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 常用公文 技巧经验
秘书人员“五要”工作法
2016年07月18日 16:12
加强工作协调是秘书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会协调、善处理是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秘书人员的协调对于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中心、服务领导、服务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社会,实现领导、机关、基层工作高效运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工作实践,感到秘书人员在组织协调中应着重把握“五要”:
一、要领会领导意图。
领导的指示意图,是领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要求,与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所产生的思想观点,对本级本单位具有权威性、指导性的特点。作为在领导与机关、基层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的秘书人员,必须首先认真领会,否则,领导的指示精神就难免传歪、误传。准确领会领导指示要求,是搞好协调的前提和基础。领会领导指示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条:
一是在受领任务时认真听取。对于领导机关来说,秘书人员在领导身边,领导有什么指示要求,往往是通过秘书人员向机关各部门传达、沟通协调。因此,领导在交待任务时,秘书人员要聚精会神的听,领导讲话较长或一次性交待的任务较多时,要认真做好记录,以便准确领会领导的指示要求;如果没听清楚,可以再问领导,直到把话听清、弄懂为止,以保证协调工作的可靠性。
二是在学习领导讲话时认真领会。领导的各种讲话,是其指示要求的具体体现,秘书人员平时要注意学习研究和深刻领会,吃透精神实质。如:领导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是怎么考虑安排的,决心和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大的动作,涉及到哪些部门、处(室),有哪些具体要求等等,这些内容往往直接体现在领导的讲话之中。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悉心揣摩,才能领会好领导的指示精神,以提高协调工作的准确性。
三是在参加会议时认真捕捉。会议是指导工作、部署任务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领导阐述工作观点的重要场合。秘书人员不能仅满足于给领导“端个杯子、递个夹子、找个位子、拖张椅子”,而要充分利用跟领导一同参加会议的机会和便利条件,集中精力开会,仔细听取领导讲话,认真捕捉讲话精髓,以增强协调工作的针对性。四是在领导的言谈举止中认真领悟。领导经常与秘书人员在一起研究工作,谈论事情,交换意见,对领导因某件事情触发的感想、阐述的思想、产生的观点,秘书人员要随即记下来。同时,秘书人员由于接触领导的机会比较多,对领导的风格、性格特点、语言艺术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平时还要对领导的言谈举止细心观察,真正相近相知,形成默契,以提高协调工作的有效性。
二、要强化大局观念。
秘书工作所处的地位作用,决定其必须始终树立大局观念,紧紧围绕以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中心的工作搞好协调,使机关各部门、处(室)凝合得像一部大机器,在领导的统一领导下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
一是要了解大局。秘书人员要经常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及中央领导在各种场合下的讲话精神,掌握本级机关年度工作部署和阶段性的大项工作安排。只有这样,协调起来才能分清轻重缓急。
二是要围绕大局。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时期上级强调的、领导关注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管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我们应当注意协调好的全局性工作。作为秘书人员在拟制工作计划、进行调查研究、协调组织力量、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必须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紧贴中心、服务中心,真正把协调工作做到点子上。
三是要服务大局。由于各个部门、处(室)担负的职能任务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对“大局”和“中心”的认识也不尽一致。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碰撞”、意见分歧、甚至产生矛盾,这时,秘书人员就要按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进行有礼有节的协调,确保一切工作围绕大局、服务大局。
三、要注重协调方法。
