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产业

“叫座”电影的背后是对正能量的期盼

2016年03月25日 13:18

 

【事件介绍】

“叫座”电影的背后是对正能量的期盼

《疯狂动物城》:一个给大人看的童话

3月14日,迪士尼动画大作《疯狂动物城》继续疯狂肆虐春季档的北美院线,影片上映次周末票房报收5000万美元,轻松蝉联北美周末票房冠军,这部电影在中国已经斩获7亿元人民币票房。有影迷称这部电影“细节丰富、内涵深刻,是一出高级的电影”。更有影迷表示,在这部电影里“成年人看到偏见,青年人看到追逐梦想,儿童看到可爱动物”。

不愿重复父辈的生活 坚持梦想需要勇气

影片的整体框架是“小镇少女进城实现梦想”的逆袭故事。

朱迪从小面临两种生活,一种是听从保守本分的父母,安安稳稳生活在小镇。另一种是遵从内心,打破“兔子当不了警察”的成见,实现梦想,到大城市穿上制服除暴安良。许多影迷表示,这是很多成年人所要面临的现实选择,面包和梦想该怎么选?

朱迪渴望“离开”,不愿像一般兔子一样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愿像父母一样循规蹈矩。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看似进入了万象更新的新世界,只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朱迪到了动物城却处处遇到刁难和困境。忙碌一天,朱迪和父母打电话,心里失落,仍强忍着说自己很好,很多观众表示,这正是当代上班人的现状,一天到晚受累,回来面对爸妈的电话还要说自己很好,“报喜不报忧,在我们身上都发生”。而这也戳中了不少成年人心中“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叹,父母始终不放心远行的游子,有影迷说,曾看到有个老人拿手机去店里维修,工作人员告诉他手机并没有坏,老人哭了说,“那我的孩子们怎么不给我打电话”。

远离家乡,在外打拼实现梦想是很辛苦的,就像片中台词“踏进动物城,谁都怀揣着梦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但却一场空。你只能是你,狐狸还是狡猾,兔子依旧呆蠢”。“生活不是青春歌舞剧,只需要哼着小曲儿,无聊的梦想就会实现。”道出了遵从自己内心,去外面的世界尝试一切的艰辛。然而朱迪没有服输,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最终破获重大案件,成为优秀警员,也应了片中那句励志的点题台词“在动物城,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

自信、服软以及坚强都是教我们的生存技能

朱迪信心十足进入警局,不过却遭到局长的强烈无视。这一段引发很多职场人的共鸣,有影迷称,在你真正做成一件事之前,存在感是一种可以被人随意践踏的东西。刚入职场,被上级轻视,被同事使唤,这对于在异地追求梦想的你一定不会陌生。

不过关键是要有颗自信、乐观的心,第一天被无视,第二天朱迪又兴高采烈去上班,尽职尽责做着交通协警的工作。片中狐狸到冷饮店买巨无霸冰棍时,店员大象不愿意卖给他,于是小狐狸采用卖萌的手段,企图软化店员。不少观众笑称,也许这对要强的你来说并不容易,但偶尔的卖萌和服软是项生存技巧,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朱迪小时候,被当地的狐狸进行言语侮辱和肢体伤害,说她“你就是一只应该种胡萝卜的蠢兔子”,还在她脸上划了三道伤疤。朱迪不放弃当警察的梦想。等到了动物城,朱迪被要求在48小时内找到失踪动物,朱迪迎难而上,和朋友狐狸,一起闯进坏人窝点,始终没有放弃。

电影中的牦牛也让观众印象深刻,牦牛记忆里惊人,在面对朱迪警官的询问时,可以把所有细节还原得没有任何疏漏,不过牦牛一直以为大象的记忆里很好,然而其实大象一无所知。有影迷称,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这样,看不到自己的天赋,却一味去崇拜羡慕别人,“我们的眼里装满了别人的幸运,自己的天赋又装在他人眼里。用一句剧中的台词送给大家吧,每个人都想脱胎换骨,但最后都会成为你自己。所以相信自己。”

