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友论坛 理论研究
“十三五”迎来社区教育重要发展期
2016年04月06日 15:1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而实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是其中二项重要任务。“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因此,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未来五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必须肩负起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历史使命,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品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社会治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 、社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
学习型社会是指一个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也是愉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和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人类社会更为高级的历史阶段。这种客观发展转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最凸现的特质就是“学习”与“创新”。因此,人们开始意识到学习对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就是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并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才能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才能保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区居民在实用美术班学习水粉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学习型社会建设进展的重要指标。而社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是以社区全体人员为对象,不断整合﹑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区内的全体成员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健康养生以及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旨在发展社区和使其全体成员才智和身心得到不断完善,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最终实现人与社区的和谐发展。社区教育具有终身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特点。它能提供多样化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工作、学习的不同需求,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精神上的需要;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使社区居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从事学习,都能找到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因此,开展社区教育是引导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最佳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和激发社区居民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的积极性。可以说,社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而要构建学习型社会这一宏大目标,就必需将构建学习型社会与作为基石的社区教育加紧对接,两者相互作用,进而引发和催生出社区教育大发展的局面,学习型社会才有可能顺利实现。
二、 社区教育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国理政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础。创新社会治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十三五”时期正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增长的平缓期、社会稳定的风险期,此时,许多社会矛盾会突如其来的爆发出来。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提供沟通的渠道和平台,拉近党和群众的距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的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城乡社区已经取代传统的“单位制”和“人民公社”,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到社区进行考察,并指出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当下,社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社会治理需要进一步向社区层面下沉。这正是创新社会治理迈出的重要一步。
社区组织是党联系基层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治理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而社区教育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可见社区教育实质上是社会治理“源头”上的一种创新,“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活动,无疑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相互融合。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社区教育上下功夫,在育人管理上求突破。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教育,不仅是最贴近社区居民学习和生活的教育,而且也是最贴近社会治理的教育。因此,社区教育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美教化”“移风俗”,有提高居民素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三、基层电大是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天然基地
发展社区教育是电大转型发展的现实选择。2012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国家开放大学,根据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发展目标,其主要改革发展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促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全民终生学习‘立交桥’”。而基层电大在发展社区教育中能充分依托自身的办学优势,更新继续教育观念,改革办学模式,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下,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社区等深度合作,充分利用电大的办学网络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多样性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因此,可以说基层电大是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天然基地。首先,它以其系统办学、覆盖面广,在各地都有分校和办学点,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灵活的办学模式,是最为理想的社会化教育基地。其次,电大拥有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办学网络和理念先进、资源共享等优势,可以成为发展社区教育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理想的平台。另外,与普通学校教师相比,电大教师长期面向社会、面向成人,更容易适应社区教育的需要,可以比较快地转型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与普通教育机构相比,电大教育形态具有最适应社区教育“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同社区教育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可见,以电大为依托来服务指导社区教育不用另设机构,具有起点高、见效快、投资省的明显优势,可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所以,目前全国不少地区普遍采用了在整合当地普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市级电大设立社区大学,依托县区电大设立社区学院,在乡镇(街道)设立社区学校,在社区设立教育学习中心的四级社区教育模式。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李丹华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406/8823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