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领导讲话 统战民政
服务群众工作推进会讲话
2016年05月09日 13:13
代表(委员)机制性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经过一年多来的调研、设计、试运行,已经获得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积累,也获得了一定的理性思考和认识。刚才五位同志的交流发言,分别代表了在整个机制运行中的诉求人、代表(委员)、工作室、职能部门和街镇等五个主体,充分反映了一年多来我们各个方面在参与这项工作当中的体会和感受,我代表区委向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对先行先试的七个街镇党(工)委表示感谢!其他六个未纳入试点的街镇也能够按照区委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地推进这项工作。区人大组织人大代表机制性联系服务群众、化解群众诉求,把一些共性的问题纳入到社情民意平台进行反映。区政协为了更好地让政协委员了解地区实际情况,在各个街镇组建了委员联络点,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这里,也要对大家表示感谢。
下面,围绕这项工作,从两个方面谈一些想法。
一、一年多的实践带给我们的启发和认识
一年多来,代表(委员)机制性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有更多的代表走近了群众、更多的诉求得到了化解、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机制中来,逐渐显现出这个工作机制的生命力和牵动力。
1.代表(委员)的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是机制性联系服务群众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区委最初的设计和提出此项工作就有明确的要求,就是要通过代表(委员)持续不断地做群众工作,使群众合理的诉求得到有效的解决,使群众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的化解,使群众共商共议社区事务的机制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正因为有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和目标,这项工作从本身意义上来讲,就是群众工作,就是代表(委员)在依法履职的同时,怎么样去做好群众工作。一年多来,先后有3500多人次的代表(委员)参与到这项机制化的群众工作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代表的主体作用发挥是我们这个机制生命力的重要基础,主体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根本上取决于代表(委员)自身意识素养和敢不敢作为。如七宝镇的党代表赵海田在接待当中,对群众反映的饭店噪音扰民、油烟污染问题进行有效化解。今天大会交流的吕宏萍代表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的代表(委员)能够站在群众立场做群众工作,监督政府职能部门有效作为,从而激活体制性的安排,使代表(委员)在这个机制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多方协同化解诉求依然是机制的生命力。从建立机制开始,大家就在思考怎么样确保诉求有效得到化解,保持代表(委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避免成为第二个信访部门,也就是说,要确保用群众工作方法来解决群众的诉求。一年中,这项机制共受理各类诉求3800多件,办结诉求3700多件,其中,由代表(委员)跟踪督办直到问题化解的约占72%,通过代表(委员)参与协商、开展调研推动共性问题化解的约有180多件,占5%,这些都是工作机制具有生命力的体现。在诉求化解上,化解率还是非常高的。比如,从马桥镇“关于提高有线电视画面清晰度,建立内部报修流转等长效管理机制”的案例中(案例选编中有,这里不展开),反映的也就是多方协同化解群众诉求的一个典型,是一个共赢的案例。一方面,马桥的“周周会”研究群众诉求的机制发挥了作用,让群众的共性诉求、大家反映集中的诉求,通过代表(委员)进入到法定程序,体现了镇党委统筹协调的力量和力度。二是代表(委员)依法履职的渠道有效地打通了。“书面意见”让代表在听群众意见、表达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三是职能部门也勇于担责,主动上联下访,形成了化解问题的合力。我们希望还有更多的力量参与到这项机制性工作当中,让一些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群众骨干等更多的力量集中起来,去捕捉带有普遍性的公共话题,去有效地借用制度平台反映问题,让更多职能部门主动牵头、主动会商,千方百计找理由去解决问题,让这项机制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3.公共事务共商议事是机制的活力来源。**是人口导入大区,各类群体的诉求、需求日益多元,要让各类人群的想法畅通地得到表达,让这些想法的核心部分成为当前和今后公共政策的来源、导向和资源,光靠政府出面逐个沟通,效率是不高的,也比较被动。这个机制运行一年多的实践让我们看到,让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处理,尤其是在最基层的街镇、居村,可以消除90%以上的矛盾。比如,浦江镇在交流中提到郊野公园动迁这项重点工作,涉及群众面广量大,关系到动迁对象个体各种利益诉求,浦江镇党委将代表(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融入进去,建立了郊野公园动迁依法协商的工作机制,组织代表(委员)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建议,发动广大群众深入参与动迁方案制定、项目建设等工作。因此,整个郊野公园的动迁得到了很好的推进。刚才大会交流的居民代表李征同志,在发言材料中也谈到“自己的事务自己先讨论研究起来”,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公民法制意识、自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所以,有些事情要通过代表(委员)牵一个头,把居民的意见放在一个平台上共同商量、共同解决。在社会的基层治理当中,很多群众诉求如果仅仅靠政府是没有办法得到全面化解的,需要通过培养群众议事协商的习惯,搭建共商共议的平台来逐步消化。要改变政府部门包办一切的习惯做法,很多东西要学会退后一步,放手让代表(委员)去和利益相关人充分沟通、协商,在相互协商中促成互相理解,达成一致,最终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要善于拿起民主的方法落实民生工作。我们这个机制在最初界定的内涵当中,就是机制化的群众工作、协商议事的平台、群众自治能力的培育,这一块非常重要。在一年多的实践当中,一些街镇将周周会、群言会、半月谈、听证会等群众议事的平台纳入到这个服务机制当中,搭建了更加富有开放性、灵活性,具有地区特色的自治平台。协商议事是这个机制需要着力推进的,也是要着力解决的,是保证这个机制活力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下一步工作的要求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这项工作是今年区委的重点工作,也是我区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实践,得到了市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因此,全区上下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共同推进机制化群众工作。有几点认识,需要进一步统一。
