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陈蕾:提升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2016年07月22日 18:28

 

QQ截图20160722181806

陈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完整报告:http://www.71.cn/2016/0722/900864.shtml

分段视频:http://www.71.cn/2016/0722/900760.shtml

非常荣幸和能大家谈一谈情绪调节的话题。

一、心理学是巫术吗?

讲到心理学,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心理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我是1996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本科的时候,我放寒暑假经常往返于北京和铁岭之间,那时学生没有手机,大家在坐火车的时候就会相互聊天。通常,大学生之间的聊天内容往往是问,你是哪个学校的?大几了?什么专业?每当我告诉对方我是学心理学的,90%的人会问我能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时我就很郁闷,我觉得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怎么总让人觉得和巫婆差不多呢?到现在仍然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要给大一的团支书上团课,每一次都是我给他们做第一讲,做心理学人际沟通方面的讲座。记得有一次讲完课,有两个同学要打车把我送回家,在路上,那两个同学基本上不怎么跟我说话。我就问他们,你们是团干部,应该不是那种内向的人吧,为什么不跟我聊天呢?陪我坐在后面的那个女孩说:“老师,我怕我一跟你说话就暴露我内心的隐私和秘密了。”包括现在,我们90后的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仍然觉得心理学很神秘。

我本身是做心理咨询的,曾经有几个学员,在他们心目中,心理学和用水晶球、塔罗奥义牌算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窥探人内心深处的。   

实际上,心理学不是巫术,大家觉得心理学很神秘,这和媒体的错误渲染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比如,感情类的节目都会请心理专家去做嘉宾,有些是真正的专家,有些是所谓的专家。我曾经看过一个相亲节目,当男女嘉宾互相看对眼了,一个心理专家就说从他俩的星座来看是比较匹配的。她一个心理学家,对星座有兴趣可以,但是不应该在媒体上以心理专家的身份谈星座的问题,心理学跟星座并不搭边。

 

大家知道,药家鑫把人撞伤了,怕人家讹他钱,拿刀把人刺死了。当时这个案子出来的时候,检方说药家鑫故意杀人,辩方说药家鑫是个年轻的大学生,比较冲动,是激情杀人,不应该判死刑。这时,有个所谓的心理学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药家鑫确实不是故意杀人,但是为什么连刺被害人数刀致其死亡呢?是因为药家鑫是弹钢琴的,弹钢琴的人有一个习惯,弹完一首曲子才能停,这种习惯迁移到杀人上,直到刺死了才能停。当我听到这种论调时就觉得天雷滚滚,这哪是心理学教授应该说的话啊?所以,媒体的错误渲染会让大家觉得心理学很神秘。

那么,心理学是不是哲学呢?我去年去泰国的苏梅岛度假,遇到一对北京的夫妻度蜜月,那个男士是一位记者,挺会与人沟通的,就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是当老师的。他说你教什么。我说教心理学。然后他马上来一句,说我和苏格拉底干的活是差不多的。苏格拉底是伟大的哲学家。心理学虽然和哲学有渊源,但它并不是哲学。

我告诉大家,心理学是科学。咱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问大家一个字,考考大家的汉语水平怎么样。三点水加一个来去的来字,这个字念涞。中国有一个地方叫涞水。那么三点水加一个来去的去字,念什么呢?很多人首先会想这个字念不念去,后来才发现它念法。这就是心理学,说明有时候人会受到定式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它的英文单词有两个拉丁词根,灵魂和解释。心理学从英文单词的来源看有点神秘色彩,仿佛是解释灵魂的科学,但实际上,心理学是解释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其活动规律的。比如,人的逆反期是青春期,但青春期只是人的第二逆反期,在青春期之前,还有一个第一逆反期。在座的父亲、母亲能不能回忆出孩子的第一逆反期?我可以告诉大家,心理学已经研究出这个规律了,人类的第一逆反期是在3到4岁时,那时小孩的自我意识开始建立,他们要求独立自主,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不,我要这样,我要那样,就是不听家长的话。但为什么这个时期没引起我们的重视呢?前一段时间我有个同事,他家的孩子3岁了,有一次周末,孩子的爸爸不在家,这小男孩就和我同事吵架了,后来趁我同事不注意居然离家出走了,但走到小区门口就找不到路了,就站在小区门口嚎啕大哭,最后被保安送回来了。这就是为什么第一逆反期不被重视,再逆反,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也折腾不出太多的花样来。但十几岁青少年逆反的破坏力就会很大。在座的家长如果有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就会知道他的逆反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况,就不会特别生气他为什么不听话。实际上,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二逆反期,都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成长中,这是正常的表现。

