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典型经验

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

2016年04月20日 13:47

 

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而且分布面广。2015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8224起,分布涉及28个省(区、市)。共造成229人死亡、58人失踪、13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9亿元。防灾抗灾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湖北省秭归县为我们提供了鲜活样本。

湖北省秭归县是三峡库区的移民大县,也是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地区,全县共有各类地灾滑坡体近900处。杉树槽大滑坡,就位于该县的沙镇溪镇,长江右岸边。由于预警及时,反应迅速,处置科学,应对有力,险区内的23人和影响区内的沙镇溪镇中学524名师生、三星店村429名村民成功避险。国土资源部专家誉之为:地质灾害成功避险的奇迹。县、镇、村有功人员,受到省市县表彰[1]。

突如其来的灾难

2014年8月下旬以来,秭归县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9月1日当天24小时降雨量达171毫米。9月2日早上6时许,一夜没睡安稳的三星店村3组地灾监测员王克旺早早起来,冒雨到两处地灾监测点巡查。由于头天下了一夜暴雨,王克旺巡查得非常仔细。当巡查到大岭水电站时,王克旺发现农田里有一处地面汩汩地冒着浑水,口径有脸盆一般大,凭借多年的地灾监测经验,他意识到危险可能近在眼前,便立即拨通了村委会副主任杜海峰的电话。

9时30分,王克旺与杜海峰现场查看了大岭水电站监测点险情,发现滑坡体后方已出现岩石开裂、滑落现象,当即向镇政府值班室报告,并通知水电站内的23人作好撤离准备。

三星店村党支部书记李何伟是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2日上午8时,一夜暴雨后,不少村民向他反映受灾情况,他的电话几乎被打爆。11时40分,查看灾情过程中,李何伟发现靠近香山路的滑坡体后缘出现裂口,半小时内由几厘米扩大到了十几厘米,国道旁的金属护栏也在“嘎吱嘎吱”作响。站在大岭水电站公路上,水泥地面开始向上鼓起,用脚踩下去,不一会儿又鼓了起来……

险情,正悄悄袭来。

下午1时19分,杉树槽山体滑坡发生了,80万立方米滑坡体倾泻而下,将正在运行的大岭水电站以及1幢5层高办公楼、200米348国道路基、60亩柑橘园推入锣鼓洞河道。此刻,离最后1名撤出险区的群众只有3分钟。

 快速响应的联动机制

2014年9月11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胡志喜、付剑均实地采访后写到,李何伟迅速将灾情上报到镇,镇里火速报到县国土资源部门。接到险情报告后,秭归县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余祖湛立即带领专家赶到现场。会同沙镇溪镇相关负责人查看完香山路滑坡点时,已到午饭时间,沙镇溪镇党委副书记向青松对余祖湛说:“等咱们把大岭水电站滑坡点看完了再吃饭。”

于是,一行人又赶到大岭水电站查看险情,正是这一个举动,为953人成功避险赢得了时间。

专家组勘查现场后,认为险情比较严重,果断发出指令——立即疏散险区群众,封锁公路两侧,禁止车辆通行。

险情就是命令。100多名村组干部、镇机关工作人员立即奔赴疏散一线。

“各班老师带队,迅速转移,不能丢下一个人!”沙镇溪镇中学校长付金权接到命令后,10分钟内将全校524名师生紧急转移至镇中心小学。

由于连日阴雨,加上已近中午,村民们大多留在家中。在村党员干部的敦促、组织下,村民们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大岭水电站内的20多人接到疏散通知后也迅速撤离。

担心还有村民没有撤离,工作人员又冒险再次进村复查清场。此时,李何伟听到脚下的山体不断发出闷炮般的声响,情况十分危急。正准备撤离的他,得知水电站还有一名工作人员王功健留在机房值班,李何伟又掉头向机房方向跑去,边跑边大声呼喊:“来不及了,快跑!”王功健赶忙冲出机房,跨上一辆摩托,驶出不到100米,身后的山体就开始“轰隆隆”作响。见到王功建脱险,李何伟也转身往安全地带跑。

一分钟后,滑坡发生了。13时19分,在一声巨响中,杉树槽大片滑坡体倾泻而下,滚落的泥石一直冲进了锣鼓洞河道,水电站、5层办公楼倾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滑坡发生后,人们发现一辆印有“国土资源”字样的汽车横在348国道边,距离垮塌公路不到1米,这是镇国土资源所之前为封锁道路、阻止过往车辆通行而特意停在那儿的。

