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社会
许正中: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未来城市发展
2016年04月12日 09:32
许正中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完整视频:http://www.71.cn/2016/0410/883177.shtml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6/0410/883180.shtml
PPT: http://www.71.cn/2016/0413/884034.shtml
我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是城市化的基石。什么是城市化?说实话,学界没有统一的认识,高级干部也没有统一的认识,这就比较麻烦。但是,近期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我认为符合这五大发展理念,才是正确的城市化。第二,未来城市的功能及其进化指数。未来城市的功能是什么?中国人不但要站在过去看未来,更应该学会站在未来看现在;不但要站在中国看世界,更应该学会站在世界看中国。所以,未来城市是什么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第三,中国健康城市化发展六大法宝。这是我多年对城市化的一个研判。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城市化的基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十八届五中全会又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一)创新发展理念
什么是创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第一次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习总书记以大无畏的精神进行了理论创新,形成一整套的关于治国理政的系列方针,我简单地概况为“五四三二一”。“五”:五个现代化,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国内有“三”,从血汗经济走向智慧经济,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追随走向引领。2016年G20会议将在中国召开,届时将系统地阐述中国对整个人类和世界发展的看法。国际的“三”是构建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二”:在空间上布局“一带一路”,通过理论创新在时序上解决了国际战略的布局和节点的布局。2016年习总书记出访布拉格,捷克总统明确说,捷克愿意充当中国和欧洲合作的安全港。2015年11月10日,捷克总理也说,捷克愿意成为中国进入中东欧及更大的市场的桥头堡。“一”:就是一个中国梦。总书记本着大无畏的创新精神,决定下好先手棋。
中央提出培育发展新动力,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开拓发展新空间,构筑产业的新体系,培育社会的新能力。将来我们一定要发展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
创新驱动发展,要让中国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从一个追随国家变成一个引领国家,从一个游戏规则的适应者变成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维护者。我们不仅要布局供给链,还要从企业内部、企业外部和产业、空间方面来布局价值链。
(二)协调发展理念
中央第一次提出四大协调。第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最最重要的问题。第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协调引申出两个不适应:第一个“不适应”是,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第二个“不适应”是老百姓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这值得我们深思。第三,促进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第四,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三)绿色发展理念
第一,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第二,高科技支撑发展。第三,主体功能区建设。全国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什么叫开发?很多人一直没有弄明白。开发就是大面积水泥化,有一些地方就是要限制、禁止的。第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我们国家理解的绿色开发发展和全球的绿色开发发展有差异。联合国认为,绿色发展很重要一点是金融支撑的发展。
(四)开放发展理念
