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政治良心”照亮党员干部前行方向
2016年04月22日 10:17
【事件介绍】
为官要有“政治良心”
“良心不可欺,道德不可损”,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做人做事要凭良心”的告诫。“企业良心”是人们对企业家“不唯利是图”的直观评价,“将心比心”被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同样,“政治良心”也当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人处世的根本遵循。
政治,常常给人以厚黑、波诡云谲之感,故平民百姓常敬而远之,文人雅士亦多以不屑对之,然每个人又都不能远离政治、更不能超越政治,或大或小在政治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从许由洗耳、伯夷叔齐采薇首阳、陶渊明隐居柴桑到龚自珍“避席畏闻文字狱箸书都为稻粱谋”,非但没有远离政治,反而离政治更近了。
良心是对是非的内心正确认识,有良心的人有良知、有善行、有德行。做人要有良心,为官也要有“政治良心”。“政治良心”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组织对他人所具有的朴素情感、基本觉悟和道义行为。它既应成为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也是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易行办法。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在被专制和等级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政治环境之下,人们往往期盼明君贤臣的出现,期待海瑞和包公那样的“好官”,而很少对制度提出质疑,很少把注意力放在制度或体制的变革之上。这也许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一个内在的深层次原因。
时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所有党员中铺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作为又一次“精神”补钙,可以说,领导干部的政治良心观建设,是百姓所盼,也是“两学一做”的应有之义。
“敢于担当,干事创业不懈怠”,牢记政治责任需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追求。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党员干部是关键力量,也是一个时代的价值符号。与责任相伴,谋事创业,方能顺时不松懈、不停步,更上层楼;遇挫不动摇、不气馁,绝地逢生。
让“政治良心”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
做事先做人,做人讲良心,这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所以,大家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有恪守“凭良心”一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以至陌生人之间,要以善相待,以诚相待,凭一种良知和善意去交际处世。这样,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就可以和谐相处,就会增加信任感和安全感,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良心经营”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在考虑自己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应该把“良心”放在第一位,唯有如此才能生产出让消费者安心的“良心”产品,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才会更有利于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样,“政治良心”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人处世的根本遵循。“政治良心”是建立在党性基础上的,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要心中有党、心怀人民,是一种坚守修身做人为官从政的道德底线,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与信仰,是精神世界的一种人生航标。
说到“政治良心”,还是要回归到我们党始终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的作风建设。党风建设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的党员干部当中,仍存在一些作风不正、党性不纯的现象。
十八大以来,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作风建设等方面受到了教育,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更是为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保驾护航。
但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2016年伊始,为了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我党面向全体党员开展了“两学一做”活动。
党风建设动作频频、由浅入深,足见我党党风建设之智慧和决心。不难发现,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我党在作风建设上一系列由浅入深、由外化约束到内心自觉的用心之举。
对于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来说,“政治良心”的自觉可谓是最高境界,这可以借用孔子的一句话“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来形容。一方面要“从心所欲”,心中有什么就说什么做什么,没有任何勉强。另一方面,自然之间又能做到“不逾矩”。换个说法就是“顺心而为,自然合法,动念不离乎道”。
于是,让“政治良心”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初衷;让“政治良心”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党员干部和广大百姓将会同心同德同向同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将变得更加光明清晰、可触可及。
【启示与思考】
政治良心是什么?百度词条是这样定义的:是执政者和全社会的“善良刻度计”,是指对人民利益的忠诚,是一种精神与信仰。然而,谈到“政治良心”这个话题,在很多人看来,似乎社会转型、思想多样、文化多元的社会里,说起“政治良心”多少显得有那么点“理想”和“抽象”。
“政治良心”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为民服务的始终。“政治良心”强的党员干部才能更好的成为党的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无论是周恩来、陈云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焦裕禄、沈浩等基层好干部,他们身上无不闪烁着“自律”的光芒,用“严于律己”照亮着身边其他的家属、下属等遵循“他律”的规章。
“淡看名利,守住良知品自高”,保持政治本色应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选择。如果心有太长的时间偏向于急功近利,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人民的利益,不正心修身,纪律再严、规矩再多,仍会在名利场中失去底线。淡看名利,是从政者的根本,是一种良心选择,就是要以超出个人狭隘的理智,捍守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与正义。
“政治良心”强的党员干部,如同一座座灯塔,闪耀着“自律”与“他律”的光芒,用优良的作风和实干的事业为“中国梦”的实现发出自己应有的那份光和热。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大时代下,时代需要“政治良心”强的党员干部,我们需要用“自律”与“他律”唤醒有些党员干部沉睡的“政治良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422/8859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