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文稿 党建
刘春:重温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2016年05月30日 09:22
刘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巡视员、教授
完整报告: http://www.71.cn/2016/0527/892215.shtml
视频专辑:http://www.71.cn/2016/0527/892220.shtml
PPT:http://www.71.cn/2016/0530/892517.shtml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2016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的深刻意义,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对《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献的学习作为现在正在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关于毛泽东同志这篇文献的意义和重点,中组部印发的《通知》也作了梳理。要求“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功夫”,这是学习的重点。通过这样的学习,真正把握这篇重要文献的基本思想、基本精髓,提高党委(党组)的领导能力和水平。《通知》还强调,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性,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的历史背景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写于1949年3月,距今已有67年了,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总结的一部分。这篇文献的篇幅不大,有2700多字,但是内涵深刻。主要从总结分析工作方法的角度谈党委会的工作规律、特点、手段、注意事项等。
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党组织内各级党委成员和主要领导同志领导方法的养成问题,认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整体的领导能力以及党委的工作能不能取得预期目的大问题,因此,在这篇文献之前,毛泽东同志已经写了一系列关于工作方法的文献。著名的有1934年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43年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8年的《关于健全党委制》等。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从组织体系上来看叫做党委制。《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把党委和领导工作方法结合在一起,把党委制下关于工作手段、措施、规律、特点、注意事项等方面都谈到了。应该说,《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对七届二中全会前二十多年关于党委工作的经验、规律的总结。
今天来看,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布《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将其作为七届二中全会总结的一部分,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历史背景。
大家知道,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1949年1月,三大战役全部取得胜利,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在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重大历史关头,为了解决怎样迅速夺取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全国胜利后的任务和政策等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对中国共产党来讲,党的地位、任务、历史使命、工作环境以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会发生巨大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将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由革命的环境转变为建设的环境、执政的环境,任务、使命也将发生巨大转变。可以说,在历史转折到来之时,我们党正经历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各级党委能不能发挥坚强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够按照中央的指示顺利完成任务,是个重大问题。
所以,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和考验,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中特别讲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要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通过健全、完善党委会制度,提高党委会领导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从而有效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和考验。这也使得毛泽东同志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重要历史文献有了历史转折和迎接巨大考验的烙印。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重要文献中,毛泽东同志一共谈了十二条工作方法。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到了“两个务必”,特别讲到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第十一条也提到了要“力戒骄傲”。
我们知道,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最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就是一些打江山的有功人士认为自己做出了贡献,从而不自觉地居功自傲。因此,在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折的重要关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二条党委会工作方法,也是要使党的各级委员会在重要关头能保持头脑清醒,即使环境、地位有所改变,但是守纪律、讲规矩的传统不能丢。也就是说,不论立下多大功劳,也不可以骄傲自满。这些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在新的建设环境中也要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既然党委会要应对考验,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要清醒地认识、把握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就必然要把这个问题集中到认识定位和能否经受得住考验、能否完成任务上来。这也是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的问题。党委会在新的环境下运作的重要注意事项等问题,也随着历史转折的到来、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随着党的地位的巨大变化而凸显出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也凸显出来。
