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于希贤:东方之都与圆明园大遗址保护

2016年04月26日 11:05

 

891253616

于希贤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文史馆馆员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0425/886282.shtml

分段视频:http://www.71.cn/2016/0425/886290.shtml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对圆明园的一些看法。

首先提出一个概念——圆明园的文化。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个概念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从文化的角度应该如何认识这样一座皇家园林。

北京是东方文明之都。世界是一个太极球,分为东方世界和西方世界,要看东方的文化,要探究东方的文明就要到北京来。北京园林中的佼佼者就是圆明园和颐和园。所以圆明园和颐和园就是东方之都的眼睛。如果用拟人的手法作比喻的话,园林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眼睛和心灵窗口。世界是一个太极球,太极球分阴和阳两个方面。阴阳是互补的,但是也有很多差异。西方的文明以地中海为中心,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然后发展创造成为今天的欧美文明、基督文明、阿拉伯文明。东方文明的发源地在中国,它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明。多元就是由各个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组成的一个统一的多元体,既是多样性又是统一性的文化。

世界文明在轮回的交替,既互助,也互相对峙、战争或者是不协调的地方。所以在阴阳太极的运势转换当中,共同的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按照司马迁的看法,东方文明正在崛起,而且是和平的崛起了,这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我们就处在这个转化时期。

那么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从古到今对世界的理解,对天地人生的理解是完全不相同的。而每一个国家、每一种民族把对世界的理解都物化成了城市,特别是物化成了园林。所以皇家园林、国家级的园林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民族最高智慧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民族对天地人生的理解。这种对天地人生的理解就像画家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用他本人的感情、意识、学养、水平,包括他的宗教信仰以图画表达出来。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时代,要表达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怎么办?画家就用他的画笔画出来;诗人把他心目当中的世界、感情、用带有韵律的诗句讴歌出来;作家用笔把他认识的周围的世界描绘出来;城市规划建筑专家、园林艺术专家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用城市的实体塑造表达出来。一个有理想、有前途的民族,一定是塑造一个非常完美的,代表民族意志的城市、园林。

 

欧洲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Thomas·H·Mawson在他的《城市与建筑》这本书中说“北京这个城市是一座殿堂,整个北京城乃是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象征着一个伟大的顶峰。”美国的一个城市设计专家看到北京的规划后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这个中国的城市是作为帝王的住所设计的,集中表现这里乃是宇宙的中心,整个城市深深的映衬在礼仪的规范和宗教的意识当中,它的平面设计是如此的杰出”。

我们看古都北京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个艺术宝库,其间的一砖一瓦都渲染着浓厚的历史色彩。深藏着历史奥秘的北京城,曾经引起了中外许多画家、建筑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诗人极大的兴趣。

要表现美丽古都北京的美,首先要通过它心灵窗口——眼睛来表现,因为眼睛是智慧的外在窗口。园林就好比一个城市的窗口,它表达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美。

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尊严的、有独立文化系统的国家,都有着代表他本国智慧的一些园林,这样的国家园林往往都是过去的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像法国的巴黎是一个艺术名城,那里有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有雄伟壮观的凯旋门,也有碧波荡漾的塞纳河,有庄严肃穆的巴黎圣母院,还有蜚声世界的凡尔赛宫和他们的国家园林枫丹白露宫。枫丹白露宫是法国的国家公园,距离巴黎东南是70公里,是掩映在一片茂密森林当中的宫殿建筑群,宛如一颗金光闪闪的明珠躺在巨大的绿色地毯上。这座园林是16世纪法王路易十四所建立的一个行宫,几百年来它以美不胜收的景色使诗人、画家流连忘返,许多欧洲的文学艺术家用诗歌、绘画赞美了这个皇家园林。当看惯了枫丹白露园林的法国军官首次看到圆明园的时候都惊叹圆明园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美丽华贵的人间奇迹。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乾康盛世以及150年的这段时期的文明和智慧的结晶,这个结晶引起了中外许多艺术家、文人的赞叹。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被称之为万园之园,中国的江南、东北、西北、以及印度、欧洲最好的园林,都曾经被圆明园吸纳进去,然后经过再创造形成了一个代表着中国人对世界理解的最高智慧结晶。