 

二、如何面对消极情绪?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内容是关于情绪调节的。我们说人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大家首先反应是喜怒哀乐,但这个答案只答对了75%,因为喜和乐是一种形式。

看这个小熊猫,它给我们诠释了人的四种最基本的情绪,喜怒哀惧。当然,在这四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会衍生出很多更复杂的情绪。比如,评职称或者晋级考试之前我们会产生焦虑,这种情绪就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复合情绪。不管是基本情绪还是复合情绪,它们对我们都有影响。我们可以把情绪分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愉快、欢乐、舒畅、欢喜是积极情绪。包括我在内,每个人都希望每天都活在积极的情绪中。现实中,做到每一天都是积极情绪很难。但有些人能做到,每天都和中了500万大奖一样,这种人咱们很羡慕,但实际上这种人属于躁狂发作重性精神病患者。正常人的情绪是随着外界的刺激而波动的。

消极情绪有痛苦、烦恼、气愤、悲伤等。我们能不能在生活中完全避免这些消极情绪呢?答案是不能。但大家要记住,消极情绪本身不完全是消极的。大家都有这种经历,当你应对一个考试或者准备一项重要的工作汇报之前,你会觉得焦虑,但只要焦虑程度不是非常夸张的话,适度地焦虑可能会让我们在考场上超常发挥,或者在工作汇报上能够轻松地完成汇报。

再比如,恐惧这种消极情绪更能激发我们的潜能。假如让在座的女同志到大学的操场上跑800米,这时有一只藏獒在你们后面,别说穿高跟鞋了,就是穿着高跷也能跑下来。

虽然消极情绪本身不好,但并不都是消极的,适度的消极情绪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有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恐惧的生活和没有焦虑的生活都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适度的恐惧和焦虑,是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

 

那么,有消极情绪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要记住一点,当感觉自己有消极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做到接受它。很多学生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他们说,陈老师是学心理学的,是不是每一天都很开心呢?这是不可能的,我也是个普通人,就是世界上那些伟大的心理学家在七情六欲面前也一样。

耶鲁大学有一个心理学的教授谈过一个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30多岁的时候和他妻子有了第一个孩子,孩子出生后,夫妻两人很激动,这时妻子的主治医师来了,主治医师说,恭喜你们成为爸爸妈妈,但是我在恭喜的同时,也要给你们打点预防针,一个孩子的到来,会使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的头几个月里,会觉得孩子很烦,甚至想把孩子扔了。有的父母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会对自己的伴侣发脾气。有的父母则会觉得很沮丧,不知道怎么才能照顾好孩子。

当时这个心理学教授不以为然,他觉得我一个心理学教授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但是,当他和妻子在带了孩子一个月后,他自己觉得很郁闷,原来的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甚至觉得要是没有孩子就好了。这时他就想起妻子主治医师跟他说的话,说不管有什么想法,首先要去接受它,然后告诉自己,这些想法和情绪不会妨碍你做一个好父亲。他就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半年过去了,生活重新走向正轨,他当时非常感谢妻子的医生。所以,不管专业人士还是普通人,都要先有一个平常心,当有负情绪的时候,不是掩盖它,不是排斥它,而是接受它。

我以前遇到过一个案例,一个女孩子从小到大读书特别努力,高考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后来在一次暑假打工的时候和一个陌生的男士发生了一夜情,再后来就越来越堕落。当时我对她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情绪,后来我也是先接受了这种情绪,然后在平心静气地为她做心理疏导。

 