秘书工作巧妙地运用协调方法,对于创造性地完成协调任务、顺利达成协调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协调工作要坚持原则,维护领导指示要求的严肃性、权威性,如果离开这些,把原则当交易,协调工作就失去了依据。当然,原则性也不等于呆板,生搬硬套,必要的灵活性往往是协调成功的关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多样地开展协调工作,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二是要坚持前瞻性与可行性的统一。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协调源于超前思考、未雨绸缪,有些重要工作,不等领导交待和分配,对需要协调的事情要早考虑、早预测、早计划,充分估计到协调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不要等到问题暴露或矛盾激化再去亡羊补牢地做一些协调工作,造成工作的被动。当然,超前思考要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力求做到切实可行,不主观臆造,把前瞻性与可行性有机的统一起来,切实增强协调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三是要坚持强制性协调与思想沟通的统一。秘书工作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它所传达的是领导的指示要求,通知的是需要机关都知道的重要事项,机关各部门、处(室)必须按照领导的指示要求,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但为了把领导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并取得较好效果,秘书人员必须善于沟通思想、善于做好思想工作,在机关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灵上的沟通是开展协调工作的“润滑剂”,思想上的一致是行动落实的保证。只有把协调与沟通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机关和基层的支持、配合,协调工作才能富有成效,达到预期目的。
四、要做到秉公办事。
协调工作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平衡各方面关系、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秘书人员在协调工作中只有做到公道正派、秉公办事,才能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达到协调的目的。
一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做到实事求是。党性原则体现在协调工作上,就是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指示要求来协调工作,要做到一是一,二是二,不歪传、不误传领导指示,不提供虚假信息,不反映不真实或模棱两可的情况,不做云里雾里的事,这些都是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是克服私心杂念,做到一碗水端平。领导有资历深浅、年龄大小、职务高低之别,机关各处(室)职能不一样,秘书人员对领导和各处(室)的协调工作要一样对待,一把尺寸量长短,一个标准搞协调,不能因为某个领导或某个处(室)的“位高权重”,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协调时就热情有加,搞无原则的牵就照顾,而对自己认为没什么帮助、用不着的领导或部门,就冷漠有余,另眼相看。作为直接为领导、机关服务的秘书人员,在协调关系时必须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不搞厚此薄彼,不看来势来头。只有这样,秘书人员才能公平合理地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五、要克服急躁情绪。
笔者在工作实际中感到,急躁情绪通常是在工作头绪比较多、协调几次仍然协调不动、听到不同意见的情况下产生的,有客观条件的因素,也有个人性格的因素,但其根本原因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问题。
一是要摆正位置。秘书人员由于岗位的特殊,领导和机关大多比较信任,开展协调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作为秘书人员要正确看待领导的信任和机关各部门的尊重,万不可居高临下,不掌握实情搞协调,甚至开一些无关紧要的玩笑。要知道,秘书人员尽管岗位特殊,但也是机关的普通一员,只有勤勤恳恳做好工作的义务,没有任何值得特殊的地方。正因为靠近领导,比机关一般人员更应谦虚谨慎,尊重别人,做到与人为善,以诚待人。自觉克服自满和急躁情绪。
二是要注意协调的方法。协调工作中,要多摸底、多调查、多通气、多商量、多征询,多以协商的口气办事。对一些重要事情的协调,只要不违反总的原则要求就行,一次不行可以两次、三次,避免因“协调不动”而产生急躁情绪。在协调工作中,腿要勤快,只要离得开或条件允许,就多往领导、部门、处(室)那边跑,多采用面对面的零距离协商方法,少用电话“遥控指挥”或者发短信的形式,这种方法也有助于达成协调的目的。
三是要加强个人的性格修养。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作为秘书人员,个性不可太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态度不能蛮横,即使对方失礼,秘书人员也不能斤斤计较,而要沉着冷静,礼让三分。如果有的同志一下子急了,朝你发脾气,也要沉得住气,让对方把话说完,切不可“顶牛”,或对着干,甩手走人。个性修养的关键是要培养宽阔的胸怀,俗话说:“容人者人容,治人者人治”,作为秘书人员要容得下话,容得下人、容得下事,经受住委屈,甚至在必要时还要有“替人受过”的气量和涵养。协调中有时还得“傻一点”,这既是维护大局、搞好团结的需要,也是秘书人员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四是要善待不同意见。协调工作中难免有“不同声音”,这是正常现象,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它、正视它。听到来自上下左右的赞扬声,不要产生自满情绪,而要再接再厉,把领导和机关各部门、处(室)的肯定作为干好工作的动力,更好地做好协调工作;听到批评的声音,不能“一蹦三跳”,产生对立情绪,而要不急不躁,冷静思考,从领导和机关各部门、处(室)的批评声中找差距、查不足,认真分析原因,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组织协调水平。
责任编辑:杨雪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718/9000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