过去,我们以“武装斗争”为主,党内上下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现在革命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就要以“建设”为中心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委能否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好方法、好传统,在建设时期是否还能发挥作用?我们党在历史上形成的有效方法、惯例,在新的环境下还需不需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些问题也相继被提了出来。就当时情况来看,各级党委及其成员确实存在着不适应和差距,因此,解决各级党委及其成员的不适应和差距就成为当务之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中,从工作方法的角度对各级党委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从而促进各级党委会的主要负责人及各级党委会成员高度重视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升,适应党的地位和任务的大变革、大转折,真正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所以,毛泽东同志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在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来谈党委会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在面临新的历史任务、新的工作目标、新的工作环境时,通过坚持正确的工作方法,发挥党委会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而顺利实现中央确定的建设新中国的各项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当前,我国面临着转折,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是过去在改革前期和改革前一阶段没有碰到的,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攻坚克难。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任务、新环境、新挑战,各级党委要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迎接新考验,从而发挥领导作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安排,推进、深化改革。所以,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时刻,各级党委要重温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著作,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十二条工作方法,按规律办事、按纪律办事、按规矩办事。这是我们谈的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重要著作的历史背景。
二、《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毛泽东同志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全文共2700多字,从十二个方面系统诠释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首先,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这就好比党委是一个班,党委书记就是这个班的“班长”,既然是“班长”,在某种意义上就和普通战士在职责定位、工作标准等方面会有区别。像在部队中,一个班作为一个战斗集体,战斗作风怎么样、战斗结果怎么样、战略战术怎么样,关键是看班长怎么带头。因此,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将党委书记比喻成了“班长”。
党委会是一个班,也就等于是一个团队。那么,这个团队能否发挥团队精神、能否严整有序地工作、能否按照中央的精神和指示完成任务,能否守纪律、讲规矩,这些都要看“班长”做得如何。因此,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地指出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
第二,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既符合实体意义的要求,也符合程序意义的要求。党委会要议事、要决策、要用人、要拍板,那所有这些问题放到哪儿来谈?毛泽东同志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把这个事项放在第二点,而且讲得非常清楚,“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这就要求党委的所有问题都要在党委会上来研究、议论、决定、拍板,而不是在桌面下,也就是在党委会之外。这就是刚才所说的既有实体意义又有程序意义。
实体意义是指,我们决策的任何问题,都要在党委的充分讨论下,包括这个事情怎么做才对、怎么防止出现意料之外的事等,这些都是实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摆到桌面上来,不在会上解决,能在哪儿解决?除了在会议上,桌面下、会议外、组织之外等都没法解决,而且还容易出现隐患。当你在会下、在组织之外讨论这些决策事项时,可能会放大某些个人意志,从而使得决策的差错率和风险度陡然上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摆到桌面上来是集思广益,如果不摆到桌面上来就等于潜藏着隐患,这就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大大降低。
从程序意义上来说,党委会怎么开、先谈什么、后谈什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这些都是程序问题。决策要有效率、要科学、要合理,程序是个大问题。所以,先谈什么、后谈什么,这个问题是不是公开、是不是透明,这些都是程序问题。假如不公开、不透明、不能摆到桌面上,大家对这个问题都不知情,怎么保证党委会的决策正确?怎么保证中央的决策在这个级别的党委中落实?所以,毛泽东同志要将“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放在第二位,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说得很清楚,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委会、党组的重要工作方式。从政治上的标准来看,这是政治纪律。如果放到桌面下,那就不正常了,轻的叫违反程序,重的就是不符合党的纪律。
