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高中生模拟招聘会”是面向未来的充电

2016年04月19日 10:42

 

【事件介绍】

广雅中学举办首届模拟人才招聘会 千名高中生尝鲜“找工作”

现场:90末带未来时简历应聘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场招聘会不仅仿真度极高,前来模拟招聘的企业更是阵容庞大:腾讯、中国电信、西门子、中国海事局等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人员也亲自担任面试官。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实战机会,学校按照学生的意向进行调剂,按照岗位分成61组,分别在61个单位中展开模拟面试,现场秩序井然。记者看到,“应聘”面试分三个环节:先是群面,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应对能力;随后是“一对一”面试,体验仿真的求职对话;最后,面试官将于所有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注重与学生交流求职的优势与不足,分享面试经验。

令人关注的是,这群“90末”中学生还准备了未来时的简历:“我毕业于中山大学经管系,精通中英双语,曾在知名企业实习,有丰富的营销策划经验……”天马行空的学生们更将网络元素融入简历中,比如用朋友圈的页面装饰,用能量格表现自我,用漫画形式介绍自己,让面试官夸赞“有诚意,有创意”。

酷爱工程的高二学生李浩楠面试的是西门子销售工程师的职位。“我们的群面题目是‘荒岛求生’,题目假设我们是鲁滨逊在荒岛中漂流,给予我们镜子,指南针等6样东西,然后让我们选择哪一样最先丢掉,那一样最后丢掉。我们最后选择的是水和火柴,因为这两样是继续生存下去的必需品。”李浩楠说,为了这次面试,自己第一次制作简历,构思自我介绍。"本来口头表达能力不好,但是通过这次面试我发现我的表达能力强了。"

企业:更欣赏中学生不问薪酬问前景

尽管是模拟招聘,各企业的面试题目却是别具匠心。例如腾讯公司,要求应聘者在QQ第一个版本里选择自认为最重要的3个特性,并阐述理由;协办方还设计出系列趣味十足的群面题:如假设唐僧去西天取经,可以带八人同去:李魁、孔子、瓦特、林黛玉、郑和、武则天、牛顿、李白,如果你是唐僧,如何根据带去的意愿强弱,将以上八人进行排序。

“我认为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和对企业而言都很有意义,对于学生是一个难得的实战平台,作为企业,我们也希望接触‘00后’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目前高中的教学模式,为企业招聘提供灵感。”高德置地人事管理负责人说。

对比高校毕业生和中学生的应聘表现,多位企业负责人均表示“各有千秋”。高德置地人事管理负责人则很欣赏中学生们“不问薪酬问前景”的态度。“现在很多求职者喜欢问具体的薪酬,我认为意义不大,作为HR,关心行业发展和个人表现的求职者更受欢迎。”不过,该负责人同时看到,中学生对求职仍表现出理想主义,对职业规划概念模糊,简历制作的清晰度和针对性也有待加强,“相信通过类似的互动,真正走进企业里体验会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校长:“面试实战对高考改革是有益尝试”

一所中学的模拟应聘会,为何能邀来如此多的知名企业?广东广雅中学校长叶丽琳介绍,参与本次活动的61家企业,一部分是学校的友好共建单位,另一部分则是借力于家委会和协办单位的资源。

“与真实的应聘不同,本次模拟招聘活动旨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社会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了解职业、熟悉职业、走进职业的平台,提前体验职场竞争的激烈。同时,也希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发现和展示自我、锻炼能力、增强自信的机会。”

叶丽琳介绍,广雅早在2009年就开始探索学生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如今从高一入学到高三都开设了响应的课程,而本次模拟招聘会正是该系列课程的一大“重头戏”。在她看来,模拟招聘面谈的形式对未来的高考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应对。“高校实施自主招生是一种趋势,面试将成为考察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大家观点:

正方:高中模拟招聘会是教育的未雨绸缪

虽然是一场模拟招聘会,但是其严肃性和紧张程度一点也亚于正规的招聘会,这场招聘会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也是对教育的一次未雨绸缪。通过这场招聘会可以让提高学生对招聘会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劣,继而更好地找准定位,明确目标,这对将来真正的就业招聘都是大有裨益的。

