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七七事变79周年专题 抗战故事

国民党29军军官回忆1937年卢沟桥事变

2016年06月27日 10:05

 

国民党29军军官回忆1937年卢沟桥事变国民党29军军官回忆1937年卢沟桥事变

1994年3月,95岁的张寿龄在上海录制口述实录

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击破了卢沟晓月的宁静,此后三个星期内,日本侵略者在和谈再和谈中拖延时间,终于全面发动进攻,中国抗日战争自此全面爆发。

今天,还有多少亲历者能够见证当年那段历史?

7月6日,报社独家获得一份抗战老兵口述实录。讲述人张寿龄最高军衔为国民党陆军中将,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党第29军(即在卢沟桥事变中迎敌的军队)军事训练团教育长。这份录制于1994年、长达35分钟的访谈视频,是关于七七事变发生前后国民党守军高层策略、部署以及战役细节的重要史料。张寿龄在视频中说:“虽然我已经95岁,但卢沟桥事变后三个星期内发生的战事,仍历历在目。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历史的创造者。”1999年张寿龄去世。

在1937年7月28日最为激烈的南苑战役中,军事训练团正在受训的大学生们浴血奋战,死亡人数达1500余人。

讲述亲身经历

张寿龄生于1899年,北京房山人,保定军校第九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29军军事训练团教育长、北平行辕总务处长等职。1994年,口述实录的记录者前去上海富民路他的住宅采访时,95岁的老先生精神矍铄,思路口齿清晰。讲述完毕,老人骄傲地唱起29军军歌,并满怀激情地吟咏他老年之后为八年抗战所作的诗篇。

“今天,我重点谈的是我自己在抗日战争中卢沟桥事变时的亲身经历。但一件事情、一个史实,不是一个人能够全部展现的,因为每个人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不一样,我讲的是我所经历的。”

他说,事变的起因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即人所共知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政策,尤其是1931年“9·18”事变后,日军顺利占领东三省,更激发了它侵占中国的野心。这说明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事变发生的主观原因是,日军在卢沟桥面对的是国民党第29军,这支部队原来是西北军冯玉祥将军的部下,是一支一贯以爱国主义教育官兵的部队,对日本人向来敢打,1933年长城抗战中,在由赵登禹将军率领的29军驻守的喜峰口,将进攻的日本兵砍杀殆尽。由于29军士兵人人配有长刀,喜峰口之战后,便有了人们所熟知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一歌,并传唱至今。

枪声响了一夜

“1937年7月7日晚上,日军突然说有一个军曹失踪了,想到宛平县城里去搜查。当时驻宛平县城的是29军37师110旅219团的一个营,营长是金振中,他一部分驻兵在宛平,一部分在卢沟桥。”

进宛平县城搜查显然是日军挑衅,这个无理的要求当即被金振中拒绝了。这天夜里,日军就开枪射击,金振中率部还击,枪声断断续续响了一夜。

“事变发生时,我正在南苑,那里距离卢沟桥远,听不到城里的炮声。第二天早晨,我正带着军训团学员出早操时,军部来了一个传令副官请我去。我到了军部,副军长佟麟阁、参谋长张樾亭和副参谋长张克侠都在。军长宋哲元当时在山东老家,不久后回来。张樾亭把昨晚发生的事情说了一下,但怎么应对没有详谈。”

张寿龄说,张樾亭刚来29军,对情况不熟悉,他就和张克侠商量,认为此事是个挑衅,虽然听说日军正在与当地政府和谈,但要做必要的准备。在此之前,张克侠曾做过一个作战方案,即以29军驻华北的部队对付日本的驻屯军,按照方案完全可以将其打垮,张寿龄说,“我们有这个信心。这份方案曾给宋哲元看过,他也表示同意。”

 

日军暗中运兵

对日本的和谈,当时宛平县城的专员王冷斋就去问时任北京市长、29军的兼副军长秦德纯的意思。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日军就进入了假和谈、真准备的时期。他们假意派人到宛平县城和谈,但人还未到,日本人又开始了进攻。有一次打得激烈,日军把卢沟桥边上一个龙王庙都给占领了。张寿龄说,卢沟桥在北洋政府时期属于京兆,那里有一个师范学校的旧址,有几间房子,后成了龙王庙,日本人就是把那里占领了。

“金振中是员勇将。旅长何基沣说,你非把它给我拿回来不可。金振中的部队就很拼,打得非常激烈,最终把日本人打跑,夺回龙王庙。”