第三,“互通情报”。党委会首先是一个议事机构,同时还是一个决策机构。怎么议?就是“互通情报”,就是要加强沟通。毛泽东同志讲到,党委就是一个班。所以,相互之间沟通不畅、情况不明,相互之间胸中无“数”,怎么能保障决策的正确?又怎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概率?所以,“互通情报”非常重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是党委制,其核心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由列宁原创,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内不断地探索,并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发扬光大,进而成为整个党委的核心机制。但是,如果大家胸中无“数”,不加强沟通,很多信息不能共享的话,又怎么能实现民主?然后又怎么集中?这是个大问题。所以,“互通情报”是实现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某种意义上说,“互通情报”更多地是指在党委班子里怎么实现民主,让大家能够信息共享、相互交流、人人做到胸中有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正确的集中。
第四,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党委会运作时非常重要的法则和规则,从政治上来解释是政治纪律。不要轻易表示赞成和反对,什么意思?这就告诉我们,党委无论是开会还是对外表态、下发指示等,都要通过组织充分研究、沟通、讨论并形成共识之后,才能够表示赞成和反对。这是一条政治纪律。每个党委成员参与党委的活动,如果没有经过党委授权、没有经过党委的充分讨论就随便发指示、随便表态、随便表达个人意思,这本身就是违纪的。所以,毛泽东同志讲得非常清楚,不要轻易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是对每个党委成员的要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假如每个成员可以随意表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这不等于在给群众、给外界传递错误信息吗?是容易引发误导的。所以,“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实际上是党委会的重要纪律要求。
第五,要学会“弹钢琴”。学会“弹钢琴”表达了非常丰富的领导工作的内涵。比如说,学会“弹钢琴”更多地讲到了方法,但同时,学会“弹钢琴”讲的也是领导艺术。弹钢琴本身就是艺术活动,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把领导工作比喻为弹钢琴。我们知道,弹钢琴有弹得好与弹得差之分。弹得好,大家听了是享受。但是,弹得不好,就变成了杂音,不仅不是享受,还是干扰。所以,怎么才能学会“弹钢琴”呢?这就是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问题。
第六,要“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第七,胸中有“数”。从广义上讲,胸中有“数”是要成竹在胸,做领导工作一知半解是不行的,那是害人害己,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因此必须了解全部情况。狭义上“数”是指的数量,就是说我们从事各方面的工作,要心中有数,包括必要的数据、数字、数量化的指标等要素。对于这些必要的数据、数字、数量化指标等要素,如果一知半解,甚至懵懵懂懂、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决策?怎么分析工作?怎么推进?这就是胸中无“数”。
第八,“安民告示”。党委怎么开会、怎么开大会,必须要做到“安民告示”,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好。这个虽然是技术性的要求,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是党委会运作的规则和法则吗?党委会的工作也是讲究效率和目标的,前期工作做不好,不能做到信息预告、沟通的话,不就等于没有“安民告示”吗?大家在没有“安民告示”的前提下,相互之间就没有预期,工作效率又从何而来?整个现代化就是通过程序和规则,解决了不特定的多数人在一起合作的问题。合作以后,大家共同努力,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够与另外一群人形成良性互动,最后整合为大的力量。大家相互之间合作,怎么才能有合作效率?是因为我们可以相互不认识,但是我们因为遵守共同的规则而有预期,就是我知道你下一步会怎么干,你也知道我下一步会怎么干,这样的合作就不是彼此抵消,而是彼此形成合力,是有效率的。所以,建立预期非常重要。
毛泽东同志所讲的“安民告示”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的领导工作也要建立预期。领导想什么,党委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如果群众不知道,下属不知道,广大干部也不知道,那党委会的领导作用怎么产生?所以,要做好“安民告示”的工作,建立起上下之间、横向之间、各环节之间的预期,这样大家能够经常合作,每个人都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么,我相应地要做什么,从而凝聚整合为一个巨大的正能量,这就叫整合。整合来自于什么?来自于运行过程中的规则。要有“安民告示”,要有预期。没有预期,就无整合。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对各级党委谈这个?因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之后要领导一个国家,领导一个行业,领导大量的人员,资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怎么整合汇集成为正能量?关键在于党委会的领导方法,关键在于党委会能不能够发挥协调、整合的作用。实际上,“安民告示”讲的就是建立预期,经常合作。
第九,“精兵简政”。顾名思义,精兵简政的意思就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要按照国家管理政府的规律办事,所以这就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第十,“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这是党委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不仅是开会的方法,也是党委会日常运作的方法。主席形象地把党委说成是一个班,而这个班里的人员构成、来源不同,脾气秉性不同,工作见解也有差异,这都是正常的。那好了,通过党委会的领导,能不能团结党委成员,尤其是团结那些意见不同的同志一起工作呢?从政治上来看,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规则是一条政治纪律,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从五湖四海汇集而来的,队伍建设、使用干部、安排干部要大家合作,要靠五湖四海。假如我们不能搞五湖四海,不能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起工作,那党委会不就是一盘散沙吗?甚至,有些同志要和与自己意见、工作看法一致的同志才能一起工作,那还能把党委的一帮人团结起来吗?这难以办到。
第十一,力戒骄傲。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讲到“两个务必”,即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对此也作出了提醒。在革命过程中,很多人是有功之臣,你能因为有什么样的功劳就相互之间看不起吗?不行,那会影响团结。所以主席特别强调要力戒骄傲。这个“力戒骄傲”着眼于相互团结,因为张三骄傲,李四骄傲,相互之间就看不起,这就不是战斗的堡垒,而是搞不团结。这还是战斗的班子吗?