想要调整我们的情绪,第一,不能指望每天都有积极情绪;第二,有了消极情绪不要排斥它,要接受消极情绪。接受归接受,但并不是顺其自然。

还有一个案例,有个学生的爸爸是单位的一把手,有一天突然失踪了,原因是欠了一堆高利贷,这些催债的天天去他家,当时这个孩子就出现了消极情绪,导致他一年多都没能走出这种情绪,严格来说他已经出现抑郁症的问题了。

现在,高考刚刚过去,每一年都有平时成绩不错,但因为在考场中焦虑的强度过大,导致考场上发挥严重失常的同学。所以,负情绪的强度过大肯定是不行的。

前几年看过一个新闻,有一对80后的年轻夫妻,生活中吵架了,丈夫吵不过妻子,非常生气,当时就把自己的孩子顺窗户扔出去了。这种消极的情绪已经造成了对自己或是他人的伤害了。

三、调节自我情绪要做到了解自我和理解他人

那么,当我们接受了消极情绪后该怎么办呢?我们要学习调整它,不能让它持续时间过长,也不能让它强度过大,更不能造成对自己或者对他人的伤害。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呢?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做到了解自己并理解他人。

有一次我给一个单位做讲座,有个女士在课间的时候向我倾诉,她觉得她老公怎么都扶不起来,把她气的够呛,这个女士自己是个特上进的人,但她有一个缺点,脾气不好、性格太急,做事总是风风火火的。她谈恋爱的时候特意想找一个跟她性格不一样的,起码能弥补自己的缺点。她的另一半是个温文尔雅,很少发脾气的人,她觉得挺好。结婚后,他认为老公的优点必须得保持,但是老公的缺点她又开始看不上了,因为她老公是一个没有什么大追求的人,就想在单位慢慢升迁,但她硬逼着老公考公务员。她老公考上公务员后,又逼着她老公必须出人头地。那个女士和我单独谈的时候,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然后我就和她说,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很多时候我们的负情绪源于我们不了解自己,更多的是源于我们不能理解他人。

我们怎样才能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呢?我问大家一个问题,狗和猫有什么区别?首先,外形上的差别就很大。另外生理特点也不同,猫怕被抓痒,但是狗特别享受被挠痒痒的感觉。再有想法也不同,一只小狗的主人要跟它握手,小狗觉得这就是握手。但是主人要跟猫握手,猫就会觉得这是扶着,猫自己是主人。它们的反应也不同,只要狗没疯,是不会反咬主人的,猫就不一样,谁都不能欺负它。猫和狗都有这么大区别,更何况我们人了。

 

四、人的四种人格类型

如果把人的人格分成四种颜色的球,我们来看看都有哪四种?第一种,紫色球是活泼型;第二种,红色球是力量型;第三种,蓝色球是完美型;第四种,绿色球是平和型。首先,紫色活泼型的人是外向的,非常感性。这种人的特点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喜欢交际。其次,红色力量型的人也是外向的,但这种人是理性的,是天生的领导者,他们的控制欲很强。再次,蓝色完美型的人是内向的,也是理性的。他们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最后是绿色平和型的人,他们是内向的、感性的。这种人最好相处,基本上没什么脾气。

在详细介绍这四型人之前,先做个小测试,看看大家是哪种类型的。这里有一些题,每道题列举了4个优点,如有符合自己的,就在每个题后面打个勾,可以单选、多选或者是不选。好,算好分以后我们来看自己属于哪个型?第一列是活泼型;第二列是力量型;第三列完美型;第四列平和型。哪一列分数多,就属于哪一型。会有两种混合型,三种混合型比较少见。有的人4个分数都差不多,这和后天的工作环境有关系,使他原来的某个特点被隐藏,或者改变了。这个测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准确的。

我们先看第一列,紫色球的人,感性的活泼型。活泼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活泼型最常用的口头禅是真有意思,或者是真没意思。活泼型的主要优点是外向、活泼,善于主动与他人相处。但活泼型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条理性很差。那么活泼型最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呢?他们适合特别有创造力和气氛轻松的工作。他们讨厌非民主式和领导权威式的工作。活泼型的人一旦有压力,不是找人玩,就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他人。

