旁观者(包括媒体)不要被菜名迷惑了眼睛。譬如看到了“油炸芒果”,觉得与自己常识不同,就产生了抵触心理,就匆匆作出“不好吃”的结论。再譬如看到了“葡萄炒玉米”,就认为水果与粮食搭配的创意实在是糟透了。毕竟,我们都不是高校食堂的食客,说不定哪一天这些“神菜”成为经典也未可知。何况已经有不少“神菜”,成了学校的招牌,慕名而来的食客不在少数。

对高校“神菜”,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就足够了。对旁观者而言,少一点“成见”,多一点宽容也就够了。说到底,是不是“黑暗料理”,是不是“一种创意”,还得由食客们说了算,还得由学生们说了算,还得由市场说了算。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扼杀了厨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扼杀了他人尝新试异的权利。

 

【启示与思考】

这种菜谱绝对吸引眼球,别说是在校学生,估摸着很多网民也想尝试一把,可是口水到嘴边,也只能凭着媒体记者们的采访描述来解解馋。色香味齐活儿,从学生们的评价中不难看出,“神菜”一经推出,还是挺受欢迎,又何来的过多担忧呢?

事实上,被网友调侃的“神菜”不只出现在安庆师范学院,同样也现身国内许多高校食堂。其中,福建师范大学的月饼炒辣椒、湖南大学的橘子烧排骨、北京体育大学的西瓜炒香蕉、复旦大学的油炸芒果等“神菜”频频见诸媒体,吸引众多食客慕名前往。北京营养师协会秘书长刘兰表示,水果入菜这样的创意“混搭”形式还是不错的,一方面,这些创新菜式也可以带给学生新鲜感,提升学生的水果摄入量。另一方面,有些水果入肉,可以增加菜品口感,增强学生食欲,比如菠萝咕咾肉。

“神菜”之鲜学生们品尝了,眼球也挣足了,至于能否真正走得远走得好,还需要看需求如何,毕竟刚开始吃此类菜者大部分是抱着尝鲜的心态,味道能否适应常态化,能否改变师生们的味蕾还难说。至少,目前“神菜”算成功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大受师生好评,专家也给予了好评。接下来,学校应该在保障“神菜”安全、卫生方面多下点功夫。

对高校“神菜”,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就足够了。对旁观者而言,少一点“成见”,多一点宽容也就够了。说到底,是不是“黑暗料理”,是不是“一种创意”,还得由食客们说了算,还得由学生们说了算,还得由市场说了算。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扼杀了厨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扼杀了他人尝新试异的权利。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18/8757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