第十二,划清两种界限。这是一种方法论。我们分析任何问题,分析任何现象,一定要分清本质和现象,一定要有定位、定性地区分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特别讲到,分析是革命还是反革命,首先要看是延安还是西安。有些现象在延安出现,但它不是本质问题,是现象,如果“一棍子打死”,在定位定性上不准,那工作方法就会发生偏差。所以,划清两种界限一定要有定量定性分析,一定要做表象和本质的区分,这是我们做好党委会工作的重要方面。为什么?因为你是决策机构、决策机关。
以上是《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涉及的十二个方面。那下面我们要谈什么?我们就要谈这十二个方面所释放和透露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的党委会工作特点和规律。毛泽东同志这篇重要文献总结和概述了党委会运行的规律和特点,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概述下面几点。到底有哪些规律特点?我们又该怎么把握?
(二)重点把握
1. 坚持民主集中制
学习和重温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重要文献,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毛泽东同志这篇重要文献中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怎么当“班长”,“力戒骄傲”,学会“弹钢琴”等这十二个方面相互之间是有内在关联的。这个内在关联的总阀门是什么?焦点是什么?就是民主集中制。十二个方面是表象,十二个方面的规则、要求、标准都服务于党委会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
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理解,习总书记为什么批示要重点学习这篇文章。这也是要告诫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同志,要从毛泽东同志这篇重要文章中学习掌握和提高对于民主集中制的认识,在实践中践行民主集中制,这是核心。
我们谈的多数工作方法都是民主集中制的实践手段,包括前面提到的十二个方面,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充分沟通。如果班子成员之间不沟通,相互隔绝,彼此都不知道在想什么,有什么信息,那怎么能叫民主集中制?至于胸中有“数”,学会“弹钢琴”,“注意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等,这都是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因此,学习和把握第一要点,就是党委会运行发挥作用,所有的工作都只有一个基础,只有一个制度基础,这就需要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进行。我们采取的所有工作方法都要体现服从、发扬、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
近几十年来,在党委会的运作过程中,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偏差,不管是一千个还是一万个表现,分析来分析去你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原因就在于民主集中制没有得到贯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领导班子建设中的问题,第一个要抓民主集中制。
过去,党委会在运作中存在两大偏差。一个偏差是“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这肯定不是民主集中制,最后恶化下去是什么?是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这是党委会体制吗?不是。一旦搞“一言堂”、家长制,这就不是党委会了,就变成家族会了,这是不正确的偏差。可是“一言堂”、家长制是怎么出现的?就是民主集中制被践踏。这是一个偏差,要坚决防止。党委会在运作中,与家长制相反的另外一个极端是什么?一盘散沙。党委会成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各行其是,张三李四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调,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原因是民主集中制被破坏。所以,无论出现哪方面的偏差,追根溯源,都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基础没有得到贯彻和坚持。
今天按照习总书记的批示,各级党委(党组)同志要认认真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篇重要文献,学习重温这篇文献重点要掌握什么?首先就是学习这篇文章中民主集中制的核心思想。而习总书记的批示中讲的实际核心也在这。整个党委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团队建设都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能得到很好的坚持,那党委会就不能很好地运作,党委会的作用、功能都难以发挥。这既有实践中的教训,历史上的教训,也有现实中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防止领导干部搞“一言堂”、家长制,又要防止党委领导班子变成一盘散沙,还要保证领导班子坚强有力、严整有序地运作。对此,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献的第一条就谈到“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这就把党委书记能否当好合格“班长”作为党委会“一班人”能否团结好、发挥作用的第一因素,也就是说要从党委书记开始自上而下地严格遵守、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由此可见,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委会工作的核心和基础。
随后,毛泽东同志又讲到怎么当“班长”,“书记、副书记如果不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委员之间的关系,不去研究怎样把会议开好,就很难把这‘一班人’指挥好。如果这‘一班人’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千百万人去作战,去建设。”这里的“动作不整齐”是指团队成员各行其是,犹如一盘散沙,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团队。而一个真正的领导团队,成员之间应分工明确、团结协作、遵守规则、形成合力,朝着共同的预期目标努力。
