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弘扬劳模精神 共筑中国梦
2016年05月05日 10:09
【事件介绍】
汇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
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出席大会并讲话。
受党中央委托,李建国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向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
李建国指出,各级工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不懈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干部、教育职工。他说,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工人阶级责无旁贷。要提振精气神,汇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展现新作为,努力为“十三五”规划建功立业;勇做改革者,积极支持和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努力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
李建国强调,各级工会要依法维护职工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继续推进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双提升工作。积极稳步地推进工会改革。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好地肩负起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贯彻落实到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全过程以及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
今年共有192个先进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898名先进个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96个先进集体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扬青春之帆,以劳动致青春
面对阔步前进,繁荣发展的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面对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青年一代,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春的底色是奋斗,青春的名字叫奋斗,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纪念的。”
之于国家思考,之于青年告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是先锋哨,奋斗是必要件。潜力无限的青年一代要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想壮志凌云,做脚踏实地,为个人价值的凸显和国家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每年的五月,每年中国的五月,劳动的荣光和青春的朝气总是扑面而来,接踵而至。崇敬的五月,为劳动燃烧,为劳动者致敬;缤纷的五月,为青春喝彩,为青年加油。在这样一个充满尊敬和朝气,充满掌声和希望的季节。让我们以奋斗致青春,我们以奋斗写青春;让青春在劳动中发光,让青春在劳动中美丽。
青年一代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力践行者和推进者,在自己的青春岁月中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梦想”交织,在最能奋斗和劳动的年岁不管从事任何职业和岗位的劳动,都应该是心怀梦想,心系国家。累并幸福着,忙并快乐着。在累和忙中收获知识和经验,收获快乐和富足。以劳动来致青春,用辛勤的耕耘和努力的劳动来换取青春缤纷的底色和绚烂的成功。
不得不承认,在市场大潮的激烈冲击和物欲社会的极度喧嚣下,各类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和嘈杂。“入世”不久的青年们面对的各种诱惑和迷恋,纷繁和复杂鱼目混珠,比前代的祖辈和父辈们更难分辨。转型期的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不公现象此起彼伏,群众怨声载道也偶有发生。面对困难和挑战青年一代唯有劳动,唯有奋斗;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破解困难的信心,有消除困难的决绝。
反而思之,静心拷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一代人也必有一代人的破解之道。方法可能不同,途径可能有异,但是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却是不变的底色和要诀。戊戌君子梁启超先生英雄慨叹“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革命先烈方志敏深情告白“朋友,我相信,到那时,我们的民族可以无愧色地站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美丽地装饰起来”一代伟人毛泽东站在湘江之滨,瞭望橘子洲头迎风而立,豪迈吟唱“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时代也永远不会忘记那次改变中国“春天故事”总设计师邓小平设计和开辟了使得中华巨轮驶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灾难再深,危机再重,每一代的青年中国人都怀着一代人的“中国梦”。习近平总设计多次说道“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当下的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任务艰巨繁重,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在转角。改革进入深水区,太多困难需要化解;发展进入攻坚区,太多工作需要推进;矛盾进入凸显期,太多问题需要破题。青年一代义不容辞,在激情四射,青春飞扬的五月,让青春的我们以智慧劳动、用辛勤劳动为中国梦镌刻最为光亮的青春光彩,扬青春之帆,成中国之梦。以诚实劳动、创新性劳动为发展添砖加瓦,把追梦变成圆梦,在劳动中收获最美青春,以劳动致青春。
【启示与思考】
劳动精神由来已久,自始至终贯穿于人们的劳动中,折射出劳动者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充满智慧等的优良品质。站在“十三五”的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我们依然需要这种优良的“劳动精神”相伴。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劳动,也是一个勤于劳动的民族。从远古神话时代神农氏教民农作,到尧舜禹时代躬耕,以及后来的愚公移山故事,无不颂扬古人勤于劳作、锲而不舍的高尚品德。中华民族亦是通过千百年来的辛勤劳作和吃苦耐劳的坚韧品格,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让中华民族在这千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绵延不息、薪火相传,以成就了五千年华夏文明;“劳动精神”一直是历代先贤所推崇,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
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弘扬劳模精神,更重要的是实干,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用辛勤、智慧、不懈的劳动,不仅为自己、为家庭挣来梦想,也为前行的中国、为浩瀚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505/8883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