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建党95周年 党员风采
景德镇梨树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余梅:“梅”香溢远
2016年07月25日 13:30
说话和风细雨、做事干练利落,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余梅给人的第一印象。担任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以来,她坚持以“党建+”统揽社区各项工作,书写着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朴素人生。
她还荣获“江西省劳动模范实干典型”等称号,梨树园社区也被评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基层宣讲员”讲出“大名堂”
作为一名社区党支部书记,余梅始终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重要位置。她在社区开设“小巷讲堂”,把党的声音和主张传播到社区的千家万户。
据了解,“小巷讲堂”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通过书记带头亲自讲、党员模范现身讲、社区群众互动讲等形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理论宣讲单向乏味、“大水漫灌”的窠臼,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讲好大道理、讲出“大名堂”。社区“小巷讲堂”开讲以来,先后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主题,宣讲30余场次,现场听众达2000余人次。
作为社区“小巷讲堂”的“1号宣讲员”,余梅常说“要给人半桶水,起码自己要有一桶水”。她对理论学习的痴迷劲,同事们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四会议事”议出“和谐风”
梨树园社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物业服务不到位,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居民意见很大。一些居民因此多年不交物业费,物业公司因缺少经费更难服务到位,社区物业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面对问题,余梅没有退缩,她告诉记者,百姓的事情要由百姓自己商量着办,要破解社区管理的难题,就必须拓展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载体,打造基层群众民主协商的新平台。于是,余梅满怀热情入户走访,街头巷尾找人拉话,发连心卡、了解民意、听取意见。渐渐的,社区居民发现这个“没话找话”的社区干部挺实在,逐渐接受了她,主动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
在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的全力支持下,余梅整合社区支部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支部委员会、志愿者协会等四方资源和力量,探索建立了社区民主协商“四会议事”制度。通过定期商议、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各个主体共同参与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格局,困扰社区多年的小区物业管理难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余梅工作室”排解“群众难”
社区居民有困难谁来帮?“四会议事”协商的结果由谁来监督落实?社区往往“想做受限制”,驻区单位“能做没平台”。余梅思考再三,觉得还是要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她决定以“共建”形式整合辖区单位资源,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进社区“小党建”向区域化“大党建”转变。
想用别人的资源为社区办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她不辞辛劳,“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忍受了数不清的委屈。最终,她用真诚换来驻区单位和党员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她依托社区党支部建立了“余梅工作室”,以社区党员为主体,统筹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会爱心公益团体组成服务团队,为居民排忧解难。在余梅的带领下,“余梅工作室”由己及人,共发展身边的“余梅”136名,其中党员86名,共计开展3500多次助人活动或居民服务,先后解决涉及居民用电、用水、用气等17项“老大难”问题,以及160多件居民身边的民生问题。
除此之外,余梅和社区党员干部一道,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新建了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37.6万平方米的小区路灯网进行了重新规划,铺设了专线,安装了197盏LED节能路灯,方便了小区居民夜间出行;建设了全国唯一一座以陶瓷文化为载体的廉政教育公园——德馨园;筹建了300多平方米的社区菜市场……一个个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像涓涓细流汇聚成幸福社区的“温馨港湾”。
责任编辑:王妗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725/9009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