在党委会运作及领导干部发挥各自作用的过程中,从原则问题到细节问题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这在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献中都有讲到,也确实值得党委领导班子同志,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认真研读、全面把握、吃透主要精神。
2. 高度重视、正确领会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
学习和重温毛泽东同志这篇重要文献,要高度重视、正确领会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毛泽东同志在这篇重要文献里谈到了党委会的十二个方面的工作方法。从组织运作的角度看,这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就是工作纪律和工作规矩,也就是说,这十二个方面的工作方法就是给党委会的组织、运作、决策定规矩。所以,学习和重温这篇重要文献,要领会守纪律、讲规矩在党委会组织运作中的意义。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初衷,我认为也是出于这方面考虑。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就是党的生命,也是党委会的生命,必须遵守毛泽东同志在这篇重要文献中提出的规则、方法和注意事项,不能违反。因为这十二个方面的规则、纪律对每一个党委会成员尤其是党委常委都有约束力,要求党委会成员只能执行,不能违反。
比如,毛泽东同志这篇文献的第二条中谈到,“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不要在背后议论。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有问题而不摆到桌面上来,就会长期不得解决,甚至一拖几年。”再比如,在第四条又谈到,“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也就是没有经过党委会讨论、决策,也没有经过组织程序就随便发表意见或表态的做法本身就是违纪。再比如,在第十条中讲到,“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我们都是从五湖四海汇集拢来的,我们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对于干部使用和安排以及队伍建设,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强调“五湖四海”,也是定纪律、下规矩。那些搞小圈子、以人划线的小动作不仅不利于党委会工作的开展,而且更是违反了“五湖四海”的基本纪律和规矩,就是严重违纪。
在此,用举例法来说明学习和重温毛泽东这篇重要文献,就是要高度树立守纪律、讲规矩的态度和立场,不能有丝毫犹豫和动摇。
3.学习领导工作的具体方法
学习和重温毛泽东同志这篇重要文献,要学习领导工作的具体方法。学习领导工作的具体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技能培养的问题。谁生来也不是领导干部,要想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就要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那么,领导能力怎么来?要掌握方法,而方法就是规律、特点和科学。所以学习和重温这篇文献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的管理、领导、执政能力。
比如,毛泽东同志把领导工作形象地比喻为“弹钢琴”,做到胸中有“数”。实际上是辩证法在领导活动中实际运用的方法。既要抓全局又要抓重点,并把抓全局、抓重点落实到领导实践中。而这就类似于“弹钢琴”。弹钢琴时双手要照顾到钢琴的很多键盘,这就是全局论。每一首乐曲都有主旋律,这就是抓重点。在弹钢琴时既要突出主旋律,又要兼顾副旋律,这就是既抓全局又抓重点。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将领导工作比喻为“弹钢琴”,实际上讲的就是工作方法。
除了“弹钢琴”法,主席还谈到了不耻下问法。“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懂还装懂,这不使得领导工作越来越被动吗?所以,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说得非常清楚,“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
另外还有胸中有“数”法,就是“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有许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统计、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这些都是重要的领导工作的方法。
4. 掌握领导工作的艺术
学习和重温毛泽东同志这篇重要文献,要掌握领导工作的艺术。
工作有方法和艺术之分,当然二者分不开,但我们知道领导工作常常也包含了艺术要素和艺术内涵。在实践中什么叫领导艺术呢?艺术是给人带来美的,令人愉悦,感到享受,这叫艺术。领导工作如果方法得当,讲究领导艺术,令人愉悦的、舒畅的甚至享受的效果这不就等于领导艺术吗?领导艺术好,会增强领导活动的效果和效能,创造有利于达到领导目标的条件和氛围。在现实中,从事领导工作,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表述,效果大为不同,这就是讲不讲艺术的区别。所以,《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重要文献高度重视领导艺术,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把领导工作比喻为弹钢琴,这就是把领导工作类比为艺术创作。而且毛泽东同志说“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领导工作讲不讲艺术,后果大不相同。同样的事怎么办,同样的话怎么说,从艺术的角度说学问大着呢。你看,有些领导特别讲究领导艺术,考虑到工作对象的特点,采取对方能接受的方法,来做思想工作,最后工作对象心悦诚服。但是,如果不讲领导艺术,不分析工作对象的特点,不讲究说话办事的环境、场合、对象,那个道理还是那个道理,但是由于办事的方式和表述的方式不讲究,没有艺术,最后好事也不一定能够办得好。原因就在于讲不讲领导艺术。
5. 领导工作要积极作为
学习和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文献,要重点把握毛泽东同志在这篇文章中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领导工作要积极作为。
