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地动态

浙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2016年06月16日 10:11

 

浙江省西北部,是省内陆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临安。一千多年前,吴越王钱镠将《钱氏家训》留给了子孙;一千多年后,钱氏家族把《钱氏家训》代代相传,让“老家底”焕发出了新光彩。

近年来,临安市创新开展“好家风”建设,紧紧抓住家庭“小细胞”,用好家风“老家底”,把“好家风”建设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今,崇尚“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已日益成为当地的新民俗、新风尚。

6月13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黄明辉带领前来参加全省好家风建设推进会的代表们,实地考察了临安市好家风建设的成果。雨后初晴的天空呈现湛蓝色,空气格外清新。水清、山绿、地净、人美,与会代表对临安好家风建设的成果赞不绝口。

在衣锦小学体验钱氏家训的传承 

与会人员参观衣锦小学家风德育馆

钱王故里,有个学校名曰衣锦,它坐落于俊秀庄重的太庙山下,这也是与会人员考察的第一站。走进校门,左侧便是学校的家风德育馆,家风传承、家训立家、家书传世、家园寻根、家德讲堂和家风传承等6个展厅,充分展示了钱氏家训对学校德育的引领作用,一册家风德育卡更是培养了孩子们从小立德重家的家风意识。

教学楼区域,主背景墙为到访者展示了全校35个班级的全家福和衣锦“教养之星”的风采。以“大手拉小手”为主图案的校标,同样也寓意着衣锦师生携手共创和谐、和美校园的美好愿望。好家风建设更是渗透进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就连台阶的侧面,也印有育人教人的道理,每上一级台阶,都能受到道德的熏陶。

笔者沿着文化特色长廊一路参观,户外的活动区域,每个年级的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特别是跳皮筋、丢手绢、青蛙过河等熟悉的游戏,勾起了笔者儿时的记忆。不同的是,孩子们嘴里念的歌谣变成了《钱氏家训》、《节水谣》、《三字经》,孩子们在传统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明白了“好家风要代代相传”的道理。

孩子们穿上汉服开展家风活动

衣锦小学开展校园“好家风”建设已两年有余,学校通过丰富的形式,秉持着“成才更要成仁”的理念,传递家的文化意识,共建温馨、温暖大家园,弘扬衣锦正能量。

 

在公园城小区聆听百姓家里的故事 

公园城小区位于临安市锦城街道戚家桥社区。巧的是,笔者曾经的导师也居住在这儿,毕业后也来过几回,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小区,左邻右舍的关系却亲似故交。

公园城小区的图书馆前,正在举行“好家风”宣讲活动

与会人员到达的时候,小区正在举办“好家风”进万家宣讲活动。当天举行的是《我的传家宝》、《婆婆的手》、《传承家风好习惯》三个主题宣讲,居民们用朴实的语言与邻里分享自家的好家风故事,句句发自肺腑,情到深处,更是令人哽咽,坐在下面的邻居们也听得格外入神。

据了解,为充分利用“好家风”建设成果,今年临安市的好家风进万家宣讲活动将会实现298个行政村和16个社区的全覆盖。宣讲活动采取的是讲家风故事和文艺表演相结合的模式,使群众坐得住、听得进。

在“百笋宴”体会“好家风”

宣讲台后两侧摆放的私房菜,也成功地吸引了与会人员的眼球,原来这些是2016中国临安“百笋宴”“好家风”家庭民间私房菜评比的获奖作品。不敢相信,一道道精致的菜肴竟都出自普通居民之手,果然是“高手在民间”!

在泥川村见证好家风褒奖礼 

文化长廊记载了泥川村逐步成为全国文明村的发展历程

锦北街道泥川村位于太湖流域源头,“扫帚书记”郑校林亲自带领与会人员考察。首先穿过的是文化长廊,这条文化长廊记载了泥川村逐步成为全国文明村的发展历程。“泥川的黄泥黄又黄,泥川的泥沟弯又弯”,过去的泥川是一穷二白的泥沟沟。改革开放以来,泥川人开始种植竹笋、茶叶、香薯、香榧,开始来料加工、外出务工,逐步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泥川村紧紧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这个“牛鼻子”,以“好家风”引领“好村风”、“好民风”,如今的泥川生活富裕、精神富足,成了山窝窝里的金凤凰。

泥川村“好家风”家庭褒奖礼

村头的园丰阁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纳凉的聚居地,即使是炎炎夏日,园丰阁中依旧凉爽舒适。泥川村“好家风”家庭褒奖礼正在这里举行,台下村民举家前来祝贺,台上评上“好家风”家庭的村民们背着红绣球绶带,举着家风牌匾,笑得淳朴。村里自己的龙鼓队和舞蹈队为大伙献上了精彩的表演。

 

在红枫指南村点赞“生态消费”村民致富路 

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与会人员来到了本次考察的最后一站——太湖源镇指南村,村子坐落于指南山上,位于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太湖源镇东北部。地理位置可以用一首打油诗来描述:“天目山看得见,神龙川面对面,太湖源紧相连,天荒坪一线牵。”

指南村的家风馆

这里一年四季空气清新、景色迷人,春天山花烂漫,夏天凉爽宜人,冬天银装素裹。最特别的还是秋天,枫叶红似火,银杏黄如金,色彩分明、层林尽染,被户外和摄影圈称作华东地区最美古村落之一。一张张美丽照片的流出,吸引了不少人慕名前来,原本地处深山的村庄也热闹了起来,村民们纷纷办起了农家乐,接待四方游客。

古姓、古树、古塘、古宅、古墓、古井、古道并称“指南七古”。近千年的村史,是村民引以为傲的资本。

指南村的美丽乡村路吸引了与会人员驻足拍照

用玻璃建成的家风馆分为“家风溯源、家风觅古、家国情怀、家风传承、家风和畅”5个篇章,讲述了指南村人民在家风传承中的心路历程。

走进村里,每个经营户都把家训挂在墙上,“好家风”不仅成为了指南村“农家乐”的品牌要素,更成为指南村“生活和美”的持久正能量。

村中“天池”旁的小广场上,正开展着以“巧匠心好家风”为主题的临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活动,昌化鸡血石雕、临安农民画、根雕、青柯鸟笼制作技艺等10个临安本土的非遗项目在这里集中展示。

与会代表结束好家风建设成果考察时,太阳已西斜,站在观景台上,夕阳洒在梯田上闪闪发亮,不远处的天目山脉也因光晕而变得更加朦胧、神秘。大家品味着临安好家风建设的硕果,满载而归。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616/8949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