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党的建设

践行“两学一做” 增强信仰定力

2016年06月06日 15:47

“信仰定力”是指在理想信念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是一种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信仰定力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嘱托江西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执着追理想”,自觉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本质上就是要求江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信仰定力,加强党性修炼,始终坚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崇高的信仰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身、处世、干事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在井冈山时期,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质疑,那些坚定的共产党人吟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就义诗,在生死面前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

“志正则众邪不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精神之“钙”始终是共产党人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是共产党人保持信仰定力的定海神针。反观当下,受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社会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在信仰定力上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受境内外一些“唱衰中国”论调的影响,有的对国家前途命运产生了怀疑;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干扰分化,有的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面对党中央铁拳反腐,有的听信小道消息,对党中央反腐败斗争说三道四;甚至有些人在课堂和台上讲马克思主义,心里却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成为典型的“两面人”,究其原因,关键在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精神空虚,没有了“定心罗盘”,面对各种纷扰困惑站不住立场,把不住方向,辨不清是非,从而走入了岐途。

为此,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章党规、系列重要讲话来正本清源、固根守魂,不断增强自身的信仰定力,一要补足精神之“钙”;二要坚定看齐之心;三要坚持知行合一。

要补足精神之“钙”。任何一名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年龄和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党员干部要把补足精神之“钙”作为增强信仰定力的经常性工作,把增强信仰定力落实到补足精神之“钙”的经常性活动中,自觉加强对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等政治理论的学习,扎实理想信念这个根,拧紧拧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对党的领导、国家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要坚定看齐之心。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主动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尤其是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要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发出同一个声音,保持同一个步调,坚决维护党中央和党组织的权威。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员意识,强化党员的光荣感,把向党中央看齐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党中央提倡什么、就认真践行什么,党中央禁止什么、就坚决反对什么,做到令行禁止。

要坚持知行合一。“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信仰定力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党员干部要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从而树立起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群,1群:209961124(此群已满),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606/8934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