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房屋租赁新政是对“漂泊一族”的关怀

2016年05月12日 11:10

 

【事件介绍】

租房新政策出台 政府“喊你来租房”

日前,租房新政策出台,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措施,来满足城镇居民,特别是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提出鼓励住房租赁消费。这对于一个城市的新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那么要租房,首先就得有房可租。相关措施提出,会加大支持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发展住房租赁企业,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开展住房租赁业务。简单来讲,就是“喊你来租房”了。

不过,以往在租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问题,比如,房子难找、中介不靠谱、房东不好等能够改善吗?新政对租赁链条上的各方又将有何影响?

在北京工作的樊小姐大学毕业后第一次租房时,就碰上了不靠谱的中介机构,冒充个人房源。

樊小姐说:“毕业找房子,他写的是“个人(房源)”,开始不是觉得个人的比较靠谱么,结果发现还是中介。一开始都没说是中介,看了房子还可以,他拿着合同过来的时候,交押金才发现是中介。”

当时,樊小姐也没有能力在北京买房,只得重整旗鼓,继续找房。

这次,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相关措施就提出,从满足樊小姐这样的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出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介绍,相关政策鼓励住房租赁消费,落实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政策。

他表示,在一些大城市,特别是租赁市场供求关系比较紧张的地方,住房难的问题,存在。住建部在2015年对16个住房需求比较大的城市做了一个调查:租住的房屋大概是以中小户型为主,50平方米以下的占到了75%左右,但市场上能够租到的中小型住房比较少,往往只能选择合租。合租的比例达到了50%。

合适的房子难求,怎样才能有更适合租赁的房源?此次措施提出,支持租赁住房建设,结合供需状况等因素,将新建租赁住房纳入住房发展规划。除了新建住房外,还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允许将现有住房按安全、舒适、便利等要求改造后按间出租。

有人提出,这是否是为了消化目前部分城市较高的房地产库存?对此,陆克华明确表示,不是为了去库存。他指出,它跟阶段性的去库存有关系,但不主要是为了去库存。北京市有库存(库存高)吗?可是北京特别需要发展租赁市场。所以主要还是要考虑解决城镇居民,特别是新市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新毕业大学生、青年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需要有地方住。

承租人和出租人站在住房租赁市场供需的两头。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个“好房东”。

租房新政策出台 政府“喊你来租房”

据统计,目前住房租赁市场供应主体主要是个人,占到了90%。此次措施中,除了个人外,还提出发展住房租赁企业,并且,鼓励房产开发企业开展租赁业务。不过,对企业来说,租赁业务资金回笼要几十年,收益也较低,出租房不如卖房。

陆克华表示,企业普遍的反映是,算不过账。一次性投入,再加上开发建设,资金量比较大。如果采用租的方式,它的资金收益率比较低。租房子不如卖房子。企业持有经营租赁住房,资金回笼时间比较长,几十年。目前,房地产贷款的期限一般只有三五年,不匹配。

那么,要怎样让企业更愿意从事住房租赁业务?陆克华表示,将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并进行配套金融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住房租赁企业发行债券、不动产证券化产品,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拓展直接融资的渠道。各地可以合理地确定新建租赁住房建设的规模,在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中予以安排。引导租赁企业和开发企业合作,发展租赁地产。

除了房东和房客,住房租赁市场目前还少不了中介机构的身影,有些地方,光一条街上就有好几家中介门店。

不过,一些中介机构时常被曝出虚假房源和乱收中介费等问题。如此,让人怎么能放心租房?