1.要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要开展代表(委员)机制性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代表(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等综合目标,回归民主制度的设计本源,以有序组织代表(委员)代言群众诉求为发力点,使社情民意成为公共政策、党内重要决策和重大议题的制度通道,搭建基层民主协商、群众自治的平台。它有益于推动广大群众主动自觉参与自治;有益于帮助代表(委员)真正成为群众的领袖,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理性参与自治;有益于切实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因此,这项机制是在促进群众工作和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做出的实践性的探索,所以我们讲,它既有法理基础也符合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2.要以人为本,打开思路,探索符合各地区各单位实际的工作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强调各项工作机制要围绕区委提出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但同时也鼓励各个街镇结合各自的实际进行探索。比如,在试点期间,各个街镇都按照各自的实际,设置了一个代表(委员)工作室,我们也派了一部分年轻的干部到工作室参与工作,这些都是很好的探索。在前期调研过程当中,各个街镇的书记们都认为这样一个平台非常重要,大家对下一步各个街镇的工作怎么设置、人员怎么配置,都希望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结合市委一号课题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要求,下一步从市、区两个层面都要整合一定的资源,尤其是基层执法的力量,包括人员、经费、职能都要往基层倾斜,对基层的一些组织架构可能还会做一些探索和研究。关于是否设立工作室,区委现在对各个街镇没有明确的要求,各街镇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自己的实践来配置,可以跟原有的工作机制,如党代表工作机制、人大代表工作机制紧密结合。在试点过程当中,各个街镇结合干部培养工作,为代表(委员)配备助手,这项工作也很重要。代表(委员)都有本职工作,如果要按照代表(委员)全过程地跟踪督办群众诉求的要求,可能会牵涉大量的工作精力,为代表(委员)配备助手,帮助代表(委员)履职、跟踪和督办群众诉求,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团区委结合这项工作特别制定了《团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履职办法》,就是把团代表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履职的一个助手,各个街镇也可以把这项工作结合起来。
(二)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1.与信访工作的关系。我们的这个工作机制不是第二个信访办,不是取代信访工作。信访工作的实质是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反映问题,化解群众的诉求,是一个很好的群众与党和政府沟通的通道。但信访工作的机制与代表(委员)的工作机制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明确定位叫群众工作,是群众工作机制,就是要让代表(委员)持续不断的去做群众工作、化解群众的诉求,与信访有区别。比如说,现在信访提出“案清事明,案清事了”,但实际上很多的信访矛盾和问题光靠“案清事明,案清事了”是没有办法做到位的。有些案子结了,事情也了了,但老百姓仍不满意,还是不停的来信访,还是要不断地去相关部门反映,说明这些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这个制度设计,就是持续不断的通过代表(委员)去做群众工作,跟踪督办,跟群众有效地沟通,同时要通过听取群众的意见,把一些共性的问题通过现有的法定的工作渠道来反映。
2.与大联动流转处置的关系。在大联动平台上进行诉求流转是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形式。实践证明,这个平台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派发诉求,并能实时观察诉求流转的情况,是便于管理的有效工具,在下一步推进的过程当中,还要坚持用好这个平台。现在区委结合市委一号课题,赵奇书记亲自挂帅,思考怎么样深化大联动工作机制,最近也在做专题的调查和研究,所以大联动这个平台对于有效地化解群众的诉求、解决群众诉求,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要在这个平台上提升它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如果仅仅依靠这个平台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把诉求放到这个平台上一转了之,又失去了这个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这个就跟962000没有什么区别,群众用不着找接待点来反映问题,他直接打962000就行了。有些群众诉求还是比较复杂的,需要先行分析才能找对流转的方向;有些诉求涉及部门比较多,需要先行协调,在流转过程中也会碰到矛盾,职能交叉,我们这个机制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不足。试点过程中,马桥镇尝试由人大主席或党委副书记牵头召开诉求流转前的分析协调会,大大提高了复杂诉求流转的准确度。在下一阶段,各街镇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复杂诉求分析流转机制。大联动在平台流转、处置后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反馈沟通。反馈过程不仅仅是回答结果的过程,更是个沟通交流、互相取信的过程。这项机制还要求代表(委员)要和群众去面对面的沟通和反馈。特别对于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代表(委员)和群众沟通的这个环节就显得更加重要。要通过不断的沟通协商,让提出诉求的老百姓也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这个问题还不能得到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问题是大联动平台不能取代的,就必须要通过代表(委员)机制来做工作。
