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农民办事不出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6年05月20日 14:46

 

【事件介绍】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信息扶贫项目即日接受贫困县申报

2015年9月,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信息化扶贫项目“农民办事不出村”开始正式接受全国832个片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49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申报。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社团组织,成立于1993年,宗旨是致力于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按照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信息化扶贫一直是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目前,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程度低,农民办事不方便、享受政务服务成本高,已经阻碍了农民脱贫致富谋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和便民惠民机制改革。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提出“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对农村的信息化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农民办事不出村”项目是由协会联合既是技术支持又是捐赠方的北京宇星新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起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宗旨的信息化扶贫项目,旨在通过信息化帮扶,用信息化手段为老百姓提供便利服务,努力让全国的老百姓畅享农民办事不出村。据介绍,“农民办事不出村”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具备在线传输、同步审核、结果反馈、实时提醒、监察统计、流程跟踪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可整合多种资源,真正做到证件村里办、信息村里查、农资村里订、费用村里交、补贴村里领、矛盾村里调。目前该项目在湖北、内蒙、河北等地已成功试点运行,并取得各界的良好反响,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办事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2014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湖北省调研时,考察了恩施市“农民办事不出村”项目,他指出:“你们通过网络平台,让群众办事不出村,这点抓的很好,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发展关于服务型党组织的具体体现”。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的信息化,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尤其是解决边远山区基层农民群众办事难、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我会经试点后拟向符合条件的各贫困县进行推广,现开始正式接受项目申报。

 

黑龙江:东北首家信息化扶贫项目落户兰西

东北地区首家“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扶贫项目落户兰西。1月9日上午,该项目在兰西县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举行了启动仪式。中国扶贫开发协会1017扶贫基金主任蒋任重,北京宇星新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春、北京宇星新语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贾征,兰西县主要领导及各乡镇、街道书记,县直有关部门一把手参加了启动仪式。

会上,蒋任重、贾征分别进行了讲话,并向兰西交付了价值近60万元的信息化扶贫礼包——“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系统软件。据介绍,该项目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联合北京宇星新语科技有限公司构建的“一网式办结”全县网上政务服务综合平台,旨在将原有的行政审批转化为电子审批,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公正、透明”运行,实现信息化“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

兰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此次兰西被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确定为全国首批80个“农民办事不出村”试点县、东北地区首家申请信息化扶贫项目的地区。该项目将全方位推进兰西县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偏远贫困地区群众办事难、办事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等难题,并将加快兰西脱贫解困步伐。

 

汝南县搭上信息高速快车农民办事不出村

3月15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举办了“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扶贫项目启动仪式,这意味着汝南县将在政务服务方面实现全县“一网式办结”,真正落实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提出的“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

出席本次启动仪式的有:国家1017扶贫基金主任、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项目管理部主任、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农村信息化组专家蒋任重,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信息化扶贫项目负责人贾征,汝南县县委书记彭宾昌,县长刘军民,县委副书记王志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毛富国,县政协主席,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陈雁飞,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张燕,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峰,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赖学争,县政府副县长成文科等。

“农民办事不出村”给政府和群众带来哪些便利

在彭宾昌书记看来,“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扶贫项目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利民工程。一是可以推动县乡直部门资源整合,不再拘限于空间上的集中,通过网络就可以一起对外服务,变“政在多门”为“一门多政”,变职能分割为“打包服务”,对社会事务实行一门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强大合力;

二是可以通过网络将县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和农村党员便民服务点连为一体,在县级整合县直各个部门的资源,成立预约联动、应急服务组;在乡镇成立农业生产服务、农村事务服务、矛盾调处化解服务、突发事件应急服务联动服务保障组;在村一级成立以两委干部,党员、联防民调员、各类信息员为主要力量的综合服务处置组,真正把服务力量整合在基层,及时发现群众诉求,就地解决各类问题。