友情诚可贵 放下防御姿势开放封闭的心

片中,朱迪能够实现梦想,在职业上获得大家的认可,她的朋友狐狸尼克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初相遇时,狐狸智商碾压兔子,随意调戏、击碎了兔子匡扶正义的警察梦。不过很快朱迪用录音笔录下狐狸逃税的自白,以控制狐狸获得帮助。即便双方陷入了你追我赶互相控制对方的游戏里,但逐渐开始相互信任。这源自于双方相互敞开心扉。狐狸讲述起童年的悲惨往事,被旅鼠头子欺负嘲笑,朱迪安慰狐狸,“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朱迪说起在大城市坚持的苦楚,狐狸则给她心理建设“别让别人看见你的眼泪”。

狐狸和兔子进入心灵层面,彼此交付真心,软肋贴着软肋。有影迷感慨,在长大成人过程中,人的心灵就是不断收起软肋,装上盔甲的过程。然而每颗封闭的心都曾对世界免费开放,所有的防御姿势都曾是展臂拥抱。

不过随着剧情发展,兔子关于食肉动物骨子里有攻击性的言论,伤害了狐狸,友谊决裂。兔子后来找到狐狸,进行掏心掏肺的对话,兔子说:“我知道,你永远都不会原谅我。我不怪你,换作我,我也不会原谅我自己。我又蠢又不可靠,还固执得不得了。但是,不能因为我的错,让肉食动物遭受这一切。当我们解决了这个案子,你可以继续讨厌我。没关系,因为我是个糟糕的朋友,我伤害了你。到时候,你大可以大摇大摆地离开,确信自己自始至终都是对的。”这段话戳中了很多观众的泪点。

《疯狂动物城》能让人从现实中找到原型

《疯狂动物城》中各种动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有网友一一对应,在现实世界找到了片中的动物原型,原来《疯狂动物城》就是一个大动物园。这源自创作团队的仔细研究,他们光是调研动物就用了18个月的时间。制片人表示团队拜访了全世界的动物专家。“希望所有的动物都足够真实,并能够反映他们现实中的行为。”

 

 

朱迪就是《木兰辞》的兔子

片中的动物城,动物门分别居住在雨林区、沙漠区、冰原区等区域,有网友笑称这跟动物园的布局是一样的。影迷考证,主角朱迪是一种生活在美洲的棉尾兔。有网友表示中国古文名篇《木兰辞》里说的“双兔傍地走”就是这类兔。朱迪的父亲性格保守,网友推测这应该是一只法国垂耳兔,这种兔子胆子很小。

尼克是一只赤狐

男主角狐狸尼克,是一只赤狐,这种生物美国就有,而且分布很广。赤狐以吃鼠类为主食,而且眼睛夜里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所以电影里朱迪在夜里要打开手机电筒照明,而他却不用。在片中,狐狸虽然没有吃过鼠类,但却制造劣质冰棍给旅鼠,靠对旅鼠坑蒙拐骗为生……从各种关系看,尼克是赤狐无疑。

尼克的“儿子”芬尼克,也是狐狸,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动物,靠着声音特征、个子矮小的特征,它才可以假扮“儿子”。

闪电树懒是三趾树懒

闪电树懒是一只三趾树懒。这种动物出奇的慢,结尾处树懒飙车被警察抓到,好多观众以为是用飙车的快和它的慢形成反差萌,不过更可能的情况是,树懒的脚放在油门上,想刹车了得花十分钟才能换过来,车自然就飙起来了。

警察局长是非洲水牛

警察局局长是一只非洲水牛,非洲水牛性格暴烈,是非洲最危险的动物之一,而且是少数敢和狮子硬碰硬的动物,电影里安排最后由水牛局长逮捕了狮子市长,也合情合理的。

狮子市长是非洲肯尼亚狮

担任动物城市长的狮子是非洲肯尼亚狮,这种狮子在家族中常常担任巡逻和保护安全的作用。

豹警官本杰明是猎豹

而豹警官本杰明是一只猎豹,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动物,但在片中本杰明却肥胖臃肿,运动能力超差,从前台跑到局长办公室气都喘不过来了,形成反差的喜剧效果。现实中猎豹最喜欢的食物是瞪羚,片中的美女歌手夏奇就是瞪羚,不过当时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已经和谐相处,所以猎豹本杰明热爱夏奇,估计是源自于血缘的天生的爱。

 

 

《疯狂动物城》火爆背后也有尴尬

从口碑和票房看,这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动画片,也打造了猴年电影第一次成功逆袭,有一些值得借鉴之处。