3.与原有工作机制的关系。我们一再强调,这项机制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各类代表(委员)分别联系服务选民、党员、群众的基础上,做出的互补式的探索。它不是简单的覆盖或替代,而是立足于更好地服务群众,在党委领导下有效整合资源,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把人大代表的沟通机制、政协委员的沟通机制、党代表的沟通机制,包括其他各类代表的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有效的整合。大家在工作当中可能也碰到过,有些群众向党代表反映了诉求得不到解决,再通过信访部门反映也得不到解决,通过其他部门反映仍得不到解决,通过人大代表反映似乎也很难得到解决。这就造成群众多头投诉、多头跑腿。我们这样一个平台机制,就是把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整合职能部门的力量推动群众诉求的化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发现提炼一些共性的问题,转化为依法解决群众诉求的通道。所以,要整合好原有的各种诉求吸纳的途径,都不能简单地把它丢弃。要科学组合各类代表(委员)力量开展工作,如专题调研、双向约谈等等。还要充分借用各类代表(委员)依法建言献策的渠道争取普遍性问题的解决。
(三)要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1.要强调代表的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切实发挥各类代表的主体作用。代表(委员)要善于运用法定渠道来代言,要勇于全程跟踪督办。在受理群众诉求以后,要全过程地跟踪督办。相关单位要健全外部支持系统,支持代表(委员)全程跟踪督办、履行自己的职责。各级党委要注重程序和细节的设计,为代表(委员)履职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要加强各类代表(委员)的宣传培训工作,让代表(委员)在参与这个工作机制当中,知道如何发挥作用。为代表(委员)履职提供一些支撑,包括助手、资源等等。
2.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努力解决好普遍性诉求。前期推进办在对200多位诉求人进行电话回访中发现,诉求人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职能部门互相推诿,诉求得不到根本性解决;二是职能部门没有主动向诉求人进行答复,或答复简单草率;三是代表(委员)做“二传手”,没有亲力亲为,仅仅是把这个问题放到平台上就完了。各职能部门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1)要加强与诉求人及代表(委员)的沟通。对代表(委员)、工作室流转过来的案件,各个职能部门在办理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与诉求人和代表(委员)的沟通,反过来也可以通过代表(委员)帮助你一起来做群众工作。
(2)街镇要发挥工作枢纽的关键作用。一是要发挥预判功能,建立社会热点问题预判和预警机制,成为重大议题、决策事项的预判中心。二是要发挥梳理的功能,诉求收集到以后,对哪些可以明确责任单位,限期给予诉求人说法,哪些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协商解决的,哪些需要通过提案、议案在市级或更高层面寻求政策突破的,哪些跟政策、法规法律相抵触,当前不具备解决可行性的,都要进行及时的梳理。三是要发挥整合功能,以推进重大决策、重大议题为契机,协调各类代表(委员)的资源,促进党委会、班子议事会和各类联席会议的“议”与职能部门的“行”和公共决策平台的“决”融会贯通,发挥整合的作用。
(3)对解决共性的问题要学会借用代表(委员)的力量。也就是对于“硬骨头”问题,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回避,需要静下心来分析研究,进一步拓宽思路,充分借用好代表(委员)这个工作平台,积极寻求多管齐下的解决渠道。下一步,还要研究制定协调组织代表(委员)专题调研机制,将共性的问题与具有相关知识、职业背景的代表(委员)整合编组,开展专题调研。区政协设立的委员联络组,便于政协委员进一步了解块上的社情民意,发挥好他们的专业知识、职业背景等优势,共同推动问题的化解。要鼓励代表(委员)更多地与群众面对面沟通。
3.各街镇党(工)委要优化统筹,致力于完善协商议事机制。这项工作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唯一目标的,而是以代表(委员)履职为主线,依托法定渠道依法依章处置诉求、促进基层自治的过程。从过程来看,其实质是党的群众工作;从目标来看,其愿景就是造就协商自治的环境。要将代表(委员)机制性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更好地更自然地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各个街镇党(工)委要与引导共商议事、群众自治紧密结合起来。一是要将已有的群众议事平台纳入到代表(委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中。二是在代表(委员)中培育群众自治的领头人。三是在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的同时,将属于群众自治领域的社区事务交给群众自主管理,发挥自治的功能。各街镇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除了要注重代表(委员)履职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进一步畅通诉求解决渠道之外,更要注重引导社会自治功能的发挥。
代表(委员)机制性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在民意土壤中自然生长起来的,是一项把为群众谋取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工作。一年多的实践更让我们相信,当群众被更广泛地动员起来,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基础就必定会得到进一步夯实,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必定会因为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而迈出更稳健的步伐。让我们团结起来,沉下心来,把这项基础性工作长久而扎实地做下去。
责任编辑:杨雪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509/888925.shtml

 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