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国际
刁大明:奥兰多枪击案加速大选选情明朗化
2016年06月20日 13:54
2016年6月12日凌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脉动”夜总会发生枪击事件,造成49人死亡、53人受伤。枪击案频发,暴露了美国国内政治的一系列漏洞,也催生了美国大选选情的新变化。
随着奥兰多传出的一阵阵枪声,控枪、移民政策、反恐等一连串当前美国所面对的棘手难题似乎复杂化地捆绑在了一起,为如今逐渐进入白热化的美国大选创造了新的争议议题。
再次凸显控枪紧迫性
在美国,持枪的合法性是基于历史的路径依赖的,因而美国几乎无法禁枪,只能尝试控枪。当前,控枪与否已成为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政治极化争斗的焦点议题,基本上是势如水火,这背后不但有像全美步枪协会这样的强有力的利益集团的阻力,还表现出民主共和两党不同的经济阶层和生活方式,民主党大都是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少数裔,他们对枪支的需要不大;而共和党的支持者大多为农场主、富人以及宗教保守派等,他们使用枪支自我防卫或者满足狩猎的喜好,甚至会宗教化地捍卫宪法精神。也正是因为价值观和实际利益的纠葛,美国的控枪立法可谓遥遥无期。可以说,未来即便是民主党继续控制白宫,持续推进控枪议程,也难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有效解决枪支顽疾。
敲响中东政策警钟
奥兰多枪击事件再次凸显了控枪紧迫性的同时,也为美国移民政策和对外特别是对中东政策敲响了警钟。如果希拉里上台,民主党白宫势必会持续深化移民的进一步融合,改善少数裔、新移民等群体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的不公平现状。但问题在于,目前需要改善不公平状况的远不止有少数裔或移民,众多中下层白人群体也日益呼吁更为公平的再分配政策,这也是他们更多转向特朗普的原因所在。这就意味着,民主党政府的再分配努力必须强调各族裔、各群体之间的平衡,这并非易事。在特朗普上台的情形下,目前他这种在美墨边境筑墙、拒绝穆斯林移民入境、清除1150万“无证移民”等一系列极端主张应当说距离现实政策还存在较大距离,只会加剧族裔矛盾、恶化现状。
总之,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当选,美国都应该会继续调整中东政策,适度强化在该地区的资源投射,从而有效遏制极端组织与思想的全球性蔓延。
加速两党在选民群体意义上的整合
奥兰多枪击案从伤亡规模和造成经济损失等意义上虽然不足以与“9 · 11”事件相比,但在“9 · 11”事件15年后,美国却陷入了防不胜防的“独狼”恐怖主义的困扰之中,给人的恐惧感应该说未必比“9 · 11”事件逊色多少。短期看,奥兰多枪击事件极可能加剧美国民众普遍地对当前反恐局势的焦虑、对国家和个人安全处境的不安。这不但会激化白人群体对少数裔特别是穆斯林群体的强烈排外情绪,进一步撕裂美国社会,甚至还会引发民众对极化政治在控枪议题上的无所作为的不满与不信任情绪。这种安全焦虑、排外情绪、对政府的不信任在短时间内叠加,完全可能出现提升特朗普选举势头的情况。事实上,当去年10月底特朗普民调凸显颓势之际,正是巴黎系列恐袭事件引发的民众恐慌情绪挽救了特朗普的选情。奥兰多枪击事件之后,美国民意盲目拥抱排外倾向的情形存在短暂重演的概率。
长期而言,奥兰多枪击案极可能加速两党在选民群体意义上的整合。比如,民主党选民基本盘会因为意识到控枪的迫切而更为支持希拉里,而共和党群体因为对新移民的排斥倾向而支持特朗普。被认为将在两党对决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中间选民则可能加快在两党之间的选择。一方面,鉴于仍有53%中间选民希望实现更为严格枪支管制的现实情况,奥兰多惨剧或将促使中间选民更易支持民主党阵营;另一方面,虽然在此次枪击案背后隐含着众多深层次根源,但其中的仇恨情绪也无疑是重要的驱动力之一,而这种仇恨氛围显然是由特朗普这样的政治人物一手渲染的,坚持排外极端立场的特朗普因而未必会得到中间选民的认同。虽然在这样一场所谓“最大建制派”对阵“最大反建制派”的非典型选战中,希拉里的最大优势即经验也恰恰是最大的劣势,但希拉里如果凭借丰富的政策积累能够提出民众可以接受的务实对策,也应该能够遏制特朗普的上升势头。中间选民的选择和希拉里的务实表现,无疑将有效压低临近大选投票日之际再次发生突发恶性事件,从而实现为特朗普的关键性助选这一预期发生的可能性。
奥兰多枪击案显现出美国内外困境的合流态势,控枪、移民、反恐与中东政策细密交织,更深层次的是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重叠起来的严峻挑战,甚至可以说是民主党或共和党任何一党单方面都无法应对的内外困境。当前美国社会和美国民众真正需要的是,政治人物回到如何有效解决至少是真正缓解当前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希拉里,作为未来的总统提名人,应该做的不是在悲剧面前借题发挥攻击对方,更不是利用或者煽动民意,而是切实有效地回应民意、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620/8953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