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地动态
武侯让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
2016年07月15日 11:1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走进千家万户,出现在电视公益广告中,出现在公交车车身上……
告知容易,但要将这“24字”真正印刻进每一个人心中,却很难。
作为省委宣传部确定的7个综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武侯区选择了“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从细微处入手,为这“24字”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使其成为每一位武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养分。
有形:让价值观“看”得到
丽都路位于武侯区红牌楼街道,道路不算长,但在这段710米的道路上,却融入了数十个核心价值观元素。或是一面围墙,或是一个立柱,或是一个巧妙构思的雕塑……比如,其中一面墙上,刻上了一个铜黄色的天平,天平上宣扬“平等”价值观:平等,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这样的主题街区,武侯区辖区内的13个街道办事处都有。望江路街道办事处的郭家桥北街在打造主题街区时,将自身的文化特色也融入其中,将诗、竹、水与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深度阐释“法治”价值观。“我住在‘自由’里”“我住在‘富强’里”……对于武侯区望江路街道祥瑞院的居民而言,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作为武侯区以音乐为主要元素的核心价值观主题院落,院落的12个单元,每个单元以核心价值观命名,如“民主单元”“和谐单元”等。
一街、一园、一院。在武侯区,为了让价值观“有形”,载体无所不在——每个街道办事处重点打造一条道路、一个公园或广场、一个院落为核心价值观主题点位,规模化推进“一街一园一院落”等户外载体建设,武侯区让抽象的核心价值观被人们可见、可感,能够参与。而这些载体的选择也有一番考量:车流量、人流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受众多。
在广泛利用“一街一园一院落”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武侯区还建立起了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8个重点部门推进、其他部门和街道共同协作的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推进机制和工作体系,把贴近行业、贴近空间实际、富有武侯文化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落实到了机关、学校、商场、酒店、影视剧院、车站、建筑工地等公共场所、公共空间,实现了重点人群、重要公共场所全覆盖,使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武侯区又将核心价值观与公民基本道德、市民公约、“武侯微文明”等进行了巧妙的融合。比如在郭家桥北街的地标性建筑——高4.1米、宽0.9米、厚0.7米的汉阙造型上,就刻写了武侯区高度总结的“武侯微文明”:出门不扔垃圾、出行不闯红灯、出言不带脏字、出游不损形象、用餐不剩饭菜。这些语言所描述的看似平凡,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正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重要体现。
有声:让价值观“听”得见
每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总有一群人的故事让我们动容。而在武侯区,这份“动容”不需要通过电视传达,因为感动我们的人就在身边。
2015年1月,一条“武侯便衣民警抓捕”的视频爆红网络,视频中那个奋不顾身,飞身探进歹徒车内的身影正是武侯便衣民警中队队长徐飞。徐飞没有固定的节假日,愿意把自己的精力全身心投入到一座城市的正义、千万百姓的安全上,并不懈努力地去改善它们,乐此不疲。
而徐飞正是来自“感动武侯·寻找蛮拼的你”十大人物中的入选者之一——武侯便衣中队。
从“寻找朴素的你”到“寻找蛮拼的你”,再到今年“寻找有爱的你”,武侯区已经连续3年主题化推进“感动武侯”十大人物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候选人物3000余名,网络投票和现场投票总人数达2000余万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通过组建“感动人物”先进事迹巡讲报告团,以“感动武侯”先进人物事迹为蓝本打造系列舞台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这些“感动武侯”的人物走进了每一位普通居民的生活,激发他们内心的共鸣。
宣教无时不有,让价值观“有声”。寻找“感动武侯”人物,正是武侯区发出的最强声音。而这个最强音还在不断引发其他声音的出现,形成最美“和声”。
据悉,武侯区全区13个牵头部门广泛开展“最美干警”“送法进万家”“打造群众满意城管”评选等30多种主题实践活动,以激发人们崇德向善,向美向好的精神状态。各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则以“友爱”“孝敬”“勤俭”“家风家训”等为主题,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
专家点评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尚伟:武侯区核心价值观建设系统全面,推进有力,在制度、机制上有系列重大突破,在推进人民有信仰、优秀传统文化良好传承上下了很大工夫,做到了有力有效、有形有声,是具有重大参考、借鉴价值的实践样本。
四川省社科院李明泉:让核心价值观成为“最大公约数”,武侯区基于全员发动、全面展开、全域推进,努力在全社会、整个辖区扎实做好信仰建树、灵魂根植的重大基础工程,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的力度、深度、效度都值得充分肯定,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推广。
有力:让价值观长效推进
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任何先进的方法和手段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武侯区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有“制度”相随,用法治化的作为,使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力量、有效果、有持续。
武侯区创造了多个“率先”,如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核心价值观原则审查工作,在全省率先组建核心价值观建设推进办公室;在全省率先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专门项目,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等,这些“率先”让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落地。
为了有效推进工作的开展,武侯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全区13个街道、30个重点部门共43个成员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核心价值观领导小组。而新组建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推进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推动,履行组织实施、协调推进职责——给予核心价值观建设最大的组织保障。
今年3月,武侯区召开了一场规范性文件审查会,会议的主题是论证武侯区促进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合法性。而最终,一些在体现“公平性”上有所欠缺的条款被删除。
这并不是偶然案例。武侯区已出台规范性文件,要求通过文案审查、问题研讨、效应考评、联动推进等方式,对制订制度、出台政策决策及其效应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等开展综合审查活动。为确保建筑工地将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落实到位,区建设局文件规定,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刊载是项目开工的前置条件,未落实者不予通过开工审批。
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需要有持续的经费保障。为此,武侯区创新思路,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专门项目,纳入财政预算管理。2015年,全区教育宣传、载体建设、氛围营造、活动开展等核心价值观建设投入约1800余万元;2016年,仅区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预算的专项经费就达1000万元,预计全区核心价值观建设总投入将达到2000万元以上。
此外,武侯区还建立了奖惩制度,将核心价值观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作为区委表彰项目;同时建立推进效能“三级约谈”制度,出台核心价值观建设目标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强化督查考核,强力推进工作落实。
种种举动表明,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武侯区区委、区政府决策者看来,是一项长期工作,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责任编辑:张少华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715/8997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