三是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建设“4+4+2”党建制度体系网络平台,将政府网、党建网、计生网,以及信访举报、政务公开、廉政建设、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管理等各个方面内容融合一体,建立起横向连接到县、乡镇部门窗口,纵向连接县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党员便民服务点的综合平台。通过政务、党务、村务公开窗口,让群众了解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工作推进,听取群众意见,促进科学决策;通过信访举报、平安创建窗口,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快速服务群众;通过干部作风监督、廉政建设窗口公开惠农政策、干部作风状况等,接受群众及社会监督;通过便民服务窗口,把涉及群众个人事务的行政审批转化为电子审批,群众在村级党员群众服务点,即可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受理、网上流转、网上审批、网上查询,为群众提供“全天候不下班”的全面服务,既提高了服务效率,又解决了门难进、事难办、基层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又能节省时间,减少群众到乡、到县来回奔波的开支。群众可以随时上网查看资料,了解信息,需要反映诉求和提供帮助时,只需打一个电话,发一个短信,发一个贴子,就会有党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服务。

四是可以在方便群众办事、搞好群众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升级,建立电子商务、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平台,让群众不出村就能实现“ 购物、销售、生活、金融、创业、寄递”等服务,真正畅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如何有效推进“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扶贫项目的建设与应用

彭宾昌书记在启动仪式上做了详细的工作部署:一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已进入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发展时期,谁拥有互联网思维,用好互联网、大数据资源,谁就能赢得主动、赢得先机,主动顺应大势,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的统筹布局,适应发展新常态,加快打造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开展为民服务的升级版。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县里要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由成文科县长牵头,县行政服务中心负责,各单位各部门配合,全力做好对接协调。各乡镇也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专人负责,尽快在县行政服务大厅内建立网络服务中心、在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立网络服务站、在各行政村建立网络服务点。

三要迅速整合资源。①整合审批资源。将各单位各部门与农村群众息息相关的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上网公示,授权给网络管理中心或站点,受理资料通过网络系统上传到县、乡、村服务网点,进行同步审核、在线反馈、限时办理;②整合信息资源。将政府、组织、信访、纪检等部门的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在线传输,及时公开,方便群众查询,受理群众举报;③整合人力资源。成立专门的网络办公队伍,每个单位都要有2-5名网络管理员,每个村要选定1名专职信息管理员,负责“农民办事不出村”工作事项;④整合财力资源。保证经费投入,配齐硬件设备,统筹解决信息平台维护、网络系统运转所需经费,建立常态化保障机制。

四要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办事不出村”的宣传力度,引导干部主动问需于民,带头为民服务,让每一位群众都了解服务的主要内容,形成“部门事项上网络,群众办事进网络”的良好氛围。

五要加强监督检查。将“农民办事不出村”工作情况纳入党建制度体系检查考评范围,以代办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依据,对“农民办事不出村”工作进行考核奖惩。

“农民办事不出村”下一站去哪儿

事实上,汝南县并不是第一个搭建“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扶贫项目的县政府。据贾征介绍,早在2014年6月,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作为该项目的首发地获得了巨大的实践成功,《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先后对其进行了详细报道。

贾征介绍说,目前宇星新语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全国6个省安装实施了“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系统,公司将对系统进行不断的升级,在推进我国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的同时,渐次融合农村市场需求,建立综合的农村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抓住互联网+带来的历史机遇,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扶贫项目的成功推进,离不开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大力支持。蒋任重主任曾调侃说,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中国的扶贫事业任重道远,但他们会一如既往地努力,让更多的贫困地区群众享受到信息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启示与思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随着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城镇公共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一批应用效果较好、适于推广的项目,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快速向农村地区延伸。“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扶贫项目的建设便是其中之一。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服好务”、“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是一句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付诸实践,要全方位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便民服务,结合现代电子信息化技术,对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使“山高皇帝远”变为了“政府在身边”,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动手,数据跑路”,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党员干部的新气象、新面貌、新作风。

同时,依靠“在线传输、同步审核、结果反馈、实时提醒、监察统计、流程跟踪”这六大特点,“农民办事不出村”电子政务平台,为缺乏媒体监督的广大农村地区设置了合理的公权力边界,通过科学配置权力,实现了审批人与服务对象的分离,变泥腿跑为数据跑,变面对面为键对键,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全部网上公开,用科学的手段消除了腐败的温床。让权力真正地运行在了阳光下,有效地防止了公权力的越轨和异化,推动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廉政建设。

“农民办事不出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关系到我国数以亿计的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地方政府、党委机关工作人员任重而道远。只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社会与科技发展的红利,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520/8907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