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学习心得

全民阅读,“鸡肋”何在?

2016年03月28日 15:56

 

近几年,全民阅读一词逐渐兴起,时下很流行。上至政府,下至社区,都在提及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机关等更是把全民阅读推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开卷有益,阅读有好处,要人人参与。这就是全民阅读的内在含义。理论上阐释这一点并不难。但是,知易行难,可能的好事变成现实的好事还有很多路要走。因为做实做细做好全民阅读并不容易,它有时候看起来很美,犹如水中月、镜中花。

是的,全民阅读来了,读书的人似乎多了,诵读经典、举办读书报告会、开展建设书香机关征文等活动此起彼伏。谁不愿意读书,哪个不喜欢成才?尽管如此,全民阅读在发展不平衡的同时,我们也要静心务实地分析其还有“软肋”、“鸡肋”等问题或不足。这就是它看起来很美却不容易有效落实到位的重要原因。

读书有用还是无用的命题是考量全民阅读的一只拦路虎。一方面,“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改变生活”等有市场有例子,令人信服;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也有市场份额,也有鲜活例证。读书有用还是无用的角力和撕咬,多少会让一些人少阅读、不阅读。加之一些拔苗助长、填鸭式的教育、形式化的东西等也在扼杀人们的学习热情,全民阅读要名副其实确实不容易。

全民阅读是有成本的有条件的。现在,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辍学者也会有。一个人不读书或读书少,自然会影响其日后的自学提升,全民阅读人口质量如何不容乐观。有书读不等于能读书,比如不少纸质书身价半百(单册书价格超过50元),对许多读书人而言,买不起书,读书贵,读书难了。

全民阅读的科技含量还不高。目前电子书尤其是听书(听书是用听的方式来“看书”,是用耳朵听专业人士按书上的内容讲故事)的比重不高。大学生使用电子书的多一些,视力不好的有条件的老人可能听书也多一点。

公共场所的免费读物少。出门旅游的人往往有这个经验,当前无论是机场还是候车室,旅客上机或登车前可选择的免费读物要么没有,要么不多,事实上就是缺少应有的免费阅读刊物。一些宾馆能提供当天的报纸,许多宾馆书报夹里的报刊往往是几周前的报纸或半年前的杂志。读之无物,或缺乏新鲜感,读之索然,怎么行?

城乡二元结构在阅读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基层一般匮乏阅读物。比如,农村村组一级没有报刊亭,有的常年见不到一份当地报刊。与此同时,机关的报刊订购了不少,可是没有几个人阅读它们。一般家庭书籍过百册者的不多,没有数质足够的书,又谈何全民阅读家庭化、大众化?

针对全民阅读存在的上述问题(即“软肋”和“鸡肋”),需要全社会统一思想,提高对全民阅读的再认识,加大对全民阅读的推介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对症下药,消除“软肋”,把“鸡肋”变成鸡排,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做到:

继续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的氛围,真正使经济发展转型步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此,一是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有关政策,为人们通过阅读提升素质、创造财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提高有力的制度安排;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力疏通阅读改变生活、知识创造财富的通道,为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商、学而优则用等提供赛马场而不是相马场;三是积极选树读书有用的好典型,积极复制阅读有用的案例,如在建设书香机关、打造学习型单位等的同时,应该通过学用结合、“三下乡”、城乡互带互学、志愿者指导示范学习等平台循序渐进地提升全民阅读的水平和档次。

 

百年树人,要千方百计落实学有所教,塑造爱读书、读好书、多阅读的社会环境。一是要确保义务教育既定目标的实现,这样才能从源头少减少新文盲的产生,为全民阅读打造一个个合格主体。通过助学贷款、捐资助学、勤工俭学、减免有关费用等举措,把因学返贫者纳入扶贫范畴。二是要积极开发物美价廉的各类读物。通过资助出版、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方式把纸质书、电子书的价格降下来,着力解决人们买不起书、读书贵的问题。

让全民阅读搭上信息化科技化的快车。现在,各类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普及率很高,所以开发推广内容健康适用、寓教于乐、形式新颖多样的各类电子书是大势所趋、重中之重。为此,传统书籍出版社、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应该转型升级,从环保实用角度而言,要少点纸质书刊,多点电子书刊,眼睛看的读物要好要优,耳朵听的电子书之类要多要好。尤其是听书在建设老龄化社会,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所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出版社、报刊、广电等应该突出重围,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业,借助互联网,做好“互联网+”系列文章,运用APP、微信等抢占阅读市场,吸引更多受众。“十三五”期间,国家会加大对农村、街道等基层的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届时人们通过wifi等上网阅读各类电子书就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普遍了。

提高公共场所的普惠阅读水平,在机场、车站、宾馆、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要鼓励督促相关单位多措增加免费阅读的报刊书籍,及时开通公共wifi等。只有阅读的渠道多了,候车室、机场的低头族才会少了;只有质优价廉、便捷可得的读物多了,阅读族们才会多了;只有普惠阅读服务均等化了,全民阅读才会成为现实。

206_副本

着力改变阅读中的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消除基层的书籍报刊荒。基层的报刊书籍不但要有,而且要内容实用、形式新颖、寄送及时。为此:一是要加大对基层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村书屋、电脑农业、农村科普、社区图书馆等,使之发挥作用;从体制机制上,为基层阅读注入人财物等资源,不断丰富基层的阅读物,持续改善基层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二是要藏书于民,鼓励老百姓购书、读书、藏书、借书,成为书香门第书香人家。三是要广泛动员单位和个人等为基层订阅报刊,鼓励城市居民将不用的书籍报刊捐献给农村、学校等。把社会上闲散的书籍报刊资源变成有序流动而且有用的“活书”,让更多人分享一本书阅读一本杂志等,善莫大焉。

全民阅读,连着你我他,连着公家和个人,连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精准识别它的“软肋”、“鸡肋”,精准发力,全民阅读才会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才会成为全民悦读,才会持续长久!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328/8796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