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媒体评论

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2016年06月27日 14:16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单个家庭倡导的家训家风建设与国家层面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精神内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从家训家风建设角度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是一条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途径。因此,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切实搞好家训家风建设。

家训家风可以为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个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分为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但它们之间并非割裂的、独存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如果个人层面缺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基础,就难以在全社会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风尚;如果个人在家庭层面实现自身好家训好家风建设,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实现了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否则,失去个体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则是文化的血脉,家风建设有助于从家庭成员开始培育“爱国、诚信”的道德情操,养成“尚贤、友善”的健全人格。家训家风建设就是要通过塑造国家、社会需要的合格个体,从而将家风向社会风气辐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家训家风可以为核心价值观培育家庭氛围。家训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诸多相似之处,尤其两者在内容、目的和价值取向上是互通和一致的。自古以来,我国家训家风倡导的内容大都是崇德明礼、向善向上的,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为个体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为个体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警惕传统家训家风中的一些“负能量”,剔除不利于新时期建设需要的封建糟粕。“好家训好家风”培育是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创新形式,它立足于每个社会成员成长的起点。一个家庭,通过对家训家风的建设不断引导培育每个家庭成员的精神气质,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氛围。

家训家风可以为核心价值观打开传播途径。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是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之一。家训家风建设可通过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形式开展,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开传播途径。其一,家训家风建设本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内容一致,且比一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操作性。其二,家训家风建设路径体现了从个体到家、国、天下的一体性,这种建设路径蕴含了个体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需要以自身的修养为前提和基础带动家人、影响社会,以良好的家庭文化、社会文化融入中华民族伟大的家国文化之中,是个体发展与国家进步紧密联系的一条有效传播途径。

家训家风可以为核心价值观提供延伸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重点“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又要面向全社会。如何面向全社会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这需要打造一条由家风向社会风气延续的工作机制,需要不断拓展家风内涵,形成家训家风建设与村风村训建设、校风校训建设、行风行规建设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延伸机制。这种方法类似于商业管理中的产品价值链模式,通过价值链的延伸从而不断释放出家风的潜在力量,它如同传承、动员和共识机制一样,既需要打造和推动,更需要日常的动力机制去驱动、去保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627/8965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