 

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大灾就是大考。杉树槽大滑坡,秭归县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好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

一是防灾责任真落实。秭归县严格落实了县、乡、村三级地灾联防责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明确了县委、政府地灾防治的主体责任,落实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和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强调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建立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地灾防治责任体系。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各监测点检查、督办。

二是群测群防真落细。杉树槽滑坡位于长江支流锣鼓洞河左岸,后缘高程285米,前缘位于锣鼓洞河水下(河床高程约140米)。滑坡体平面形态呈长条形,纵向长约350米,横向宽50米——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体积约80万立方米,为涉水顺层岩质滑坡。

面对如此大面积的滑坡灾害,能成功避险,避免人员伤亡,过往车辆无一损伤,得益于秭归县严密的地灾群测群防体。

“县、镇、村、监测员四级责任人高度戒备,全县856处隐患点均配有监测员,一处隐患点、一名监测员、一本监测记录本,高密度巡查,隐患点变化都在掌握之中。”[2]余祖湛介绍说。

“监测员有很强的责任心,这是成功预报险情和避免人员伤亡的关键。”[3]这是李何伟反复对记者说的一句话。他说:“早上五六点钟是人们睡得正香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强的责任心,王克旺也不会那么早出去巡查,一年的监测补助只有800多元,他如果去打工,挣的远不止这些。”[4] 

翻看王克旺的巡查记录本,上面工工整整记录了巡查时的每个细节,平时一个月要巡查五六次,遇到下雨和汛期,几乎每天都要巡查一次。

“953名群众无一伤亡,创造了防灾减灾的奇迹。如果哪个部门、哪个环节放松一点,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后果也不堪设想。”[5]李何伟如是说。

三是避险措施真落地。如何识灾、防灾、避灾,纳入了全县人民的科普必修课。县、乡镇每年都要举办多次机关干部及直属单位、村干部、监测员参加的地灾群测群防知识培训,村组还利用召开干部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机会进行地灾知识培训;每年组织1-2次应急演练;每户村民家中贴有地灾明白卡,详细注明户主姓名、家庭成员、监测与预警责任人的姓名电话、撤离与安置措施等10多项内容,县主要领导经常告诫干部群众,“明白卡比银行卡更重要,关键时能救命,一定要妇孺皆知真明白”;机关、医院、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经常开展应急演练。“这次镇中学500多名师生能在短时间内撤离,就得益于平时演练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灾害发生当天上午9时40分,学校还进行了一次演练,3个小时后就派上了用场”,镇领导如是说。

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6]、“敬德保民”[7]、“民贵君轻”[8]的民本思想,中国古已有之。人民至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在杉树槽大滑坡应急救灾工作胜利完成中得到生动的诠释。

1、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生命至上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价值。在处理突发事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抢救生命,尊重生命。险情加剧,灾害即将来临,党委政府第一时间作出决策,即全力疏散群众,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逐户清查,确保不漏一人”,“封锁国道,人车禁止通行”,每一项命令的下达,个人担当下是生命价值的实现,这正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一切为了群众

《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坚持以人为本,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灾情发生后,从初期紧急救援、安置群众到灾后恢复重建,从抢救生命到安抚群众情绪,从满足日常生活到恢复生产能力,从重建规划到实施完成,这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人这个主体展开的。抢险救灾工作,彰显了党委政府“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目标,回答了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3、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一切依靠群众

党的一切权力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真诚地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解决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人是发展的动力。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积极参与、战胜困难,同时,鼓励群众自谋出路、自力更生。中学老师张其德空出自家旅舍免费安置学生,紧急从险区撤离的农户有的投亲靠友安置,有的索性主动参与执勤巡逻......安置点上随时可见帮着搭建帐篷的群众,香山路居民梅秀云,主动提供房间供值班人员过夜,为他们沏茶端水,镇屠宰场老板张其刚瞅着救灾值班人员餐餐吃盒饭,在中秋节宰杀了一头生猪,挑选了最好的猪后座做了几大盆菜送到各执勤点。灾区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力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最牢固、最基础的救灾力量。(付承菊 宜昌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教授)

注释:

【1】王恩海 郑兴安:《杉树槽滑坡监测预警有功人员获省级表彰》,《 三峡秭归在线》2014-11-21

2】【3】【4】【5胡志喜 付剑均:《湖北秭归:群测群防避大灾》,《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09-11

6】《尚书·五子之歌

7《尚书·周书》

8】《孟子·尽心下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2群:531249826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420/8855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