圆明园梦幻的艺术是东方文明的最高典范,是东方文明的精魂。所以对圆明园的研究,我们应该给它一个名称叫做圆明园文化。下面我们从三个层次来研究圆明园文化:

 

一、圆明园文化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精神层次、哲学层次、宗教层次。不管是中国的文化,外国的文化,过去的文化、现在的文化或者是未来的文化,都是和宗教息息相关的。西方的大科学家哥白尼、布鲁诺都是从教堂出来的,包括大的绘画家都是画宗教画的,音乐家更是这样。中国也一样,不管是中国古代的、现代的,只要是在世界上数得上的这些大科学家都是跟宗教密切相关的。张衡、李时珍是道教徒,园林艺术家都是和宗教密切相关的。所以把宗教和文化对立起来的观点,实际上是损坏中国文化的一个的错误观点。

圆明园当中的文化主脉,像九洲清晏殿,奉三无私殿。什么叫做奉三无私?奉三无私是干什么的?奉三就是“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无私覆:太阳不会因为你是王子、是八旗子弟、是高干子弟,就多照你一下;地无私载,大地这个母亲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自古美人多薄命,你长得特别漂亮可是你就不能长寿,你有这些方面的优点你就会有那些方面的缺点。所以每个人头上有块天,每个人在大地上都有平等生存发展的权利。奉三,第一是天、第二是地、第三是人,人无私,这个社会才能平等、安宁。所以奉三无私殿是干什么的?是皇帝的亲戚、公主、王子聚会吃饭的地方,表明你们虽然是王子王孙,可是你们要知道这个根本的哲理,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九洲清晏是什么呢?九洲就是中国的大地。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邹衍,追溯上去就是夏夷时期的夏夷王。九洲清晏就是大地能够宁静、和平、和谐的发展。上下天光、日天琳宇这些景观都表明了中国人对宇宙生成、生命本源、天下气候诸多领域的独特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中国古代宇宙观和天体宇化观的一些总体认识。

第二是文化层次。这个层次反映在圆明园里面,首先就是语言,然后是文字。可以说道化人心向善的文字在清代表现的就是康熙、乾隆、雍正的字,他们的书体就是这样的。写偏锋歪体,虽然艺术价值出神入化,可是那叫造反体。

音乐、绘画、礼俗,礼乐、诗画为核心的这个层次在圆明园里面是有大量内容的。很可惜这些大量内容所表现的器物或散失在民间或流失在海外。我们要研究圆明园就要重新来正本清源,要把中国古代的音乐、绘画、书法、碑刻、建筑这些艺术都要加以收集归纳整理。

第三是物质文化层次。它所表现的就是城市民居、园林当中那些可视的器物。如,门影、厅堂、厨房、厕所、厢房、耳房、回廊、过道、石雕、砖雕、木雕、对联、门联等这样一些可以看得到的东西。所以圆明园的文化应该包括这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又共同组成了一个形影不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人是什么?人是天生地产,打上时代烙印,受大地的灵气抚育的精灵。圆明园文化是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的结晶。圆明园文化体现出敬天俸祖的建筑特色,是一个活体。东方文化是一个活体的观念,这个活体的观念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整个世界就是由阴阳结合而形成的。世界上只有阴没有阳就不会有发展,不会有下一代。这个活体总有一个历程,就是它的诞生、成长,最后走向自己的尽头。

从小生命过渡到大生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就有一个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千年来历久不衰,它从大自然的根本法则吸取智慧的结晶。

从利玛窦开始,他一方面把西方的东西传到中国来,另外一方面他又偷偷的向西方的教会打报告,写了一本书叫《基督远征中国》。很可惜这本书中国人翻译的时候把名字给改了。利玛窦当时到中国来,他认为中国是不受基督文明洗礼的、愚昧的、落后的、迷信的民族。现在呢?时代的运势在变化,西方开始有一些友好人士想来学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孔子学院散布到全世界,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

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文化的沟通,21世纪圆明园文化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在悲欢离合漫长的历程当中,要赢得世界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尊重,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复兴工程。

 