影片成功的直接原因在于对目标受众的精准化营销,借助社交媒体成功扩散为“自来水”推波助澜;这和《大圣归来》如出一辙。在信息越来越对称的移动互联时代,这种营销并非独门秘籍,但做成功的不多,究其原因在于平台、渠道、手段接近的情况下,内容差别大,烂片扶不上墙;而《疯狂动物城》的内容则有几个不错的地方。

故事一波三折。层层剥笋,有嚼头,耐看。先是兔警官朱迪同狐狸尼克化敌为友,然后联手破案。在找寻失踪动物上就很曲折惊险,幕后黑手更是几经反转,从大先生到狼,再到狮市长,最后竟是貌似温柔懦弱的羊副市长,令人意外。

角色设计彰显个性和趣味性。片中多数角色让人留有印象,甚至难忘,尤其是狐狸尼克,形象很丰满,是个有魅力的“狐狸大叔”,兼具狐狸的狡猾和大叔的气质,应该会成为迪斯尼动画新的翘楚。那个树懒——闪电,虽然戏份少,但凭借“慢工却不出细活”的出奇制胜,被誉为新一代另类“网红”。兔子警官朱迪则是励志的典型,可以领军这一代动物形象。

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动画片的内容很少能上升到这个层次,多是寓教于乐,培养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品质。《疯狂动物城》则不同,这个“动物城”实际上是美国社会的乌托邦隐喻。影片探讨了一个社会理想能不能实现、怎样实现的问题。美国是一个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移民国家,各色人等的共存问题一直突出,传统的中产阶级也越来越被异化,呈现出复杂格局。中国的人口结构虽没那么多元,但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分化融合,同样面临很多问题。影片是有深度的。

尽管影片的3D效果并不很好,但内容无疑是优质的。这是影片成功逆袭的根本原因,电影终归还是内容为王的。不过《动物城》火爆的背后,也有一些尴尬。

首先,不大适合小孩子看。这部动画片的内容过于成人化,小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根本看不懂。

看不懂门道,就剩下看看热闹了,但这热闹里有很多暗黑成分,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比如欺负弱小——小朱迪和小尼克小时候就被欺负,那情节触目惊心,容易留下印象;还有各种暴躁情绪以及暴力场面,甚至不失惊悚。就拿朱迪来说,行为整体是励志的,但也有明显的问题,比如对尼克的操纵就不择手段,用录音裹挟尼克“为我所用”——一个警官,特别是新警官,怎可对罪犯说:你帮我破案,你的违法行为咱们私了呢——这种交易是犯罪。即便不谈法律,这种耍手腕的“驭人术”,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不良影响?会不会有家长还助长孩子的这种兔子式聪明?都是问题。

虽然动画片没规定一定得小孩子看,但毕竟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愉快玩耍的是少儿儿童。家长带着孩子看动画片,也是为了孩子,而非自己获得视听享受。所以当一部动画片大人看着很爽,却“少儿不宜”的时候,就有种错位的尴尬。所以影片的续集应该会极大地“去成人化”。第一部靠成人打天下,但系列得靠孩子守天下,这也是尼克和树懒的形象,能不能成为儿童经典的根本所在。

第二,影片有点新瓶装旧酒。故事看着不错,但谈不上创新,还是在好莱坞类型片的套路里。虽提出了一个共存问题,传播的其实还是普世价值观和个人英雄主义。酒还是那个味道,换了个新瓶,让家长们耳目一新、感觉不同而已。而且好多家长对动画片的预期本就不高,权当喝喝饮料了,没想到这片还真有酒性,这也助长了对影片的惊艳感。

影片是把成人故事动物卡通化了。相比于我们很多国产动画片让家长们看的昏昏欲睡,甚至感觉煎熬,《疯狂动物城》则走了另一个极端。其实,动画片还是要找一个平衡点的,还是得主打孩子的情感和世界,不可在大人的兴趣上过于用力,而且成人口碑有时掺杂太多,包括一些“顺风顺水”以及逆反的因素,难以像孩子那样单纯喜好,更谈不上忠诚度和增强品牌黏性。从这个角度讲,《疯狂动物城》对国产动画片有裨益,可以开阔视野、调整思路,但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读懂《疯狂动物城》“叫座”背后的期盼