看第二列,红色力量型的人是外向、理性的,是天生的领导者。有三分之一的领导人是力量型的。但这个话不能反过来说,不是说只有力量型的人才能当领导。力量型人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有自己的控制权,他们特别喜欢掌控,而且都非常的敬业,属于工作狂。力量型的人愿意担当责任,但他们的缺点是盛气凌人、专横跋扈。而且力量型的人比较缺乏同情心和耐心。力量型的人如果心情不好,就会去做运动,比如,跑个几公里。如果力量型的人做父母,他们的孩子肯定不喜欢,为什么?因为管得太多、太严。但力量型的人做孩子,他们的父母就会觉得这孩子特省心,但到了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就会觉得孩子完全不受控制了。

 

第三列是完美型。他们是内向、理性的。完美型跟活泼型正好相反,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我就是一个力量型和完美型混合的人,但我的完美型要比力量型更占优势。我每到一个地方会先看一下防火口在哪。完美型不是说他本人完美,而是说他们一辈子都在追求完美。完美型人的缺点就是情绪比其他类型要更容易低落。完美型至少占了人群的四分之一。虽然完美型容易情绪低落,但他们的优点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条理清晰。完美型人写的书,绝对比活泼型人写的书要有条理得多。完美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记忆力好。完美型的人一旦心情不好,要不然就翻旧帐,要不然就自己看书。家长都喜欢完美型的孩子,从小就努力学习,追求完美。但是如果家长是完美型的,那他们的孩子就会有变成强迫症的倾向。

以前我有一个学生,他小的时候差点得了强迫症,后来上了大学,脱离了父母那种完美的要求才好很多。他爸妈都是完美型的。比如,他放暑假在家里看一本书,中午要睡一觉,想把书放在床头柜都不行,他家长要求他必须把书放回书柜。从沙发上起来想去卧室,必须把沙发抹平,否则就得挨骂。鞋必须放鞋柜。好在他本身不是完美型,也没有强迫症遗传的因子,上了大学以后,自己的强迫症慢慢就好了。

再来看看第四列,平和型的人是内向、感性的,是天生的和事佬。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要避免一切冲突。他们的优点是心态平和,还有点冷幽默。缺点是犹豫不决,而且不够积极。这种人可能能力很高,但没有特别多的上进心。平和型的人有这样一个特点,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者绝不站着。所以,平和型的人除非先天条件特别好,干吃不胖的,剩下的基本上没有太瘦的。平和型人的优点是对一切都顺其自然,所以平和型家长的孩子不会有太大压力。但是这种人一旦生气了,要比另外三种类型都要难哄得多。

我们刚才了解了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和型。为了考察一下看大家了解的是否深入,我举个例子,我们看《西游记》里的师徒4人,你们觉得唐僧是什么类型?唐僧是内向、理性的,典型的完美型。正是因为唐僧是个完美型,他才有完美型的特点,取经的路上不管什么诱惑,不管是兔子精还是女儿国国主,全都不能阻挡他。孙悟空其实是理性的人,它是一个典型的力量型人,有控制欲,连师父都想控制。为什么说孙悟空理性?你看它取经遇到那么多妖怪,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完就去寻求帮助,绝对不会跟任何一个妖怪死拼到底的。真正的活泼型是猪八戒。猪八戒很善于交际,跟谁都能聊到一起,尤其是美女。而且它有活泼型的特点,就是怎么都行,只要不吃苦就行。沙僧是哪种类型呢?他是典型的平和型。有段相声说沙僧就会说,师父大师兄说的对,师父二师兄说的对,就这几句台词。但正是因为沙僧是平和型的,他才能劝大家不要发脾气。在取经的路上,唐僧负责指出目标,孙悟空负责扫除一切障碍,猪八戒负责路上找点乐子,搞搞笑。沙僧就负责调解师徒矛盾。你们看这多好。

 