二、圆明园的定位以及如何选址

简单介绍一下圆明园的兴建。圆明园大约始建于1707年,康熙48年,1709年康熙皇帝御书了圆明园三个字的大匾额,到乾隆9年圆明园就全部竣工了,附属的长春园、绮春园两园分别建成于乾隆16年和乾隆37年,历经150多年,人们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包括了圆明、长春、绮春三个园的总称,占地5200多亩,周长十多公里。

圆明园在世界上的特色是什么?雨果曾经对世界园林作了归纳,他说,艺术有两个原则:一个是理念的原则,就是西方园林的原则,西方园林做园的时候有一些对称、直线理念的东西;第二种就是梦幻的艺术,梦幻的艺术就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中国的园林艺术。雨果称赞圆明园是荟萃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想象的创造成果。它和西方的理念艺术,就是帕特农神庙是不一样的,雨果称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是梦幻艺术创作的最高典范,是一个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仙境般的建筑群。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瓷器、雪松作屋梁,用宝石来点缀,用丝绸来覆盖,祭坛、闺房、城堡布置其中,众神仙容纳其内,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形式表现出来的,充满了人间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神仙洞府。

圆明园的名字怎么来的?名字可以高度概括一个时代人们最高、最美好的追求。这个是康熙皇帝起的名字,康熙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皇帝,他的智慧可以说在历代帝王当中是佼佼者,他说“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于常人,“明”指的是政治业绩,光明普照,完美睿智,这可以说是一个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美的东西是什么?图形当中最美的东西就是圆,圆就是一个最美的形状。方圆规矩,一个人写字、做事、外貌都是规规矩矩的,这个人是可信可靠的。明是什么呢?明字是日月两个字合起来的,当我们抬起头,白天看到的是太阳,晚上看到的是月亮,而日光、月光是极强的光。所以老年人和青年人的成长要健康,要心灵美好就经常晒晒太阳,照照月亮,就会洗除我们的烦恼,根除那些不正确的思维。

所以“圆”是指形状,“明”是指光辉。所以“圆”和“明”起的就是天地人间当中最美好的形状,最睿智的光亮。最大的聪明睿智是什么?是会交朋友、会识人,这是帝王第一要考虑的,什么人应该放什么位置。在中国最睿智的人是谁呢?老子、孔子、司马迁、朱熹、王阳明,这些人挺起了中华文化的脊梁骨。

地理上面从昆仑到蓬莱,中华的文化根基在这里面,清代帝王想让圆明园中有从昆仑到蓬莱的表达。昆仑是众山之祖,蓬莱是众水之归,九曲黄河必有一归,归到蓬莱。蓬莱和昆仑是中华文化想象当中的两个至高的极点,在圆明园里有两大神仙系统,一东一西。另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园林美景,都缩天易地到了圆明园里,还有印度、西欧园林的文化精华。

中国文化、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什么样的?五服制度,五百里甸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以中华大地为中心向周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拓展,构成了一个世界图景。中央地区是什么呢?中央地区就是九洲,《禹贡》九州就是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梁州、荆州 、扬州;九州、五服制度是构成中国大地观念的基本文化内涵,这个基本文化内涵实际上就是圆明园150景的一个结构总体思想的文化中心。

 

下面我从西边代表昆仑山文化的鸿慈永祜,从这开始讲解一下,它是一个宗教的建筑,当然它也是祭祖宗的一个建筑,乾隆年间把他最敬佩的祖宗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的画像都供在那里,是个祖宗堂,也是一个仙人堂。从东面的福海就是福如东海,福海里面的方壶胜境也是一个仙境,在仙境里面共同的一点,第一是长生不老,吃的是金枝玉叶,喝的是长生的白水河的水,它构造的就是生命之树,大家可以看一下汉画像里面好多的生命之树,当时人的想象力,那种文化的思想概念是非常丰富的。蓬莱仙境在地质学上是一个海平面下降,原来这个溶蚀侵蚀海平面下降,没有侵蚀完掉下来它就在水面上托起来的一块地方,这个地方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战国,到秦汉都有很多传说,秦始皇、汉武帝都不断的派人去寻找长生不老药。

