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党的建设

#建党95周年# 读史明智亦固根

2016年06月15日 16:11

 

编者按:走过多少风,走过多少雨,您把我们带进了新世纪;您用多少爱,您用多少情,您带领我们走在和谐的春天里。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宣讲家网开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的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根本保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诚邀广大网友共同参与。之后我们将持续选登#建党95周年#文章、诗词、漫画等多种形式的优秀作品,敬请关注。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人深邃的话语,有一种穿透时空的恒久魅力,经得住岁月的打磨和推敲。确实,历史读得越深,对这个命题的认同度就越高,也就越能感悟到其中所蕴含的亘古不变的哲理光芒。作为组织性、纪律性最为严密,战斗力和凝聚力最强的中国共产党的普通一员,在党的95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谨以个人读史尤其是阅读学习党史的经历和体验,向党的生日致以敬意,并和同道诸君共勉之。

读党史可以明智广识。记忆中最早跟党史产生关联的知识或故事,大概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教科书和小人书,一个就是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尚未在乡村普及的岁月,仅有的却温馨无比地看露天电影,以及无数孩童黑压压一片,挤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追剧的场景。现在留在记忆中的唯一一部关于那个年代的电影,只有一部《高山下的花环》,影片的情节几乎全忘了,当时只是傻傻的觉得那个甘蔗一定很甜很好吃,不然解放军叔叔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砍呢?小人书主要拜一个本家亲堂弟所赐,由于三叔长年在外搞建筑,因此家里日子相对宽裕些,堂弟的小人书也攒了满满几个大抽屉,那时看过的相关题材的小人书,现在数得出来的还有《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红岩》等,最喜欢的就是机灵又带着憨厚的张嘎子,最痛恨的莫过于叛徒甫志高了。

上了小学之后,从语文课本和思想品德课中,又陆续学到了《朱德的扁担》、《七根火柴》、《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对井冈山的斗争、爬雪山过草地、抗击日本侵略等与党史有关联的事件,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小学五年级起开始学习历史课,对近代以来历史知识包括党史知识,接触掌握的就更多了。当时的学习,以应付考试的成分居多,所以我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很多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从金田起义发生的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和地点,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等等,在反复背诵的过程中,这些与党史相关的知识,就如万花筒般,凌乱迷离而又色彩斑斓的呈现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这种记忆认知,到了高中时候才逐渐有所转变。记得高一暑假时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当代作家散文集,第一次读到了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尽管黄老夫子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政怠宦成”、“人亡政息”这些话很考量阅读者的古文字功底,让我看得头大,对毛泽东的“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段斩钉截铁而又高瞻远瞩的话也理解得不甚了了,但在这种消耗脑力的阅读体验中,我突然间似乎脑洞大开了,原来,党史不仅仅是教科书上说的那种干巴巴的东西,党史也可以很有趣,而且能读出许多哲理来。上了大学之后,由于兴趣所致,阅读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费正清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主编)、《文化大革命简史》、《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雾重庆》等历史类书籍,包括与历史相关的纪实类文学作品或小说都广泛涉猎,由此奠定了影响我至今的爱好读史包括研读党史书籍的习惯。

567_副本

读党史可以怡情修身。党史读得越多,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的理解就越深。如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首任总书记的陈独秀,抛开他在党史上的是非功过不论,中共五大上,陈独秀与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同时当选为中央委员,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陈延年、陈乔年两位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领导人,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个人气质、自身兴趣、人生阅历迥异的父子三人,不约而同为共产主义的共同事业而聚在一起并肩奋斗和作战,可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对追求进步的中国人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另外一位可能很多人都有些陌生的党史重要人物,是被称为“书生领袖”的瞿秋白,仅举一个极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他的文学造诣有多深,瞿秋白卸下党的主要负责人的重任后,有一段时期避居上海鲁迅的居所,闲暇之余偶尔写点文章,用鲁迅先生的笔名送到报社,居然很快就能刊出,而且绝大部分读者津津有味阅读其作品的时候,基本就看不出二者行文措辞时语气间的细微差别。就是这样一位在大革命最低潮时期临危受命,在很短的时期内,勉为其难充当了中国共产党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的知识分子,在中央苏区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时,无情地被当时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人抛弃,连自己都自嘲而悲悯地叹息“他们不要我了”的文弱之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却一刻也不曾动摇过,以致在福建长汀被他的学生宋希濂受命枪杀,交替用汉语和俄语高声吟唱《国际歌》之际,连负责行刑的国民党官兵都被他对理想和主义的坚守,被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浸淫在这些先贤先烈的事迹里的时间久了,掩卷沉思,反躬自省,情不自禁地会生出一种见贤思齐的由衷敬意,对有幸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不自觉中增添了许多荣誉感和使命感。

 

读党史可以固根守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在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这种信仰,为的就是这个理想。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有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不止一次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好‘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很多方式和途径,研读学习党史就是最直接最管用的途径之一。正因为革命理想高于天,才有了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义无反顾的决然就义,才有了刑场上的婚礼的浪漫诀别,才有了元帅诗人陈毅“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大无畏的革命主义豪情。

步入新中国成立后的捍卫和平与建设发展新时期,这样为着共同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坚守奋斗的例子同样不胜枚举。伟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6位亲人的生命,当毛岸英入朝参战不久就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消息,被善意隐瞒一段时日后,终于传到他耳中时,历经大风大浪、内心感情丰富的领袖久久不能自已,长时间默默的一句话也没说,许久才喃喃自语:“谁让岸英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他不上战场,谁上战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先生的这句著名的联语,用在毛泽东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这难道不是共产党人为着国家和民族不再饱受欺辱和压迫,为着全体人民的安宁和幸福,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图大我的最生动真实的写照么?!

此外,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草鞋书记”杨善洲,到由掏粪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的时传祥,铁人王进喜,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航天英雄”杨利伟,带领小岗村再创辉煌、跻身2005年度“全国十大名村”的原安徽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这些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事迹,有的称得上惊天动地,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小事。这些人,这些事,之所以被我们一直所传诵和学习,都源于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光荣的称号——共产党员,源于这些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赤诚的坚守。

读了这些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优秀共产党人用心书写的党史华章,难道还不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补充精神上的钙,坚固我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根本和魂魄么?!

意大利史学家和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长卷上,每一名共产党员都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不同的方式书写汇集着党的历史,尽管,大多数时候,我们书写的历史并没有足够的厚重底蕴值得载入史册,但不能因此而懈怠甚至放松了自己的党员标准和党性修养,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从举起拳头,庄严面对党旗宣誓的那一刻起,必然从思想深处就抱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仰。以史明鉴,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唯有守住初心,不忘入党宣誓的承诺和使命,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奋力向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与伟大的祖国共奋进,与敬爱的党同成长!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群,1群:209961124(此群已满),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615/8948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