那么,我们到底是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还是平和型,相信大家心理都有一个数了,而且通过我刚才的描述,在座的家长也大概能判断出你的孩子,或者你的另一半是什么类型了。比如,我是一个力量型加完美型妻子,老公是平和型的,我们家住的这个房子有5年了,门锁往右拧是开,往左拧是锁,我老公每天开门的时候都要先往左拧一下,一看不行再往右拧。但我只要看一遍就能记住。这时不要和他生气,因为平和型的人就这样,接受他的优点的同时,他的缺点也必须要接受。我们最忌讳的是对方的优点必须保持,缺点还要改掉,要学会你的优点,这样不管是教育子女还是与另一半相处,都只会给自己添很多烦恼。我告诉大家,人格类型是不遗传的。

有一次,我在一个单位做培训,有个女性学员和我说,他们家孩子上初中了,但性格特别内向,她特别想让她的孩子锻炼一下,比如,在班里当个小主持人,参加个辩论会什么的。然后我就问她,这个孩子从小性格特内向吗?她说是。我说你和她爸爸性格内向吗?她说我和她爸爸性格也很内向,我三个人在家一天说不上10句话。然后我就说了,这个孩子先天是内向的孩子,后天你和她爸爸也没给她创造任何外向的条件,现在要逼迫她变得外向,只会导致母子的矛盾越来越多。

所以,提升自我情绪的调整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正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也接受自己的缺点。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去理解他人,接受对方的优点和缺点。这样很多消极的情绪就不会发生了。

五、调节情绪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情绪的自我调节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什么是暗示?《卖拐》这个小品大家很熟悉。赵本山让腿脚利索的范伟走两步,范伟跟着他后面走两步,走着走着被赵本山忽悠瘸了,这里的忽悠就是心理学当中的一种暗示。

暗示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一个汽车的广告中,有位帅小伙开着车,一位美女从台阶上下来,故意把自己的高跟鞋鞋根别断,借此搭车。这个帅小伙继续往前开,前面有两个年轻人在打高尔夫,为了搭车,故意把高尔夫球打到路上,借捡球的机会搭车。再往前开,发现有个大狗挡在路中间,最后这狗也搭上车了。小伙子带着漂亮的姑娘,两个年轻人和一条狗一起驶向远方。整个广告一句话都没有,但是它在暗示,拥有了这辆车,男孩子就会有漂亮的女朋友,就会有年轻活泼的朋友,还有可爱的宠物,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暗示。

 

现在咱们就感受一下什么是暗示,请各位把眼睛闭上,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动物的形象,什么动物都行,但不要是北极熊,不要是北极熊,不要是北极熊。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我越说不要是北极熊,这个北极熊的形象就会在脑海里变得更清晰。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在师大上研究生的时候,班里有个女生非常聪明,她决定直接参加提前的博士考试。然后我们就跟她说,你直博行,咱们能不能先找个对象再读博士。我这个同学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她也挺着急,怕读了博士更不好找。于是我就把我高中同学的同事介绍给她了。

我记得他们第一次见面之前,我说你一会儿相亲别紧张。我们到了一个饭馆,我的高中同学和他的同事已经到了,相互介绍完毕后,叫了一壶热茶,我刚想拿起茶壶给大家倒水,我这个女同学觉得要表现一下自己贤良淑德的女性特点,就抢着给我们倒水,当她给相亲对象倒水时,那个男孩子很懂礼貌,马上双手捧杯,不幸的是,我同学一紧张,水全倒那男孩手上了。后来那个女生说就是因为我提醒她“别紧张”,她一路上一直默念“不紧张”,结果越念越紧张。这就是人会受到他人暗示的一个例子。

 

有时人也会给自己暗示,并且是消极的暗示。这种消极的暗示会把消极情绪更加放大。比如,你今天开车,不小心被人追尾了,10点多才到单位,自己心里想“今天真倒霉”,那么这一天心情都会很差。因为人在心情差的时候,注意力会涣散,会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所以,心理学讲,我们控制不了他人对我们施加什么样的暗示,但是我们应该尽量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去代替消极的自我暗示。

下面说说积极的自我暗示,第一种叫言语暗示。当我们面临困难的时候,一定要说我能行。比如考驾照,一定要暗示自己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我们每天早晨还可以对自己进行一下积极的自我表演。抬头挺胸、肩膀挺直、目光炯炯、面带微笑。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这样做是非常有效果的。比如,有的女性要减肥,那么就要每天告诉自己,我今天还会再瘦一点,我会更漂亮。这种暗示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

