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治理“外卖垃圾” 需多方协作
2016年04月21日 15:28
【事件介绍】
一顿外卖付出多少环境成本? 外卖垃圾问题亟待重视
近年来,网上订餐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话叫外卖,来解决吃饭问题。
记者发现,外卖市场日益火爆,大量的餐饮包装垃圾也随之产生。塑料或发泡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构成了外卖垃圾的主要部分。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白领王燕对记者表示,带饭的时间成本太高,上班族没有那么多精力准备,去外面餐馆吃又太贵,现在外卖商家有很多优惠,一般都比去餐馆吃便宜,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知道叫外卖会造成一些“白色污染”,但也难以抵抗外卖便宜、方便、快捷的诱惑。
大量的外卖垃圾让保洁员们叫苦不迭。年近50岁的保洁员杨兰对此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每天午餐过后,单位的垃圾桶里差不多都堆满了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外卖垃圾,有的餐盒里还有剩饭剩汤,要处理好这些垃圾,也着实令人头疼。
“以前没有这么多外卖垃圾,现在明显增多了。”杨兰对记者表示,这些外卖垃圾,基本没有人回收,只能当生活垃圾处理掉。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很快,订外卖就是为了图方便,但是可能很少人意识到外卖垃圾问题。”美团外卖的送餐员沈先生对记者表示,有的顾客即使在家可以用家里的筷子,也会因为外卖里没有配筷子而进行投诉。“可能是懒得洗吧,这也侧面说明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白色污染”难以避免
在享受了网上订餐便利的同时,民众也要为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买单。那么,外卖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究竟有多么严重?
在天通苑经营一家凉皮餐馆的赵老板对记者表示,自己这家店刚开业不到2个月,外卖是主要经营收入来源,目前每天多的时候可以接二三十个外卖订单。一份外卖的包装成本(1个透明餐盒+1双筷子+1个塑料袋)的成本大约是1元多钱。
记者注意到,赵老板这家店的店面并不大,店里只有四张桌子,但是在美团外卖的经营业绩已经达到月售500多单。
事实上,各家外卖平台的订单量正在快速增长,而这也意味着外卖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外卖垃圾的数量,虽然目前并没有权威统计数据,但可以从外卖平台的订单量窥一斑而知全豹。
根据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公布的数据,这三家外卖平台的日订单量大概在700万单左右,据此可以粗略算一笔账,按照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42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59个足球场,大约15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
记者注意到,基于减少垃圾和“白色污染”、保障校园安全等因素考虑,国内陆续有一些高校出台禁令,禁止外卖进入校园。
外卖垃圾基本无人回收
“最近每次叫外卖,或者在外面打包,总觉得罪恶,这活脱脱是在制造白色污染啊。”在深圳工作的金女士平均一周叫一次外卖,她对记者表示,每次叫来的外卖餐盒几乎都是用塑料盒来装,再加上塑料袋、一次性筷子,这些外卖垃圾最后都到哪儿去了?
