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欢度“六一” 莫忘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016年05月30日 16:39

 

【事件介绍】

留守儿童疑似遭伤害须强制报告

5月25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力度,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相关部门对在工作中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必须强制报告。

《通知》表示,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的监护照料、心理关怀、安全防护指导,易出现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问题,遭受意外伤害、不法侵害,做出极端行为的可能性加大。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通知》表示,各地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营养与喂养、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科学指导。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力度,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对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做好疫情处置。

按照《意见》的要求,相关部门对在工作中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必须强制报告。

《通知》提出,各级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要树立强制报告意识,开展强制报告工作。医疗机构要及时收治遭受侵害或意外伤害的农村留守儿童,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伤情鉴定、身心健康状况评估等工作。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保障工作。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好农村留守儿童医疗救助。

此外,《通知》还要求,各地要结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喂养、营养膳食指导、卫生习惯与健康行为、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心理健康、意外伤害预防与自我防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

 

欢度“六一”莫忘农村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是孩子们舒心、快乐和幸福的节日。各地正积极筹备“六一”文体娱乐活动。可是,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如何?为庆祝即将到来“六一”儿童节,他们能否像城里的孩子那样,也能够度过一个舒心、快乐和幸福的节日吗?这不但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而且让人们极为纠结的问题。   

“六一” 儿童节,莫忘农村“留守儿童”,也应成为农村“留守儿童”舒心、快乐和幸福的节日。要让农村“留守儿童”,在这个“六一”节日不孤单。在庆祝“六一”儿童节这个舒心、快乐和幸福节日的时候,作为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农村孩子们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并感同身受。这些幸运的孩子们能够得到如此难能可贵的帮助,是多么的值得庆幸和值得回味的事情啊!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广大农村,各地留守儿童数量日趋增多,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业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切实抓好、抓牢和抓实。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们的住房、孩子的上学、就业、住房、医疗保险等问题,这样,农民工子女的孩子,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救助和帮扶,我们也能从根本上还给农民工孩子应有的快乐和幸福童年!尤其要打破地域界线,改革和弱化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并制定相关教育配套措施,优惠和方便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保证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为农民工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实际上就是“三农”问题,需要当地有关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真正关心、爱护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学校、妇联、关工委、公安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忧乐冷暖时刻挂在心上,面向农村“留守儿童”,深入农村“留守儿童”,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在当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并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必要的人性化关爱,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期盼。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希望各地农村基层组织、学校、妇联、关工委、公安等相关部门,应结合农村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温暖、献爱心”、“一帮一、手拉手”慰问贫困儿童活动,想方设法了解各村完小及校点,特别是边远村社“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尽其所能帮贫扶困,为贫困孩子们送去了助学资金和学习用品,为给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同时搭建各种学习、娱乐平台,让让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的所有孩子一样过一个舒心、快乐和幸福的节日!  

当然,作为长期在外打拼的农民工,也应根据自己家庭和子女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切实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想办法搞好家庭教育,保证孩子的受教育权以及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努力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的所有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促进农村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启示与思考】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关乎家庭幸福,关乎健康中国建设,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位一体”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第一:家庭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认识到亲情对孩子的重要性,加强感情上的交流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其次改变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再者时常与老师交流,多多了解孩子的情况。第二:社会大力宣传,为其建立社会教育监护网络。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介入,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建立“儿童留守之家”、“留守儿童校外辅导之站”、“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监护网络。第三: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开通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不觉得孤单,从而弥补其因亲情缺失而受到的伤害。同时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孩子的安全知识与青春期教育,让孩子形成自我保护意识。第四: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弥补留守儿童教育、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缺失。改革户籍制度,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落实强制报告、医疗救治、评估帮扶等责任,完善健康关爱措施,增强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健康意识,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立足长远,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同时,还需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而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是一条重要途径。从教育层面看,如何更好地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提供保障,同样至关重要。虽然近年来解决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学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各地情况尚不平衡。鼓励输入地充分挖掘潜力,积极吸收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异地中高考政策,无疑是一个重要政策取向。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530/8925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