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共筑中国梦
2016年05月11日 14:58
【事件介绍】
习近平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学习贯彻《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座谈会5月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座谈会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人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很好贯彻落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战略之举。要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要加快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强化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保障机制,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问题,解决人才评价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问题,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收益难问题,让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坚持党管人才是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各级党委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改进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健全联系专家工作制度,切实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同各方面人才交朋友,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希望广大人才增强国家担当和社会责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传达了习近平的重要指示并讲话。他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中的主导作用,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策环境,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2016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文公布。《意见》明确了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座谈会上,江苏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深圳市党委组织部长,科技部、中科院、中国商飞公司、浙江大学党委(党组)负责同志,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党委组织部部长,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有关负责同志,各中管金融企业、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高校党委(党组)有关负责同志,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才尽其用,踩好落实改革的油门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谋一域,当谋全局,谋全局、谋发展,必重人才。时代呼唤人才,国家需要人才,事业渴求人才。人才一直是治世为政的关键所在,现阶段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意见》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等宏观上勾勒出了人才发展蓝图,厚植了制度优势。
人才是具体的。所有构建的一系列关于人才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梧桐树”归根到底都要落细落小,落实到具体的人才身上,只有从每一个具体的人才入手,打破壁垒,给人才松绑,泽天下人才而取之用之,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创新有机会,创业有平台,释放人才“红利”,才能激发改革发展的澎湃动力。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地区部门把“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一具体起来就完全“南辕北辙”,政府要么“横插一杠子”,束缚用人主体“手脚”,管得太多、管得太严、管得太死;要么觉得那个人才不够成熟,这个人才无法使用、还得放放,还得缓缓等等。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推动改革的导向。如果人才遭遇“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的情况,政府不仅在唱行政干预的“独角戏”中成为孤家寡人,另一方面,发现不了人才或者没有将人才真正用起来,就有叶公好龙的嫌疑,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就成为挂在嘴边的一句空话。因此,重视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踩好落实的油门,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以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不折不扣的较真劲头、精益求精的专注态度,从严从实做好《意见》落实工作,要把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统一起来,厘清责任界限,打破条条框框,理顺体制机制,让人才在希望的田野上迸发活力,引领“百花齐放”的浪潮,酿造改革发展的“甜蜜”。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光说不练假把式,“干一寸胜过说一尺”。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人才主管部门和领导干部识才要了如指掌,知道哪些是人才,是什么样的人才?人才该用到哪些地方,用得其所,量体裁衣,适销对路,当然也不能一味引进“外来和尚”,忽视本地区本部门人才,切忌出现“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各地区各部门要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加大落实力度,精准施策,增强改革针对性,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主动拆除“围墙”,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靠制度优势把人才引进来、育好、用好、用活,真正为人才松绑,释放人才活力,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国家推崇人才,人才就会多,反之人才就会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机制活、环境好,人才就能健康成长、大量涌现。否则,人才再多,也留不住,用不好,更谈不上为本地区或本单位的发展做贡献。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创新政策、完善体制,吹响人才“集结号”,坚持用宏伟事业感召人才,用良好环境凝聚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把《意见》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就能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策环境。
【启示与思考】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破除人才机制中的壁垒,首要任务是解放思想。破除思想的藩篱、摒弃落后的观念、抛弃陈旧的理念,断绝走老路、穿旧鞋的思维。在全社会要营造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到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
当前,既有着制约人才发展的制度障碍,又存在人事升迁、淘汰上的“肠梗阻”,同时也还存在人才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强、业务不精等现象。做好人才工作,一方面要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制度“紧箍咒”,转变政府职能,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注重队伍活力建设,打造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万马齐喧的人才发展势头。再者,要打破人才发展的“逆淘汰”,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把那些不思进取、责任感不强、尸位素餐,甚至带坏队伍,污染用人环境之人尽快清除出去,不断净化人才环境,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只要我们能不断深化改革成果,在用好、培养、吸引人才上下功夫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定能让我国迎来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春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才智和力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511/8893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