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武汉“车改”公布 彰显公车改革决心

2016年04月05日 15:16

 

【事件介绍】

武汉4月起启动公车改革 厅局级取消公车月补最高1690元

3月30日,武汉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在武汉市政府礼堂如期举行。

在会场,记者获悉,按照计划,4月1日,武汉市直党政机关正式全面启动封车,计划6月底基本完成公车改革,“省垂管系统按照属地化原则,可参照武汉市方案执行”。对此,公车改革倡导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为本报算了一笔账,以前,每辆公车每年的人工、燃油费和折旧费等在13万元左右,“车改最大的意义在于减少财政支出”。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以中介机构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此次改革取消的公务用车将采取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公开处置,“预计在4月中下旬完成”。

公车将减少50%以上

厅局级及以下一律参加车改

毫无疑问,很多人将再无公车可用。“至少要减掉50%以上。”在接受采访时,武汉市车改办相关负责人坦言,按照部署,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在编在岗的厅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一律参加本次车改,“不留死角”。

不过,部分岗位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按照方案,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各区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等,享受“鼓励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但可选择实物保障用车”政策。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以中介机构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此次改革取消的公务用车将采取公开拍卖等方式进行公开处置,“预计在4月中下旬完成”。

补贴分五档

最少每月可以拿到450元

能拿多少车补,成为现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取消公车肯定是大势所趋,我最关心的是车补够不够用。”在现场,某新城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科级干部告诉记者称,如果没有公车使用,以后自己每个月办公交通费应该在500元左右,“有时候一天要打的好几次。”

很有可能,这位科级干部以后自己要贴钱办公。此前,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改革后公务交通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支出。”据武汉市车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务交通补贴按照不高于中央对应层级补贴标准的130%确定,“分五档,从450元到1690元。”

此外,正市级(副省级)离退休干部用车按照相关规定,选择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发放交通补贴或者每2人1辆的标准提供用车保障。改革后,对参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厅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发放交通补贴,自行选择公务出行方式。公务交通补贴随工资按月发放给个人。

超过比例要扣钱

仅9部门可保留执勤车辆

也不是所有车辆要被卖掉。

据相关方面不完全统计,武汉市80多家市直单位公车保有量有5000多辆。其中,公车数量最多有1973辆,最少的是3辆。

根据部署,公安、纪委(监察)、司法、交通运输、农业、地税、工商、林业(园林)和食品药品监管等9部门可保留一定数量执法执勤用车,“其他部门不得保留”。“超过比例,按每辆每年6万元标准,从单位公务交通补贴费总额中扣减。”武汉市车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建立市、区两级跨部门综合执法执勤用车平台,分别是40辆和24辆。”

在机要通信用车方面,今后,除专门承担机要交通任务的单位和内设机构之外,武汉各级党政机关均只能各保留1辆,其中,编制人数少于20人的单位不保留机要通信用车。“鼓励各区设立应急公务用车保障平台。”上述负责人说,所有保留车辆均从现有车辆中选取,不得新增车辆。

 

 

武汉车改“起步”为公车私用“刹车”

公车私用现象一直为广大群众所诟病,即使在高压反腐、反“四风”的当下,公车私用现象也一直屡禁不止。就在武汉市公布公车改革方案的前一天,武汉市纪委刚刚通报了11起公车私用典型案例,17人受到处分。这些案例几乎都发生在今年春节期间,而且有的人不止一次出现公车私用问题。可见,在武汉市纪委专门下发通知严禁节日期间发生违纪违规行为的背景下,仍有人心存侥幸、顶风作案,视纪律如无物。

高压反腐、反“四风”可以对党员干部形成震慑作用,但要想把公车私用问题“连根拔起”,还需从制度入手。武汉市公车改革“起步”正当其时。纪律威慑虽能减少公车私用现象,但总有无视纪律者以身试法。但是,在公车改革中,减少公车数量,同时给剩下的公务车加上制度之“锁”,就能使妄想公车私用的人开不走公务车。这也是从“不敢腐”到“不能腐”的一项具体转变。

公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其中有许多具体环节必须严格落实到位,例如,要严格按照补贴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要严格按照改革方案做好公务车取消和保留工作,要规范进行被取消公务用车的拍卖工作。只有各个环节不出纰漏、扎实推进,才能保证公车改革落地生效。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既领补贴又坐公车的现象出现,武汉市明确了多条公务车使用纪律。武汉市还将对每一辆公务车进行GPS定位,运用科级手段防止公车私用。

公车改革是节省财政资金、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要确保改革效果最大化,既需要政府机关的严格落实,也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监督,如此,武汉的道路上才不会再有公车私用的痕迹。

 

【启示与思考】

“车轮上的腐败”一直是民愤极大的腐败顽症。为治理公车私用问题,也为了体现公平,全国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公车改革。武汉市“公车改革”的具体方案通过媒体对外公布,其中不仅明确规定公车使用范围和参加改革人员,而且详细说明了公职人车改补贴的发放标准。不过,公车改革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仍然有人包括一些公职人员没有理解改革带来的巨大效益。

“公车改革”的利好之一就是“三公经费”的明显下降。“公改”节省出的大批经费就完全可以投入到其他领域,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国计民生方面。“公车改革”的利好之二是“官念”的转变。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为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提供公务用车,以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公车改革”的利好之三是政府结构编制的优化。的确,中央和各级政府始终坚持的简政放权,就是要剔除掉政府中阻碍改革发展的症结。

公车改革有效遏制了“车轮上的腐败”。曾几何时,公车购物、公车接小狗等是公车私用的典型,如此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也极大抹黑了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公车改革之后,上到厅局级,下至科级,都能领到车补,这样,公职人员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感到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能激励更大的工作热情。

武汉此次出台的“公改”具体方案将改革的优势整体凸显出来。改革只有完善的细则作保障,才能够落实的工程中,游刃有余地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相信各部门通过扎实推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就能树立政府公信,就能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405/8819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