开放很重要,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中国绝不关门搞建设。第一,全面争夺国际运行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第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与中国开放新格局。第三,创新对外开放的新体制。我多次强调要搞自贸区,我认为自贸区应该是Free Trade Zone。有人反对说,自贸区是国家和国家之间,要叫Free TradeArea。美国有108个Free Trade Zone,这108个自贸区是怎么建的?就是离飞机场、港口、陆路港,100公里以内封闭起来。它的创新是基于全球经济布局的。这一点对我启发非常大,后来给中央进行了汇报。我们布局了四个自贸区——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这四个自贸区的侧重点不一样。我举一个例子,天津重点是离岸金融、融资租赁。北京金融街1.1平方公里,给北京市财政带来1560亿元收入。第四,全面提升全球布局的能力建设。中国第一次提出, 中国未来将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为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为国际组织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员、软件和硬件等公共产品供给,在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上提高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将来要通过文化治理来提高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
(五)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最重要的理念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发社会各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能动性。我们很多是参与不够,不会参与,管道虚设。
在这方面,我们要构筑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共享就是要提供普遍服务,什么叫普遍服务?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可持续、可获得、具有公正性。什么是公正呢?复合平等才叫公正。这一轮失败了,下一轮能上去了,这叫公正。这一辈失败了,下一辈传递了,永远失败下去,这就不公正了。
建立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征信是现在社会治理的第一“基础设施”,让说错话、办错事的人承担应该的责任。
更加注重教育公平。教育太重要了。我认为,教育是中国改革的枢机,职业教育是中国改革的方向。我也直接参与了关于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起草工作。“教育是中国改革的枢机,职业教育是中国改革的方向”,并不像网上有些人理解的把普通高校转成职业大学,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我们现在教育出现什么问题?用工业的办法办教育。工业是什么?用标准化生产教育不同个性的人,不出事才怪。
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十三五”就明确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
二、未来城市的功能及其演进指数
现在的中国为什么复杂?主要是面临着社会多元复合转型。《社会多元复合转型:中国现代化战略选择的基点》是我走了12个国家写出的书,获得世界银行年度优秀报告以及我国2009年的“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
城市是什么?现代城市要满足什么条件,解决什么问题?现代城市发展战略有六个支点。
第一,探寻下一轮财富的机会。我们看看五座城市,分别是纽约、芝加哥、底特律、迪拜、加德满都。纽约以其前瞻性的规划,一直站在世界前列。芝加哥,每一次的前进节点都“蒙”对了。底特律从设计之初就是一个产业综合体,到现在衰败了,人口最多时有300万人,2008年到176万,现在是30多万。城市是有生命的,底特律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不去捕捉下一轮财富的机会。玩法不一样了,你还在守旧,肯定不行。还有一个加德满都,用农民的方法建现代城市。
我还要隆重推荐迪拜。迪拜原来是一个小渔村,现在的迪拜是设计出来的,由一家公司在经营,这家公司又衍生出16家公司。迪拜的建立让迪拜迅速地成为海湾六国,乃至阿拉伯22国的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娱乐中心……二三十个中心。财富从哪里来?怎么来?是在二次分配上解决,还是在我们寻找上解决?
第二,设计新型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很重要,近期比较时髦的是“互联网+”,我把它叫“云物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它们彻底颠覆过去的玩法。过去,我们搞学问,必须得从过去的历史中去寻找闪光点,现在摸到一个历史的脉搏并不容易,因为整个技术已经颠翻。我反复强调,乡村铁器文明形成的农业文明取代了石器文明,绝不是人们把石头都砸完了;工业规模化生产、工厂机器文明形成的工业文明取代了农业文明,绝不是人们把土地种完了。知识信息文明要是取代工厂文明,工厂这个组织、这个形式就不复存在了。我到美国去,一个商会会长跟我说,你到一个工厂看到生产线还在生产,这个工厂已经失败了,超过一百人,它就不具有竞争力。为什么?过去我们的基础设施是生产线,现在是平台,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我们的基础设施是啥?第一资源是大数据,基础技术是3D打印。3D打印万物可打,我们的机制运行是啥?是物联网。
按现在年轻人的话,新兴的商业模式有四大模式。第一,免费就是硬道理,一切都可以免费,免费怎么赚钱?通过衍生服务。 第二,实体的东西越来越贬值,无形的东西越来越升值。第三,平台。庄家必赢,赢家通吃,我们叫共享经济。第四,就是现在年轻人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后面这几个是谁发明的?是乔布斯做的。这也是有人认为“乔布斯的苹果是改变世界的第三个苹果”的原因。
第三,组建新型的产业联盟。怎么去做产业集群、产业链?
