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景点“轮休”让黄山更美丽
2016年04月25日 15:49
【事件介绍】
风景“太累”也需休息
2016年3月底,黄山著名景点西海大峡谷和天都峰结束封闭轮休期重新对游人开放。在黄山景区园林技术人员的引导下,记者日前登上天都峰看到,游道两侧的地被植物长势喜人,部分游人践踏裸露区域已被植物密集覆盖,黄山松偏黄的梢头和针叶已经变成浓绿、灯笼树梢头也有明显增长。
作为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3顶桂冠的景区,黄山草木葱茏,怪石嶙峋,古迹多多,是人们游览观赏的好去处。然而,它如同人一样,也有“疲劳现象”。黄山风景区近30年来坚持让主要景点实行定期封闭“轮休”,这一做法使黄山的景点永葆秀美,让人们常看常新。
黄山园林局高级工程师姚剑飞对记者讲述了景点“轮休”的由来。上世纪80年代后期,黄山旅游接待总量逐年攀升,景区、景点处于长期超负荷运行中。天都峰、始信峰等几大景区、景点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现象: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岩石沙化,一些黄山松根部受到侵害,立地条件恶化,导致针叶枯黄、免疫力下降、次生性病虫害时有发生。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受“海洋休渔期”和“封山育林”的启发,黄山的资源保护专家们于1987年10月首创景点“轮休”制度,每个轮休期3至5年。近30年来已先后对莲花峰、狮子峰、丹霞峰、天都峰、始信峰等多处景点实行封闭“轮休”。
黄山在对重要景点实行“轮休”中,并不是一封了之,而是定期“体检”。姚剑飞告诉记者,园林部门要对景区植物和林间环境进行严格的卫生清理,清除枯死倒伏木,枝干发生病虫害的对症下药,针叶瘦弱的叶面喷肥,根系闭气积水的“透气透水”,同时测土施肥,增加营养,中和土壤酸碱度,促使生态尽快恢复。水土流失严重的,移土固土,栽草植树,增加辅助设施。“轮休”期满,还要邀请专家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评估,植物恢复健康,水土流失得到综合治理,野生动物恢复到一定水平,旅游设施没有安全隐患,几项标准齐备后才能重新对游人开放。
考虑到游客的观光需要,黄山风景区在规划轮休方案时,尽量不让游客因“轮休”而有游览缺憾。光明顶以南的天都峰、莲花峰相互“轮休”,光明顶以北的始信峰、狮子峰等有计划“轮休”,同时加大对新景区景点的开发。
自然环境无语,却有感应。黄山让景点“轮休”等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目前,黄山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56%提升到98.29%,植被覆盖率达到98.53%,景区的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一级标准。
景点“轮休”是个管理问题,更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姚剑飞说,黄山之后,九寨沟、九华山、峨眉山等一大批知名风景区目前都在景区的总体规划和保护条例上规定,对一些核心的保护区实行封闭轮休制度,限制游人数量。
给“太累”的风景一点时间休息
随着接待总量逐年攀升,景区、景点处于长期超负荷运行中。天都峰、始信峰等几大景区、景点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现象: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岩石沙化,一些黄山松根部受到侵害,立地条件恶化,导致针叶枯黄、免疫力下降、次生性病虫害时有发生。显然,如果再不给予风景“休息”的时间,风景也会“累倒”,乃至风景不再。尤其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这样不可再生的资源,这是无可挽回、无法补救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游客的观光需要,黄山风景区在规划“轮休”方案时,尽量不让游客因“轮休”而有游览缺憾。比如光明顶以南的天都峰、莲花峰相互“轮休”,光明顶以北的始信峰、狮子峰等有计划“轮休”,同时加大对新景区景点的开发。也因此,风景尽管在“轮休”,却依然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风景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但风景也需要人类的呵护,才能“永葆青春”,“轮休”其实是生态保护意识和理念的体现,难能可贵的是,黄山从30年前就已经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与黄山相比,许多风景胜地,在生态保护已成共识的今天,却依然在对风景实行掠夺式的开发、“竭泽而渔”式的掠取,许多风景长期超负荷运行,劳累不堪,却没有片刻的休息,更遑论于植物本来必不可少的封闭保养。景区虽然因此赚得了眼前的效益,但如此急功近利,终将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砸了风景这一“饭碗”。显然,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双赢”,景区“轮休”值得推广,也势在必行。
【启示与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工作累了是需要休息的,这不仅适用于人们,更适用于景区。由于蜂拥而至的游客,不可避免会给景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带来损伤。黄山部分景区“封闭轮休”既有着良善的初衷,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
在发展经济的角度上,黄山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黄山实施轮休面临的压力,乃至经济的损失,都是可想而知的。但站在景区保护的角度,明智之举溢于言表。对于一些重要景点的轮休,游客固然有一定的遗憾,但也并非不可理解。毕竟,谁也不想看到景区的竭泽而渔,谁也不愿意大好河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葬送。只要景点能够好好存续下来,这次的遗憾,可以通过下次来弥补。
所以说,我们要给景区一个休息的机会,以待下次更好的招待我们。要对景区封闭轮休的好做法要进行推广,让更多景区有休养生息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塑造文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消费文化,让景区少受一些人为伤害。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425/8863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