这不只是给小孩看的电影,电影里面能找到每个人的缩影,全剧洋溢的满满正能量既是泪点也是笑点。电影里最初的歧视、不平等到不信任都被希望、信任和平等的“正能量”溶解。这些“正能量”是整部电影的卖点,也是时代的需求和呼唤。

朱迪兔这部电影的主角太像我们每一个人,她的梦想和恐惧,我们都有过。朱迪的梦想是当一名警察,尽管在动物王国所有人都告诉她你不行,但她在一句句“you die”里迅速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且顺利以第一名的姿态从警察学校毕业,是希望支撑着她完成了考验。每个人都有梦想,但一部分梦想死在自己内心的恐惧中,一部分死在现实社会的凄风冷雨里,而希望这个东西我们太熟悉了,它是现实胡同避无可避处画在墙上的一扇小窗,当你有足够念想也许就能破窗而出。电影恰如其分的点拨,将希望的春风吹进了每一位心中。看着朱迪一步步走向胜利,我们仿佛也能怀揣希望扛起梦想的大旗,走向胜利彼岸。某种程度来说,电影给我们播种的希望也正是我们内心渴求的念想,电影的叫座印证了人民心里的需要,也是时代对希望的呼唤。

提到信任就要说到电影里的第二个主人公狐狸。狐狸和兔子在自然界原本是天敌,在电影开头狐兔组合也是从欺骗、利用开始,最后狐狸用真心换真心的善意取得兔子信任,成就了一对生死搭档。情节老套却贴近生活,生活里我们也曾遇到欺骗和伤害。撕心裂肺和痛彻心扉的苦楚让一些人不敢再去相信生活的善意。但生活就是一面双棱镜,有欺骗的荆棘就有信任的玫瑰。只是在寻找玫瑰的旅途里,被荆棘刺过的人们会被痛苦蒙蔽双眼,看不到身边的绚烂。而电影的叙述像一杯热奶茶,刚刚好的温度从喉咙暖到心田,用童真的视角教会我们信任是人与人之间贴近的诀窍。当狐兔选择彼此信任携手进退的时候,笔者听到了周围观众的唏嘘,那是人心坚冰融化的声音,是人民心底的呐喊,也是时代对信任的期盼。

影片的最大亮点应该是平等。影片里最激烈的冲突点是动物世界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对抗,映射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是人与人之间的歧视和不平等。似乎有一些不平等是命中注定的,就像朱迪一出生就是一只兔子。弱小的兔子在食肉动物眼里不值一提,只要动一动牙齿就能命丧当场。但诸如狮子、豹子类的食肉动物,在电影的后半部分却也是被食草动物的阴谋压的喘不过气。原来所谓歧视不过是站在自己高处看别人的短处。对抗歧视和不平等需要的是换位思考的能力。若大家都能换位思考就会发现,哪里有什么优势劣势之分。兔子虽然弱小但正因为小,才有了打洞躲避的能力。老虎、豹子虽然有力量和体型的优势,但若遇到大型灾害,优势立马成为绊脚石。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影片热卖传达的是人民对平等的崇尚,也是时代对平等的盼望。

【启示与思考】

电影全民叫座的背后是这个民族对正能量的需要和期盼,也是时代对希望、信任和平等提出的要求。希望更多人走进影院的背后是民族对于“正能量”的一种吸纳和发扬高级的电影总是可以有多样的解读,高级的童话同样如此,可以只是单纯享受一个简单美好的故事,也可以引申出发人深省的意义。《疯狂动物城》真是如此,让不同观众看出不同的感受。

一直以来,文艺作品“既有意义又有意思”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有意义”代表着高度和海拔,“有意思”代表着普及度和渗透率,《疯狂动物城》故事有趣,动物主角可爱,情节引人入胜,小朋友喜欢电影中萌萌的动物。《疯狂动物城》更是立意高远,成年观众可以从中看出关于消除偏见、追求梦想、守护友谊、坚持正义等积极主题,电影用有趣的方式润物无声地传达了这些正能量。

这部电影是一个给大人看的童话,观众这句评语是客观的,也是检验电影最好的方式。既有童话般的美好,又有能启发大人“即使看到了太多暗流涌动,依然会相信生活”的深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25/8789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