而有一些美好的东西虽然做不到,但是作为一种神话在民间流传,像蓬莱仙境根本就没有长生不老之药,但是后世出了方仙道,道教的一个宗派,这样一些流派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形象。我想给圆明园一个定位,当时是国家强盛的时候,气宇博大,洪威远洋,在这个时候斯人之归,如众星之拱北极,百川之朝东海,所以圆明园是一个万园之园。

圆明园应该作为中华民族近几百年文化兴衰起伏的写照,虽然今天只有遗址了,可是它仍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客观地说,北京的园林当中,最顶尖的,文化内涵最深厚的,历史最豪华的,影响最大的还是圆明园。

正是因为圆明园有这样一个地位,近一百多年来引引来无数爱国学者、青年、学生、外国友人的关注和关爱。。时至今日,我们希望把过去所有研究圆明园的一切智慧、一切书籍、一切资料,一切富有建设意义的东西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圆明园文化的研究。

给大家汇报一下圆明园是怎么选址的?为什么会选在这?圆明园选址当然离不开古都北京。具体的来看圆明园是在太行山、军都山交汇的龙脉入首的位置,什么叫龙脉入首呢?太行山是南北走向,军都山东西走向,一个南北走向,一个东西走向交汇的地方,具体的地点就是在香山卧佛寺的樱桃沟附近。大地的血脉就顺着三山,香山、玉泉山然后到了万寿山往东走,龙脉就顺着走下来。

“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京的位置左边的沧海就是渤海,渤海湾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雄置两边,里边是一个非常安静的渤海湾,所以渤海湾经济的崛起,河北经济的崛起是关系到中华文化崛起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大问题。自古以来得太行者得天下,元朝首先得太行,我们共产党取天下,首先在太行山练兵,所以太行山的紫金山学派就是刘秉中、郭守敬这样一大批人士撑起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的脊梁。南襟河济,北枕居庸……燕蓟内跨中原,外控朔漠,真天下都会。。这方圆11个平方公里的地方是关系到中华和平崛起的大事业、大问题。这块地方应该是大遗址保护的核心地段,而不是一个豪华商业区,要把森林植被好好恢复,水系好好恢复,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的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交汇形成的,圆明园占地是区内最好的地点,总体布局的安排特别的和谐。圆明园以前有很多天然的湖沼水系,经过整治形成了当时圆明园占十分之四甚至占一半,整个圆明园5000多亩地,它差不多占了一半的河湖水系。进入圆明园的水口有两个,一个是玉泉河,一个是万泉河,进入到圆明园之后都是向巽位东南方向流的雍正二年,请了山东德州的一个风水大师来看了之后,认为这恰巧可以把圆明园的规划设计成中国的小九洲过渡到大九洲的地图的缩影。

所以圆明园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是一个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关系的一个缩影,整个规划设计当中就是这样来安排设计的。。

三、圆明园中的中国古代神话

第三部分,圆明园中的中国古代神话第一个例子就是从昆仑到蓬莱。现存的古书里面最雄伟的、最美丽的神仙世界有两大系统:一大系统就是昆仑神化系统;另一大系统就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化系统是在西部高原,有五色云系、五色流水。最早记载这个事情的是《山海经》。《山海经》记录了昆仑系统的神仙故事有“夸父追日”、“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的传说’、“织女的传说”、“西王母的传说”、“三足鸟”、 “嫦娥偷药”、 “黄帝娶嫘祖为妻”等传说,它们都来源于昆仑神化系统。

昆仑山上有壮丽的风景,有奇异的花木,有珍禽怪兽,保持长生不老更是昆仑神化传说的最高理想。用神奇的草木,素朴的水池,用四大川的神泉制成不死药,那些被冤枉死掉的人,可以给他们吃药,让他们活过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早期的文化都是和传说有关的。这些传说来自哪里呢?这些传说来自昆仑系统,在圆明园里面,最西北的方位上面有几组建筑来表现昆仑神话的内容。第二种传说就是蓬岛瑶台,蓬岛瑶台的建筑就是方壶胜境,在圆明园建筑的外型上面,有用卍字形的、四方形的,这个建筑是山字形的。圆明园福海当中三仙山景区就是这样一个景区,来表现中国文化的神话传说内容。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角的港湾内,是以人们意象当中的仙山亭阁为题材建造的,乾隆皇帝以此景象象征着仙境,因此在方壶胜境当中他留了一首诗诗,“海上三神山,舟到辄风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东为蕊珠宫,西则三潭印月,净渌空明,又辟一胜境矣。”。所以我们在讨论圆明园的时候,可以看到,凡是仙景的地方都是用黄瓦,最高级别的,反而是帝王住的地方用灰瓦,它的寺庙用绿色的琉璃瓦。“金银为宫阙”,里面有蕊珠宫,西边有三潭印月,外面有净渌空明,另外一个胜景。很可惜现在画的最好的、最详细的图还在法国巴黎图书馆里面,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