教育的作用是为了人才培养,就业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可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往往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学生的就业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学到了知识,却不懂得如何应对招聘,要么对招聘一无所知,不知道扬长避短,要么对招聘心存恐惧和焦虑,面对企业询问,或答非所问,或不知所措。这些都导致学生就业失败,找不到工作,寒窗苦读多年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就没有施展的机会,就失去了价值,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就业失败的原因所在。

很多时候,就业失败不是能力不够,而是经验不足。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提高就业率,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已经成为很多人关心的大事,可是很多时候,由于缺少必要的就业教育,很多人在面对就业时,往往一头茫然。如今,广东广雅中学在高中生中举办这样的模拟招聘会,无疑是一次提前热身,通过这种模拟锻炼,可以不仅让学生对就业招聘有着积极的认识,也能增强他们的就业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样的实战演练,对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应对能力进行检验,使学生找准位置,及时发挥所长,弥补不足。因此这样的模拟招聘会可以视为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也是就业教育的未雨绸缪。

在高中生中开展模拟招聘,将就业教育的关口前移,可以更早地树立学生的就业意识,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增强就业技能,这种未雨绸缪的教育,对学生将来就业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可以视为是一次教育的进步。

反方:高中模拟招聘纾解不了就业压力

有人说,模拟招聘的目的是锻炼孩子的应聘能力和水平。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未来就业的时候,多了一份自信和坦然。的确是这样,模拟招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让他们在未来应聘的时候能够多些从容和自信。可是,要知道的是就业压力是真实存在的,其不会因为大家都成了应聘高手,而发生根本改变。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假如说,社会能够提供的岗位是1000个,可是需要岗位的人却是2000个。那么,也就意味着无论你多么能言善辩,你多么巧舌如簧,你多么智慧无限,其结果都会是有1000个人无法拥有岗位。

纾解就业压力,指望不上高中模拟招聘。就业压力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这里面有岗位稀少的问题,这里面有心比天高的问题,这里面有专业不对的问题。纾解就业压力,只能从三个方面入手。对于有关部门来说,需要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的岗位,给每一个人人尽其才的机会。对于应聘者本人来说,期待的心理应该接点地气,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妨先接受一个自己不太满意的岗位。而对于学校来说,则需要与社会岗位需求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只需要100个导演,你却培养了10000个导演。社会需要100个管理者,你却培养了10000个管理者,即使学生都有应聘的能力又能如何?还是会有很多人找不到岗位的。

再说了,应聘也是复杂的事情。不可能像一场演戏。有的用人单位喜欢老实人,你却巧舌如簧。有的用人单位喜欢幽默,你却一本正经。这就很可能在应聘中失败。当高中招聘会模拟的是固有招聘模式的时候,等到这批高中生走上社会的时候,或许招聘的方式和需求早就发生了变化,而他们还在使用在模拟招聘中积累的应聘技术去应聘,成功率几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现实的招聘是灵活多样的,不会像演戏那样的简单。成功应聘需要的不是好演员,而且指望模拟招聘会也不可能纾解真实存在的就业压力。高中模拟招聘,培养的不过是“应聘演员”。

 

【启示与思考】

学校组织高二学生参加企业的招聘,让他们提前感受真枪实弹的招聘氛围,的确很新潮。很多人以为,如此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应聘演练形式新颖,可以让高中生感受现实应聘的“春江水暖”,积累应聘经验,提高以后求职的胜算。高中生招聘演练虽然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其意义并不体现在“招聘”上。

不管高中生是否有必要过早的接触就业压力,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就摆在那,高中生迟早要面对。而且,即便没有模拟招聘会,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了解到这些讯息,现在一些中学生觉得读书无用举出的例子就是大学生就业难。所以,担心模拟招聘会会过度给高中生增加压力,有点过于担心。

说到底,中学模拟招聘会,其实,不仅是中学生必备的技能课,更是中学生必备的素质课。这无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锻炼和培养,还是将来为学生能顺利地找到工作积极地融入社会,都会产生深远意义和积极影响。一言以蔽之,中学举办模拟招聘会,并非资源浪费、为时尚早、多此一举,反而值得效仿和推广。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419/8852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