陆克华表示,正在制定有操作性、能落实的中介机构规范措施。

陆克华表示,关于怎么规范房源信息的发布问题,我们要求真实。要求中介机构在房源信息发布前要经委托人同意,同时,要到当地房管部门进行房源信息的核验,才能够发布。应该编制统一的房屋状况说明书。要求中介机构发布的信息,必须是正在出售或出租的。

新政对于中介机构影响可能不止于此。

吉林长春一房屋中介公司总经理戴华表示,等大家渐渐地都把商业用房改为租赁住房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房屋用于出租,这个时候肯定会在中介费这块有所下降。

 

租房新政给“漂”一族带来政策“红包”

租房之难,在于很难租到合适的房子,最大问题还是房租太高。外加“黑中介”发布虚假的房源信息;把成套的住宅私自打隔断以后出租;乱收费甚至骗取中介费等乱象,租房更是难上加难。随着住房租赁市场不断发展,供应主体发育不充分、市场秩序不规范、法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国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的三大掣肘。

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住房租赁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成为房地产领域“来自供给侧的福音”。在实践中,我国房屋租赁市场还存在许多严重不足,导致市场的结构性扭曲和对住房投资属性的偏重。鼓励住房投资行为,对于后续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行为有积极引导作用。允许商业用房改变为租赁用房,这是目前去库存导向下的一个重要创新,对于盘活存量资产等有积极意义。

多措并举增加房源有效供给,按照安全、舒适、便利等要求改造后按间出租。应结合住房供需状况,将新建租赁住房纳入住房发展规划,既要考虑供应的总量和规模,也要考虑套型结构比例,更好地满足租赁的消费需求。将部分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况,但位置、配套、交通条件俱佳的商业用房项目改造成租赁住房,既可以增加住房租赁的有效供应,还能够做到物尽其用,避免资源浪费。

目前不少地方已进行了尝试,如上海市去年出台政策,允许将符合条件的客厅改造成一间房间,单独出租使用,业内通常叫作“N+1”。从地方实践来看,这么做一方面可以增加中小户型租赁住房的有效供应,另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承租人的租金负担,同时也有利于规范住房私自改造出租行为。这一做法必须建立在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的基础上,且不得改变原有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和防火分隔等设施。加强监管,以及人均居住面积的标准、单间最多居住人数等办法,确保房屋住用安全。

鼓励个人出租自住房,实际上是鼓励住房投资行为,这对于后续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行为有积极引导作用。与此同时,允许商业用房改变为租赁用房,这是目前去库存导向下的一个重要创新,对于盘活存量资产等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促进房价逐步回归理性。市场化的房屋租赁市场是整个住房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促使房屋居住属性回归的重要前提。

【启示与思考】

相传白居易初到长安,拿着自己的诗文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着“白居易”的姓名,戏谑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下的人们,看着这句一千多年话,大抵会发出“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叹罢,大城市生活不易,今昔一也。

在大城市“居大不易”, 是因为百物昂贵。昔日米贵,而今则是房贵,不仅是买房贵,租房也贵。用流行的话说,房子问题是人们刻下最大的“痛点”。既是“痛点”,自然格外关切,凡是与房子沾边的事情,总能吸引最多的眼球。

在人口大流动的时代,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漂泊在城市街头,无数为了生计的外来人口奔波在都市巷陌,他们收入微薄甚至一时生活无着,迫不得已只能“抱团取暖”,成为城市中的“蚁族”。他们所求的只是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一个可以安放单人床的方寸之所。他们租不起一套房,有些人甚至租不起一个较大的房间,于是,房间“打隔断”就成了房屋租赁市场上的必然产物,群租成了一种屡禁不绝的租房方式。

允许住房改造后按间出租,是现实对理想的胜利。然而,这样的胜利,却带有不少苦涩,并不值得庆祝。追求理想的居住条件,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应是社会的进步。理想对现实屈服的背后,其实是畸形高房价的另一种折射。房价之高,不仅逼迫着个体作出畸形的选择,也阻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

与其说这一政策突破是向群租现象低头,是向现实妥协,不如说是一种求真务实的体现,同时体现了对“蚁族”生存状态的宽容和体谅。公共政策本就该有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儿,决策者本就该体谅政策对象的需求和难处,多做调查研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所谓公共政策的人间烟火味儿,其实就是人情味儿,就是接地气、贴民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512/8894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