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专题评论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理论工作者要做报晓的雄鸡
2016年06月03日 15:04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历来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广大理论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洞察世情国情之变,具备先知先觉,及时准确地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向人民大众传达党的大政方针,发挥理论的构造力、解释力、说服力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同化力。理论工作者要做报晓的雄鸡,用真情的呼唤激发民智,与人民共同迎接崭新的黎明。
一、 强化使命意识:守土有责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领导干部要提高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等都属于理论思维。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两个不可替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理论思维的构造力、解释力、说服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唯有崇学尚思才能固本强基。理论工作者既要沉下心去研读经典著作又要躬身社会实践,做到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学得精,要管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恩格斯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理论工作者站在意识形态的前沿,在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释中,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深入学,悟其精髓。
二、 增强大局意识:守土负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书人历来胸怀家国情怀,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理想追求。理论工作者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坚持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就能取得巨大成就;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社会主义事业就要经历挫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确分析革命的领导权、对象、动力、前途,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由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片面狭隘的理解,对国情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采取了一些脱离实际的政策和措施,导致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新形势下,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转型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理论工作者要掌握科学的分析工具,明辨是非、趋利避害、做强正能量,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劲的理论支撑,让民族成长强筋健骨;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立足实际,积极回应现实关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原创性与主体性的理论观点,着眼于理论阐释现实、指导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学科体系。
三、 明确受众意识:守土尽责
思想的价值在于交流与传播,更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进步。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沟通、解释、说服、引导是党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理论工作者的“看家本领”是心中有真理,当好笔杆子,做好扬声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把理论融入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大众生活。
守住阵地,高大上要植根细小微。理论传播要有阵地意识,受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做到哪里。理论工作者要把握信息网络发展的新趋势,善用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传播手段,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方式使正确的理论渗入到微博、微信、手机用户终端,持续进入百姓视野,影响思维方式,引导正向舆论,进行正面回应。
讲百姓话,才能把话讲进百姓的心坎里。理论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理论工作也非站在神坛上空洞的说教。理论工作者要善于讲朴实真诚的百姓话,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把方针政策、知识技能转化为喜闻乐听的百姓话。语言懂了,感情自然会亲密,立场也会随之转变。正如毛泽东同志善于讲大课,常在田间地头把革命思想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给百姓听。他解释政治就是:政治就是把拥护支持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解释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把深奥的术语解释得浅显简明,正所谓大道至简。习近平总书记谈发展道路时做了形象的比喻,“就像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来说明我们的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恰如其分的打比方能够让观点的阐释更加生动具体,易于引发广泛的理解认同。
凝练思想,锤炼语言。理论工作者要透过纷繁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凝练出事物所反映的精神实质,不盲从不轻信,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做到《大学》中所讲的做学问之道“格物致知”。掌握不变的本质,在不同条件下,选择具体的表达方式,表达就有生命力了。语言是思想的载体,理论工作者要做驾驭语言的高手,用生动的语言充分表达思想,要熟悉古话、流行语、网络语言,并能够切合听众的教育背景及年龄特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马克思说过,“没有思想就没有艺术,没有语言就没有艺术品”。思想的表达不能干瘪苍白,理论工作者要以哲学家的深刻、思辨和智慧来洞悉世事的本质;以艺术家的热情、生动和真诚来展示生命的激扬成长;以散文般的隽永、清新和悠长来呈现逻辑之美、思辨之美、理性之美。理论的阐释要有料、有趣、有情怀,理论的传播要析理、重情、有价值。
广大理论工作者肩负时代的重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发挥好理论的构造力、解释力、说服力,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同化力。做报晓的雄鸡,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真情的呼唤激发民智,与人民共同迎接崭新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于川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603/8932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