领导工作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工作?它是一个充满了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做好的工作。假如不作为、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不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话,领导工作也做不好。所以,积极作为是领导工作的一条重要法则。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第6个方面就是三个字——要“抓紧”。要求党委领导成员的工作作风要雷厉风行,抓工作要一抓到底,要“抓紧”,防止自由散漫。要坚决防止不负责任和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这就是要“抓紧”的内涵。毛泽东同志说,“党委对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紧’。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紧,就是表面上看你抓了这个工作出力了,实际上出工不出力,都是形式主义,没有真正抓紧,那不等于没抓吗。所以,“不握紧,样子像抓,还是抓不住东西。我们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紧,所以工作还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这里谈的是党委会尤其是领导同志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而且从高标准来看,抓工作要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既然要抓紧就是敢于多作为,敢于承担,坚决防止不作为、敷衍塞责,这才叫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党委会工作的标配是什么?就是积极履责,大有作为。假如不作为,甚至表面上去做,而实际上没有发力,就像毛泽东同志讲的抓而不紧,最后党委会的工作能做好吗?能做坚决有力的领导核心吗?当然做不到。
再加上这篇文献是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写的。当时,我们队伍里有一部分人产生了一种情绪,尽管数量不多,但是很有代表性。他们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多少同志为之赴汤蹈火,革命成功了,该歇歇脚了,该休息休息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革命的精神面貌、工作的积极性要消退了。所以,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特别提出来工作抓紧是针对“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情绪,告诉大家,革命胜利之后的路更长,工作更艰苦。
所以,毛泽东同志这篇重要文献告诉我们,党委会就是要积极履职尽责、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以上是我们在学习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篇重要文献中应该把握的五个重点。当年毛泽东同志强调这些内容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而言,但是这些原则、这些标准,到今天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现实意义
一开始我们也谈习总书记专门做出批示。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重温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重要文献。因为这篇文献是党委会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经典著作,揭示的是党委会运作运行的基本规律,体现的是党委会运作的主要特点。当年,毛泽东同志揭示的这些基本规律、基本特点、基本法则,到今天不仅没有过时,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个方面,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促进各级党委领导干部汲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党委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习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学是手段,服务于什么?总体上来说就是要促进各级各位各组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就是要促进党委运作更加制度化、更加具有程序的意义,要让工作更加符合中央的要求。这延展开来说就是战略思维能力。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重要文献谈的都是规律。规律演变为行为法则,按这个法则,按这个特点来办事,这不就是按规律办事吗。各级党委(党组)的同志不是天生就会这些规律的。这就要从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前面,我们讲到,毛泽东同志的这篇重要文献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光辉,如“弹钢琴”就是典型的辩证法,而且非常通俗。我们把这个原理吃透了,掌握了,认识到位了,这不就是辩证思维能力就提高了吗。而辩证思维能力本身就是领导水平、领导能力的一部分。
还有创新思维能力。各级党委(党组)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按照中央的指示,领导各地各行业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而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巨大的使命是通过创新来创造未来、迎接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改革就是创新,我们经过38年的改革,一路创新,那创新完了吗?没完。所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与“十三五”规划中都渗透和体现着习总书记提的五大发展新理念,而我们都知道这五大发展新理念的第一个理念就是创新。
创新决不是没有根据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创新本身也是有规律的,也得按照辩证法和唯物论来进行。比如说,创新有一条重要的规律就是推陈出新。我们就联系到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上来,什么叫推陈出新?所有迎接未来的创新都要建立在对中国历史、对中国的国情、对现实有系统了解和透彻分析基础之上,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这样才能提出新的对策。这叫推陈出新,这是规律。任何对历史对现实对国情没有把握,或一知半解,那都不叫创新。
