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医保全国“漫游”指日可待

2016年04月29日 09:54

 

【事件介绍】

门诊异地医保报销还差什么

跨省异地医保实时报销迟迟不见进展,不仅困扰着大量在非参保地就医的患者,更对中央力推的医养结合形成阻碍。日前,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人社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披露,2017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但涉及更广泛人群的门诊异地医保报销仍未被提及,在各地医保目录、收费标准无法统一前,这项政策在全国实现似乎还遥遥无期。

京冀报销周期长达3-4个月

李忠在上述发布会上介绍,人社部已经确定了三步走策略,即先实现涉及60%以上异地就医问题的市级统筹;然后解决30%异地就医问题的省内异地就医;最后解决社会反映最强烈、解决难度最大的跨省异地医保报销。对于最后一项工作,此前我国已明确将在今年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而李忠本次还透露,明年我国将在此基础上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我国真正实现异地医保实时报销已不再遥远。

作为全国跨省异地医保推进的“样本”,北京自从几年前确定在燕郊燕达医院确定跨省异地医保报销试点后,相关工作似乎就停滞不前了,据河北省张家口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河北多地都十分焦急地期待京冀两地能尽快确定下一批试点、实现实时报销。燕达医院医保物价部主管吝卫敏介绍,现在,燕达医院有六成以上患者都是非本地居民,其中,在北京参保的患者到燕达住院、急诊或生育都可以回北京报销。“不过至今,异地医保实时报销仍未实现,在京参保患者看病后仅报销流程普遍就得走3-4个月,最快也需要1个月左右,这还不算报销前复杂的异地安置手续办理时间。”吝卫敏称。

医保目录差异难逾越

门诊报销成为新的焦点。据吝卫敏透露,即使连跨省异地医保工作进度走在全国前列的京冀,也只有燕达医院能实现对异地安置退休老人门诊报销,且短时间内仍无法实时结算,需要垫付费用再走报销程序。“现在,对于跨省异地医保实时报销来说,技术层面难度已经不大,因为只要住院、急诊信息联网后,门诊信息只要在搭建好的平台上共享即可。实际上,最大的阻碍仍是异地互认问题,即国家没有统一各地医保目录库和收费标准,因此结算时按照参保还是就医地标准报销无法确定。”吝卫敏直言,目前,京冀就存在因手术名称不同,患者在燕达医院就医后回北京不予报销的情况,而在门诊领域更是普遍,真正能实现异地医保报销的比例就更低。

此外,各地报销制度不同也让门诊异地医保报销落地难度升级,比如河北省邯郸市就将参保人看门诊的费用打到个人账户上,患者看病就直接从卡里刷钱缴费,这与京津冀区域内不少城市门诊报销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对接困难。

不过,据吝卫敏透露,现在北京正逐步尝试突破现有政策无法对接的问题。目前,北京已有部分区开了口子,允许在燕达医院就医、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办理特殊病证明,实现门诊异地报销。

强化辅助政策势在必行

有专家告诉记者,京津冀区域尤其北京医疗资源十分集中,门诊跨省异地报销落地后,很可能会吸引更多全国各地患者前往就诊,北京的交通、环境等问题就将愈发严峻,因此,在推进异地医保报销全面铺开的同时强化分级诊疗等辅助政策势在必行。

本次李忠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出,在推进异地就医结算的同时,人社部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进一步完善周转金、分级诊疗制度以及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等政策。根据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陈啸宏此前在医药卫生界委员小组讨论时的发言来看,与异地医保制度相配合的分级诊疗对于就医、参保地来说同样重要。

业内表示,分级诊疗制度趋于完善之后,患者在参保当地可以更方便地就医,就不会受门诊异地医保结算的“吸引”,遇到有病就来北京等医疗资源较集中的城市问诊;而对于异地居住的人来说,在非参保居住地的社区医院能看好病且能走医保,就不用非得前往三甲医院或回参保地就医了,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医保何时全国联网?人社部:明年实现异地医保跨省结算

2016年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到2017年能够基本实现符合转诊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4月22日上午,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人社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这次两会记者会上专门提出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问题。”李忠说,人社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新医改以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问题是老百姓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李忠介绍,目前异地医保直接结算的状况是,30个省市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其中有27个省市能够实现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

对于跨省异地就医的问题,李忠表示,这是大家反映最强烈、同时也是解决难度最大的问题。为实现到2017年能够基本实现符合转诊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目标,人社部下一步将采取三方面措施,包括加快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建设;指导各地做好异地就医结算的相关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省内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做好与部级系统的对接;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进一步完善周转金、分级诊疗制度,包括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等政策。

此前,媒体曾多次报道异地医保跨省结算等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孙丰源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医保跨省结算表面看是医保联网的技术问题,实际上是结算病种、价格、报销比例、医保支付标准的问题。这些东西不统一,就无法实现跨省结算。

 

【启示与思考】

长期以来,跨省就医报销一直是困扰农民工、随子女异地定居老人以及跨省求医大病患者的一大难题。跨省就医报销之难,主要难在医保结算系统地区分割严重,缺乏跨省份的统一联网、信息互通的结算平台。对症下药,要解决跨省就医报销难,就要建立跨省份的统一联网、信息互通的医保结算平台,使跨省就医患者能够就地提交费用审核,将医保政策范围内的医药费即时报销。

众所周知,目前医保以市级统筹居多,少数地方实现了省级统筹,至于全国统筹,还仅仅停留在舆论的呼吁与规划的纸张上。一再延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方之间的利益冲突:一方面,各地医保财政补贴和筹资水平差别很大,药品目录、起付线、封顶线以及报销比例千差万别;另一方面,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我的东西不愿跑到你的碗里,本地医保资金要尽量流入本地医院,凡此种种,利益制掣颇多。

基于此,眼下加快国家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建设,不仅要在国家层面搭建起技术性的结算平台,更要在国家层面衔接、完善和统一有关医保政策,打破现有医保制度条块分割的局面。当然,在国家顶层设计之外,地方政府也应结合地方实际,主动有所作为,成为异地就医结算的推动者。

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公众呼吁了很多年,也等待了很多年。2017年基本实现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承诺,非常令人期待。期盼有关方面拿出改革的勇气来,听见楼梯响,更要“看到人下来”。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429/8874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