记者发现,当前,外卖垃圾普遍存在回收难的问题,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发泡餐盒基本处于无人回收的状态,透明的塑料餐盒虽然可以回收,但回收量也很少。
记者咨询了多位负责废品回收的人员。在北京方庄地区的从事废品回收的李师傅告诉记者,透明的纯聚丙烯(PP)塑料餐盒可以回收,收购价是3元/公斤,发泡餐盒等其他类别的外卖餐盒基本不回收,因为太便宜,很难清洗也很难卖出去。
在北京朝阳从事二手回收的刘师傅对记者表示,发泡餐盒一般都不收,透明PP塑料餐盒回收价格是2元/公斤,而且必须是干净的才要,不干净的不要。“透明PP塑料餐盒回收过来会卖给塑料加工厂,工厂会将其粉碎成颗粒,制作成其他塑料制品。”
“白色发泡餐盒在一些工地还是很常见的。”卓创资讯塑料分析师翟秋萍对记者表示,这种发泡餐盒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很少有人回收,因为清洗很麻烦,回收价值不大,一般都被当做填埋物或者焚烧处理了。
在天通苑地区工作两年多的外卖配送员罗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正规一点的餐馆大多使用透明餐盒,偶尔可见用发泡餐盒装米饭,虽然听说透明餐盒可以回收,但是从没见过有人进行回收,平时拾荒者们也没有人捡。
减少外卖垃圾需多方努力
在外卖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背景下,如何减少外卖垃圾,这是一道亟待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外卖平台、商家、消费者乃至全社会都应引起重视,并作出努力。
“现在身边好多人订外卖,以前都没想过污染问题,现在想想确实造成了污染。”白领王燕建议,应努力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呼吁大家自备餐具。
送餐员沈先生建议,要减少使用一次性餐盒,可以大力推广使用能够回收利用的透明环保餐盒。
也有网友建议,外卖平台可以提供一些选择项,比如是否自备筷子,袋子是否可以回收等。
“现在人们吃完外卖,餐盒往往直接扔掉,很少会有人保留下来清洗继续循环使用。”翟秋萍表示,要减少外卖垃圾,一方面,应当提倡大家尽量少点外卖,多走出去用餐;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的建立,让垃圾变废为宝。目前中国在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记者注意到,今年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外卖的“环境成本”到底该如何算
外卖垃圾,严格来说并非一个新问题,“白色垃圾”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多年。必须承认,随着网络外卖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外卖销售可能增加环境压力,确实需要引起正视。不过,所谓的外卖环境成本,这笔账到底该如何计算,却需要客观看待。
首先必须承认,任何一种生产消费行为都难免产生“环境成本”,关键是这种“成本”是否能够被有效的控制,能否实现生活便利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平衡。若仅仅以“环保”之名,就彻底否认某一消费行为乃至这一行业的存在必要性,无疑是矫枉过正。
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外卖增加了环境成本,而是外卖行业的勃兴再次检验了当前社会的环保意识和防范体系。比如,垃圾分类倡导了这么多年,为何依然未能展现出明显的改观?再比如,一次性饭盒材料的环保化改良也进行了多年,为何现今仍有不可降解的饭盒在出售?
靠减少人类的消费去减少“环境成本”,终究是一种过于理想的想法,也与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相违背。作为一种消费行为,人们倾向于购买外卖的行为本身并不存在任何的“原罪”;而生产外卖的商家只要符合规范经营,也并不存在任何不当。所以相较于看到外卖行业可能带来的环境压力,当前更要看到的是,社会对于“白色垃圾”的源头防范是否有了本质的改善,垃圾分类和回收是否做到了最好等等。
化解环境压力,不是以环保之名去约束现实需要,而是考虑现实的需要如何被更“低成本”的保障。超市“限塑令”实施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代表了当前在这类问题处理上的尴尬,希望外卖“环境成本”的问题能够不再重复之,而是切实找到一条更为有效的、源头化的解决之路。
【启示与思考】
现如今,在生活快节奏的情况下叫外卖、打包,几乎成为许多年轻人普遍的生活方式,图的就是方便、快捷,可是在方便自己的同时,我们可曾想过随之而来的大量塑料垃圾怎么处理,人们在享受网络外卖便捷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在当下的生活中,外卖必不可少,白色污染似乎变得不可避免。当然,不能因为白色污染,就强制改变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叫外卖的生活习惯。人们有权利选择叫外卖,外卖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对外卖垃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的建立,让垃圾变废为宝;也要引导公众树立环保意识,能自觉爱护环境,减少制造生活垃圾。
在对待“外卖垃圾”方面,我们不能当做没看到,因为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受害者。所以,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控制塑料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对外卖垃圾的重视。当外卖逐渐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习惯,当白色污染无法躲避,就当呼吁全社会加强环保意识并积极作为,以呵护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421/8857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