第四,不断创新的金融催化。小平同志说过很重要的一句话,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和金融结合起来,它就长上了翅膀;产业和税收结合起来,它就有了灵魂。
第五,全要素全球资源网链。你让全球的资源到北京转一圈,北京不发展都很难。为什么?资源凝聚太重要了。我刚才讲了北京的金融街,我再讲一条街——纽约的华尔街。华尔街也是一点多平方公里,安排40万人就业。
第六,透明高效的政府治理架构。政府越透明、越强大。
个性是城市的象征。城市都一个样,那怎么能行呢?简直就像我到不同的场合都穿一样的西装。最个性化的城市在哪里?法国没有两个城市是一样的,所以,它的城市发展什么产业,基本不冲突。我总结法国人有三点:浪漫、工具主义、艺术。他们把城市做成了艺术,这了不得。
从太空中拍摄的全球城市的照明图表明人类活动活跃的区域。有人说要破坏胡焕庸线(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能破坏吗?全世界88%的人生活在离海岸线一百公里以内,支撑了整个世界80%多的产业,你要让人类离开这些地方发展,那可能吗?
社会能力是现代城市永葆创新力的基石。我在第一部分的创新发展理念部分就讲到了创新社会能力。什么是社会能力?根据这几年的研究,我们发现五大结构型竞争力。第一,产业结构竞争力。第二,利益结构竞争力。我们要让有现代知识装备的人、发现新知识的人去发财。第三,区域结构竞争力。有一篇文章叫《逃回北上广》,城市化以大城市、超大城市为支撑,可能是云城市,连绵人口达到4500万以上。第四,制度结构竞争力。现在制度不仅是游戏规则,还是一种产业,全球有八万亿美元市场,其中将近一半被美国拿走。第五,伦理结构竞争力。
后千年人类发展目标的城市进化指数设计。在这个城市里,产业是替代的;职业也是替代的,不断衍生新的职业;社会是善治的;社会是流动和融合的,不流动不融合,会出问题,最怕的政策是马赛克化,无论是被关照,还是受关照,都认为自己吃了亏,这是问题的关键;社会是开放的;环境是宜居的,我这里强调的环境,不仅包括硬环境,更包括软环境。
三、中国健康城市化发展的六大法宝
第一,BIM,即: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基于信息化建设的灵动的治理架构。“云物大智”来了以后,它们各自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但这四个技术,也相互渗透、相互颠覆。
“云物大智”开启了灵动城市的新时代。所谓灵动,也就是这个城市能自动决策,发生什么问题能够主动告诉你。将来的路上,有物联网、有视频,也有充电设施。那时候,充电不是充电桩,车子往那一放,它自然就能充电。美国的哥伦布市是俄亥俄州最大的城市,它已经是全息化的城市。
第二,TOD,即: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都说北京城市挤,和东京比一比,东京3600万人,北京2100万人,常住人口1800万,东京面积不到北京的1/12,但是东京堵还是北京堵?基于未来,美国人在韩国打造了一个叫做“松岛”的城市,只有6.1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居住了6.5万人。
TOD模式下,在交通要道立体布局城市。纽约把人居住的房子已经建到四百多米高了,人类就是要纵向发展。农业社会是平面的,到知识和信息社会是越来越往上走的。日本有个城市五千公顷,容纳了50万人,也不拥挤。TOD就是基于交通引领的发展。我们现在先有城市,然后再去修路,变成交通支撑的城市。所以,我国在农业社会越是发达的地区,到了工业社会还是发达,到了信息社会还发达导致很多城市下面压的是良田。
第三,三元互动。农民要往城里来,不能拒绝他们来。要在城市里构筑安居元(园),加速城市化发展。人们来到这里干什么?要构建创业元(园),让人创业。如果没有技能,就要培训,也就是建设培训元(园)。世界银行支持中国政府做了一个研究,以中国现在的技术条件,人口到了40万,人的相互需求就能形成新的产业,一个城市就能被托住。我们知道,2015年我国传统产业出现塌方式的衰败,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危机?因为出现了10%以“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首的新业态,光2015年一年注册的小微企业就有一千多万家,每家解决9至13个人就业,这样有一亿多人。我们的农民工还短缺,工资还上涨。有的人说,那就让孩子去当农民工。你又错了。在中国,你的学历和学习时间的长短决定你的收入多少。联合国支持我一个对16个省进行铺底,调查毕业十年以后人们的收入,博士毕业的总收入就是硕士毕业的3.2倍,硕士毕业是本科毕业的2.8倍,本科毕业是高中毕业的两倍。