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证毛泽东同志讲到什么了?他讲到胸中有“数”,就是任何新局面的拓展,都要建立在你对工作的现实和历史要胸中有“数”之上。胸中无“数”,一知半解,甚至懵懵懂懂,就一天到晚说新方案、新概念,那叫创新吗?按照毛泽东同志讲到的胸中有“数”法来衡量,那都不叫创新。当领导的,尤其是党委会的主要领导,对自己分管的地区、历史、现实的数量指标,一知半解,还说要创新,还说要迎接光明的未来,那也就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实践上做不到。所以,创新思维能力本身也要把握和运用创新的规律。比如说,不断增强科学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意义也在于此。不掌握这些规律,不把握这些特点,你怎么实现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创造性呢。如果实现不了,党委的工作无预见、无预期,没有创造性,也就提不上发展的目标等。所以,这篇文章好像表面上讲的是工作方法,实际上主席讲的是规律,由规律又演化成规则。那我们掌握了规律,工作主动性、预见性就提升了吗?
掌握了这些规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级党委能够发挥正确而有力的领导作用。假如我们对领导规律、领导法则,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毫不了解,没有认识,没有把握,往轻了说是不会为、不善为,然后是不作为、不担当,最严重的是乱作为,后果是很严重的。
习总书记在讲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候就特别强调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抓住“关键少数”。各位党委(党组)领导掌握决策权力,如果能力不行、认识也上不去,甚至不懂规律,那么对我们整个党的组织运作以及能不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这都是问号。
第二方面,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提高对严明党规党纪的认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学习和重温这篇重要文献,不仅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和艺术,还要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修养,加强纪律训练,形成守纪律、讲规矩的习惯。
所以,学习和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促进党委(党组)领导同志进一步守纪律、讲规矩。毛泽东同志在这篇重要文献中讲了十二个方面,如果站在守纪律、讲规矩的角度来说,条条是纪律,句句是规矩。比如,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互通情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学会“弹钢琴”;要“抓紧”;胸中有“数”;“安民告示”;“精兵简政”;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力戒骄傲;划清两种界限等。那么,学习这12个方面,把握其中的精髓,最终的效果是让大家守纪律、讲规矩。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的建设这个系统工程的主题就是习总书记提的6个大字:全面从严治党,而在全面从严治党之下我们再来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讲的十二个方面都是纪律,这不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吗?全面从严治党怎么治,抓哪些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有哪些注意事项?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对党委会的组织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上都提出了要求,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所以,学习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重要文献,就是今天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通过掌握认识践行这篇重要文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顺利推进。党委(党组)带头就守纪律、讲规矩,带领着大家都守纪律、都讲规矩;反过来说,假如党委(党组)不守纪律、讲规矩,带了坏头,怎么让大家跟着守纪律、讲规矩呢。
第三方面,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可以有力促进和全面加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性,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这一点是中组部的《通知》里特别提到的。学习和重温要最终体现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要抓的第一个重点是民主集中制,加强各级党委(党组)自身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民主集中制既有实体内容又有程序内容,首先认识上高度重视,其次在实践中认真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规则办事。按照这篇文献的内容里面讲到的法则和规律办事,就为执行和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打好良好基础,从而使得党委协调各方的作用发挥才有保证。如果民主集中制不能发挥,党委会本身的运作就出现各种偏差,最后怎么总揽全局,怎么协调各方。
中央要求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真正把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认真学习和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这篇重要文献,对提高的领导能力,推动党委(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张凌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530/8923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