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学习心得

一把锁 一把火

2016年03月25日 09:45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追求。

《马向阳下乡记》(下称马剧)点点滴滴剧透了这条主线。无论是第一书记由“我们城里人”到“他们城里人”的角色转换,无论是“抓阄”征集民意,无论是“一把尺子”量出多的二垄地,还是舍身站台保住全村精神底蕴的“大槐树”,无不重塑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坚定的立场——群众的立场,无不印证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标准就是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无不体现了一个彻底的、纯粹的共产党人那种始终牢记“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高尚品格。

《马剧》的第一个希望是解决群众土地流转被骗的问题。这是一个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剧中,身为第一书记的“马向阳”,曾经彷徨过,曾经回避过,也曾想用现实的“政绩”掩盖过那些固有的问题和矛盾。其间,有过“二垄地风波”、修路征地事件,这些剧中冲突的描写是剧中一条完整明线。但是,土地流转则是一条不能回避的暗线,并贯穿全剧始终。围绕着土地流转主体权、经营权、分配权、收益权,经过重新测土,村内村外各种利益纠葛,最终在第一书记的坚持下,让群众明白了谁在为大多数群众谋利益,谁在依靠大多数群众,从而获得了最大多数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条根本原则,恰恰通过《马剧》完整的情境再现,这也是我们做一切中心工作,无论是城市工作,还是农村工作,无论是工业工作,还是农业工作,这是我们全部工作的主线。

《马剧》的第二个希望是重拾人心。无论是征集意见、拆房修路,还是量地补地、保树为民,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现实中农村问题的集中反映,这其中最大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重拾人心”。第一书记从入村“第一仗”的重新量地,到保树为民,再到垫资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无不体现出第一书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那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品质,那种为了全体村民“永远拥有致富发展能力”的高瞻远瞩,那种摈弃各种宗族势力、小农利益、封建影响、资本逐利市场化绝对化等种种的干扰。第一书记的大无畏勇气和魄力,不可谓不是在做重拾人心,不可谓不是在做教育群众,这项真正共产党人最艰苦最伟大的事业。

192

 

《马剧》中第三个希望就是第一书记对“993861”村内现状的了解、认知、改革。入村伊始,第一次村委成员开会,作为“城里人”的第一书记,也是第一次了解了“993861”村的由来。接下来,并没有立志改变的“豪言壮语”,而是通过入户访民情、入村家宴、引进重开连锁超市、寻回村“两委”负责人等点点滴滴小事,恰恰正是通过这一次次的小事,包括为少了“两垄地”的秋香上门留钱,自掏腰包到村民家赴家宴、自费为“老祖奶”购买坐便椅......,这些事情的见证,一一被群众看在眼内,记在心中,群众心中的那杆秤逐渐在向第一书记倾斜。因此,吸引了像“齐槐”一样富有朝气年轻人的回归,改造了像“花小宝”一样村内曾经的“二流子”的入轨,改变了像“老乔叔”一样村内“保守派”的希望,转化了像“刘世荣”一样村内极具声望的“顽固派”的心态。正是第一书记这样用个人“吃亏”的做法,换来了村容村貌的彻底改变。这种“党员干部不吃亏,群众就要吃亏”的新常态,正是新常态下“学党章、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必要要求,更是共产党人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马剧》结尾,第四个希望就是“一把锁”和“一场火”的完美落幕。作为村集体财产的村小学因为被贱卖引发产权纠纷,进而导致村部--第一书记所在地由上锁到开锁的过程,实则是打开了全体村民的一把“心锁”。再现了村内各种利益纠葛以及部分村民狭隘私利斗争的高峰,这才是制约当前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障碍,第一书记不仅巧妙的借力使力化解了村内矛盾,更展现了真正共产党人“心底无私”的天地胸怀,巧就巧在那把锁既由村民锁上,更由村民自己打开。而那场“意外之火”在刘氏老宅的燃起,则不能不说是村民心中长久以来对过往纠葛怒火的情绪转换,也是村民在第一书记到来后所作所为使人心得以收拾,从而预示着群众对新生活新希望的新寄托。只不过,这把锁,这场火,可以说是《马剧》的完美落幕,但是,谁又能不说它是新农村新希望的新起点。

最后,《马剧》核心的是带领村民致富,但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全剧并没有陷入到以往那种单纯为了致富而致富的“窠臼”,而是站在了一个“重拾人心”走向共同致富、永续发展的新高度新平台,力图重塑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貌,力图再现一个真正共产党人一心一意谋求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领路人新形象,力图全景展现一幅新时代背景下广大农村走向新发展的新图景新愿景。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25/8788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