张寿龄说,据当时的了解,日本内阁在1936年对侵华已有部署,但确切的日子还没有定。我们得到消息,当时管铁路局的是个汉奸,日本人就利用北京到辽宁山海关的北宁铁路,陆续往关里运队伍。

“我就和张克侠商量,和谈恐怕谈不下来,要做万一的准备,要和军部里讲,队伍要集结,不要分散。”张寿龄说,当时的部队除了北平守城的队伍,其余都很分散,兼任天津市长的张自忠30万队伍在天津小站一带,赵登禹的32师在河北任丘一带。

这段时间里,七七卢沟桥事变已经在国内激起强烈反响。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史料)

骑兵侦察阵地

7月25日、26日,日军为了进一步侵华创造借口,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7月25日,日本的飞机轰炸廊坊,我就警惕起来了,那里驻扎的是张自忠的队伍。”张寿龄说,7月26日,日军攻打团河,团河在南苑以南近10公里处。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史料)

“7月27日,训练团的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备战状态,枪弹和大刀都准备好了,但我们的武器装备没有日本人好。”张寿龄说,张克侠也在做准备,他的军部就在南苑。

“7月27日那天,我的监视哨报告说,有一小队日本骑兵向这边活动,怎么办?”向张寿龄报告的是第三大队的,大队长是冯玉祥的大儿子冯洪国。“我说,接近了就打,我负责任,这不是个好兆头,骑兵是来观察我们的阵地来了。”

骑兵一近,冯洪国就命令士兵开枪,打伤两个,打死1个。“战士们把日本兵的马匹、服装和枪械拿回来,高高兴兴的。”张寿龄回忆起他当时训练的这些学员们说,卢沟桥事变刚发生时,学员们都积极请战,“我说,不要请战,这个仗总要打,日本人就要送上门来了。”

“所以学生拉着马过来的时候,我说,怎么样,日本人冒头了吧?”

 

9架敌机轰炸

“7月27日那一晚,我一夜没睡,在阵地上来回看着,训练团的学生们精神状态和战斗意志都很好。我的学生都布置在南苑对丰台那边的墙体处,另一支部队在东北角上,没有多少人。”张寿龄说,当时赵登禹到南苑后,还没有做出统一的作战部署,所以他等于是一个人先率部在南边城墙监守。虽然事后对形势看得清楚,但在当时的驻军,对打不打还很难下最后的论断。

“天快黎明时,在城的西边,往通县方向,出现几个黑点。”

黑点在不停地蠕动,“我敏感地判断,这个有问题。”张寿龄马上发出两个命令,“一,电话通知军部,发出警报,所有在营房里的官兵,一律出营房;二,赶紧把佟麟阁副军长叫出来,屋里不能呆。”

果然,很快敌机飞来,9架轰炸机排成一线,从东北角司令部开始,围着南苑绕了一圈轰炸,在军部处投下的炸弹最多。

“我们的步枪能射击的就射击,但我们没有高射武器。”不久之后,丰台方面的四门野炮开始射击。“炮弹就从我的头顶上飞过去了,打在南苑的大操场上。”

当时的战斗打得激烈。“我们是阵地战,敌人盲目进攻,从前一天派骑兵来察看地形判断,他们对地形不甚了解,在军事上,地形很重要。”张寿龄说,部队就凭借围墙,对企图越城进入的日本兵来一个打一个。

张寿龄补充说,南苑是清朝皇家狩猎的地方,遍地是青纱帐,部队把青纱帐砍掉后,就能看得清楚。“敌人一露头就打。”

城墙上大刀战

他说,当时打得最激烈的是东南角的第一大队,打死敌人最多。学员是第三大队的,毕竟经验少。一大队的大队长叫李克商(音),他参加过抗日同盟军,是冯玉祥的一个老部下。

“当敌人冲到围墙附近,想往上爬时,他们很沉得住气,等他们上来了,就是一刀砍下,把日本人砍下去好多。后来日本人不敢爬了,怎么办呢?就拿机关枪掩护着,还是往上爬。”

日本兵利用机枪掩护,有一些人翻进城墙,“我们就用手榴弹和大刀,一个手榴弹扔过去,就趴下好几个。”张寿龄说,有一个学员还比划给他看,将好几个手榴弹捆在一起扔过去了,“这个杀伤力大,一死一大片。”

“日本人讲武士道精神,我看他们打的时候,往后跑的也很多。”张寿龄笑道。

根据史料记载,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

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627/8964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