有一位朋友到法国去的时候人家特意让看了那个图,画的非常的精致,国内所有的四十图景有好多种版本,没有那么详细,很可惜。所以我们建议,可能的话把这个印出来,让我们了解圆明园的原貌。想探索圆明园文化,我们只是刚刚开始。

另外西洋楼景区也是值得研究的一大文化。17世纪中叶西方的园林艺术、建筑艺术是什么样子?是怎么到中国来的?到中国来了之后怎么和中国文化本土化相结合?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中国文化包括圆明园文化在内从来不排斥外来的文化,虽然闭关锁国使中国文化落后,但是对外来的文化,比如,汉唐盛世的时候,塔本身是印度的一种建筑,是死人的一个坟墓,当中是一个覆钵,旁边有两个像华表一样的标杆,传到中国来之后楼阁化了,而且它一定是因数,是2、4、6、8、10是因数,1、3、5、7、9是天数,一个地数一个天数。塔的塔级一定是3级、5级、9级、11级、13级这样的。阴阳结合,天地结合形成一个活体,活体就有生命、有生气,就能发展,这是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的根本点。印度的佛教被中国本土化了以后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

 

圆明园文化当中它所表现的是什么呢?我讲一下前一段时期炒这个鼠首、兔首的事,这两个文物在嘉德拍卖行里面卖出4000多万欧元。喷水景观是西方园林的东西,不是中国园林的东西,所以西洋园林和中国文化的结合是当时的西方文化本土化过程的一个表现。中国文化就是12生肖喷水池,它是干什么的呢?12生肖就是代表着一天12个时辰,两个小时一个时辰,那么两个小时一个时辰它就喷水,子时夜里11点过渡到第二天1点钟,这两个小时当中老鼠喷水。1点以后第二个动物头就会喷出水,喷到正午12点的时候12个生肖同时喷水,喷5分钟,完了之后就是马嘴喷两个小时,然后再轮换。这样的一种时空观念是中国人时间和空间结合的观念,这种观念和西方文化的观念是不一样的。

中国人的时空观念,子时是北方,午时是南方,一说“子”既是时间又是空间。在人的行为道德上面,仁义礼智信结合,天地人结合,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理解的一个模式,是时空宇宙观念的一种模式。

西方人时空观念是以迪卡尔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创始人之一迪卡尔的模式,时间time,空间space,两个是分开来的。中国人盖房子要选方位,开门要选方位,开工要选时间,甚至一些重大的典礼也要选择时间,这是什么道理呢?中国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有好坏的。

那么这个不好的时间是什么呢?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一位科学巨匠,一位98岁的老人过世了,那个时候是冬至快到的时候,是阴阳交错的时段,早上五点钟黑夜要过去,天快亮了,这个时候死人最多。整个生物的生理、心理有一个极大变化,年轻人强健感觉不到,可是老人还有些植物,万物到这个时候有一个生理、心理的突变过程,这个突变的过程当中就形成了一个不好的时间,不好的空间。文王八卦不好的空间就是东北方位是艮位,是鬼角,所以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布局这要有一个塔,建一个道观把它镇住。北京光熙门元朝的时也建了个塔。开封宋代的东京城现在还留下一个艮岳,一个塔,这个艮位是鬼角,所以阴阳交错的时间、空间就是不好的时间和空间。