三元互动完成中国几千年来的一个大变局: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节约使用,产业集聚发展;人的身份从农民变成市民,治理模式从静态控制型转到动态激励型。
第四,现代农业向多功能、多层次、多领域、多技术扩展。按现有的技术,中国一个人能经营50亩,美国人均经营三万亩。2008年以后,美国农业63%的企业破产,政府没有救市。由于太分散,美国救助一个农村贫困人口所花的成本是这个人得到的救助的七到八倍。美国通过金融改革,把农业问题消化了,让农业更加规模化,这是问题的关键。农业需要现代化经营。当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自然村的消亡,是预料之中的事,自耕农职业的消亡,也是预料之中的事。但是怎么来看待这样的事?以色列800万人左右,从事农业的人不到2%。
第五,多元开放平台。产业是不断升级的,怎么来支撑产业的不断升级?我把这一套体系叫MOP,要建立技术开发平台、创意衍生平台、技能扩散平台,将来没有高校的城市,注定会衰亡。将来的财富主要来源于高校,来自于脑子,不是来自于所谓的工厂。一边有公共实验室、公共检测平台,另一边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并列地放在一起,最后进行体制机制创新。MOP是一个城市产业不断升级重要的平台,我把它命名为多元开放平台,一个城市缺这个,它的竞争力或者它的产业就会自锁。
第六,社会普遍服务是现代城市的融合剂。社会普遍服务体系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在这个城市里,要构建人文普遍服务体系,主要解决生存权、发展权和迁徙的自由权。从教育来说,我很早就提出义务教育应该是“12+2”,九年义务教育再加三年高中,必要的话,再加三年幼儿园,把幼儿园这个时段丢掉是错误的。教育家认为,4到7岁是性格的形成期,创意的形成期,创造力、潜能的激发期,将这个时期放任给社会,就麻烦了;另一个方面,高中恰恰是青春期,我们又放任给社会。为什么要“+2”呢?就是加上两年职业教育。教育的第一大功能就是社会化。根据我的研究,教育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能发挥正向作用的有效品。
另外,迁徙的自由。人这一辈子有三件事是和成功正相关的:第一,受教育时间的长短;第二,转业的次数;第三,迁徙的次数。美国一人一辈子转业六次,迁徙13次,其中8次是跨洲搬迁。
还要构筑社会产业普遍服务体系。第一,网络产业的社会普遍服务。第二,高科技扩散化。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最大的区别不是传统社会没有新想法、没有新技术、没有新思想、新工具,而是这些新工具、新想法、新做法、新思想能不能迅速扩散,而且被人们所装备?这是很重要的。最后是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应尽的职责,也是一个广告,它不是成本,而是收益。社会责任做得好的企业,它在其他方面做得也很好。这就像一个人一样,到最后阻碍你发展的还是你的人品,大家都愿意跟你打交道,你自然就成功。
最后是构筑社会信息知识普遍服务体系。政府和老百姓之间要对称。
2016年春节,我要去讲励志课,我在琢磨怎么讲。人是个什么?我发觉人是一堆记忆!知道你的人越多,记住你的人越多,你越伟大。人活着干啥?做选择。怎么选择?要做正确的选择。什么叫正确选择?就是全息,不仅知道它的过去,也得知道它的未来,不仅知道它的正面性,也要知道它的负面性。像未来城市的发展,我们如何做正确选择。要做好城市未来发展的选择,我认为以上六个维度缺一不可。这六个方面的工作没有特别侧重某一个方面,但我又把BIM放到前面来,为啥?它确实太重要了。技术能彻底颠覆城市的组织形态,会让人越来越集中,产业越来越集中,城市是产业的综合体,产业是城市的综合体。人不仅成为自然的主宰者,更是自然的激励者。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凌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412/8836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