最重要的自我暗示叫成功影响。以前有个射击运动员,当她退役以后她的孩子出现了严重地疾病,为了挣钱,她又恢复去参加比赛。后来还得了奥运会冠军。为什么她能恢复这么快?其实她就用了积极的自我暗示。她白天训练,晚上看自己巅峰状态时的射击录像。她每打一枪之前都闭上眼睛想自己连射10枪,枪枪正中靶心。

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我也用过,因为我小时候很少大声说话,但工作后,偏偏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所以就必须要大声讲话。于是我就去参加了演讲比赛,在上台之前我就积极的自我影响。这种影响最后证明是成功的,当时获得了演讲比赛的一等奖。所以,当你面临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

 

我记得有个故事,两个病人在一家医院照X光时,那个医院的大夫把X光图片弄混了。一个没事的人被诊断成肺癌了,一个是肺癌的被诊断成没有什么大事。半年以后,医院的人发现这两个片子跟底档对不上,就赶紧通知这两个人。结果肺癌被误诊为肺内感染的人活蹦乱跳的。那个明明只是肺内感染被诊断成肺癌的人已经去世了,这就是自我暗示的作用。

要调节情绪就要有积极的自我暗示,但是调节情绪还跟我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你遇到困难,出现消极情绪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宣泄方式呢?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当有负情绪的时候,倾诉是最好的方法。最不可取的是憋在心里反复想。当年美国去越南打了一场仗,很多参加过越战的美国士兵回国后出现了创伤后应急障碍症。而二战时,很多从集中营里逃出来的犹太人,他们的遭遇比参加越战的美国士兵的遭遇恐怖得多,但他们得创伤后应急障碍心理病的人比越战士兵要少的多。为什么?因为美国和越南的战争本身就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这些士兵回到本土也是被人歧视,没有诉说他们噩梦的机会。而那些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有很多机会去讲述当年所遭受的一切的苦难,而且博得了广大人民的同情。所以,心里不高兴了,最好的方法是把它说出来。除了向人倾诉,也可以跑到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再有一种方法就是锻炼身体。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大脑里会产生一种叫快乐素的物质,当你情绪消极的时候,出去跑跑步本身就有调节消极情绪的作用。还有就是建议大家多吃一种水果——香蕉。香蕉也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合成这种快乐素。但拿香蕉当药吃治抑郁症,是不可能的。心理正常的人每天吃一两根,对于我们维持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是有积极作用的。人的情绪在春天最容易消极,春天万物复苏,春风会发出一种类似于次声波的声音,最容易让人心烦意乱。所以春天要多吃点香蕉类的水果。

 

再有我们应该有积极的兴趣爱好。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等。还有一种很好的方式就是自助旅行,不要跟团。二战时英国的首相丘吉尔有个爱好,他喜欢织毛衣。德军空袭的时候,丘吉尔跑到防空洞里织毛衣,这是为了缓解他的压力。

但是有时候并不是说每一种消极情绪我们都能自己能缓解,这时我们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帮助了。心理咨询绝对不是普通人之间的聊天,它是一种专门的技术。心理学界有这样一个笑话,一对青年男女谈恋爱,两人约好见面地点,这个男孩迟到了15分钟,女孩很生气。说你为什么迟到?男孩说对不起,我约了心理医生,结果医生今天有点事,我们晚开始了15分钟。然后大家就说,如果这对情侣是美国人,这个女孩肯定热情地给他男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为什么?在美国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有素质的表现,而且能去做心理咨询,说明他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如果这对情侣是中国人,有可能出现以下场面:这个女孩会很生气,心想你心理有毛病还敢跟我谈恋爱。

这就是中国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觉得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病的。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实际上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协助当事人(注意,我们这里不叫患者,叫当事人)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然后克服生活中的障碍。心理咨询和心理有病是不能划等号的。大家将来觉得需要心理咨询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就像人感冒了要吃药一样,心理有困惑了也要接受咨询和治疗。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你哭它就哭,生活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关键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我们的生活。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722/9008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