这套东西过去一直被人家骂为封建迷信,中国的中医书《子午流注》也是被大家骂的不得了,现在西方人经过周密的证明研究认为这个非常有道理,不能用以西方为中心的那一套所谓近代科学的观念来衡量东方的东西。过去我们吃亏很大,从梁启超开始一直都说阴阳五行是中国封建迷信的大本营,到西方去留学的那些人学了西方的这套东西,回来骂中国本土的祖先比西方人骂的更凶。但是文化观念是两套系统,两套系统各有优缺点,是可以互补通融的。不能说我们的这套系统不符合西方的某些近代科学的规律和法则,就没有生存之地了。

举个例子,佛教里面讲人相、众生相,小孩生出来的时候第一眼睁开眼睛看到的那个人,他今后跟你的感情最好,你就打他骂他,他还是要跟着你,为什么?这就是人性。母骆驼生骆驼很难生,怎么办呢?要人去帮它拉,拉出来以后,骆驼看到的第一个人,它就老跟着你,狗也是这样。人性不等于是人的社会性,不等于人的法律性,人的社会性是要根据公众社会的传统习俗所来定。其中有一些是符合人性的,有一些是压抑人性的,这就要找到一个巧妙的契合点。中国的天地人的关系,圆明园文化里面所能够做出高级精妙的东西,就是把大自然根本的特性容纳在里面。

 

所以12生肖喷水池所表现的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时空关系的一个模式。12生肖喷水的价值是千金难买的,4000多万欧元买不到,这是文化价值。可是一个东西可能有文物价值,比如,一个铜的艺术品,如果4000年了那可能很贵了。毛泽东讲两杆子,枪杆子、笔杆子,掌握笔杆子,报纸广播说话,那个也是炒作,现在是靠经济实力来炒作。兔首、鼠首炒得那么高,并不是它自己实际的价值,它实际的价值就是200多年以前的两个工艺品,但是它的出处是在圆明园,它是非正义抢夺来的东西,谁来买这个东西就是替强盗销赃,就是他的同伙。西方有西方的一套法律系统,他们不可能为这件事情改变法律系统。所以我们要认识它的文化价值是巨大的,而这个炒作价值是我们所不喜欢的,是鄙夷的。

还有些东西,过去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些珍品、文物、稀世之宝,因为用西方的文化思维方式来看待它,就要扫荡,说它们碍事。一方面是在破坏珍贵文物,另外一方面复制一些假文物,这是我们反对的。但是有的文物它只有一件,而这一件又不是谁都能看、谁都能摸的,那它就没办法流通了,文物的价值还在于它的流通,要让广大的老百姓能够看的到,能够学习得到,也能够欣赏得到,这个价值就大了。如果是稀缺的要保存起来,复制了以后让民众可以享用,这个事情未尝不可,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未尝不可让大家来享用,所以如果说真品他们不愿意拿回来,我们原模原样的复制,让它的文化价值发挥出来,让我们树立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

最后我所希望的就是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圆明园的复兴是一个窗口,是一个眼睛。恢复当中还有一个问题,有一种说法是一点都不能动,我们恢复任何一个古建,30年就要修复一次,不修复完全就坏掉了,黄鹤楼一次一次的修复,修复了以后只要它的文化基因保存,文脉能够传承就行。比如,颐和园,我1978到北京考研究生,当时好多景区都没有恢复,80年代逐步的恢复。现在颐和园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恢复。还有1860年以前的文昌阁是三层的,它是上面和下面很匀称的,恢复了以后因为没钱变成两层了是现在的,但是恢复了总比不恢复好,所以一定要保存、发扬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获得新生。当前圆明园的保护利用和新生要树立一个思想,“国于天地,必有以立。何以立国,惟民族精神是赖。”强调民族精神并不是贬低其他民族。要立自己的国民精神,国民的精神就是要研究中华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滋养民族生存,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独立与统一,推动民族进步发展和繁荣的精神力量。

圆明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抗日战争时期只要你抗日就是爱国的。今天呢?只要能够扶持中国的经济文化复兴,让中国人富裕起来这就是爱国的。所以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挺起民族文化的脊梁骨,不是我们跑到圆明园去看到残破的景象,去哭哭啼啼。

要挺起民族文化的脊梁骨,对圆明园的惨痛历史经历不能忘记。今天讲错的地方一定不少,请大家多批评多指正,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426/8865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