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最新动态

伟大的壮举 不朽的史诗

2016年08月08日 10:32

 

伟大的革命产生伟大的精神。井冈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摇篮。80年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坚持走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形成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2016年2月3日,习近平视察井冈山时说:“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我们要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为题发表了重要讲话。7月18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时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一、立足现实: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事求是是党的兴业之本、革命之基、力量之源。红军长征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光辉典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的魅力在长征的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果说,长征之前,红军遭受挫折;长征本身,红军出于无奈;长征之初,红军面临生存危机,这都是在饱尝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中央领导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恶果。那么,后来红军摆脱危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赢得主动,则是坚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实事求是原则的成功实践。纵观整个长征的全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纠正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正确路线;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每一个战略转变,每一项任务完成,每一套战略运用,都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密不可分。长征中培育出来的实事求是精神,在今天开启的强军兴军新征程中,依然光芒四射。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如心跳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指挥着我们思想行动。实事求是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实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凭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首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中国发展历史实践证明,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我们的伟大事业才会永远向前。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习近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同志强调:“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我们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同志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

二、面向未来: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力量。长征精神是红军指战员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革命理想信念,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指出:“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人的信仰决定人的精神,人的精神决定人的方向;同样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也决定这个国家或这个民族的发展方向。涓涓细流汇聚彭拜江河,点点浪花折射太阳光辉。今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温入党誓言,就是擦亮我们心中的信念之灯、理想之光。中国共产党95年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展现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所蕴含的伟大力量。这种中国共产党所特有的红色精神,贯穿了20世纪的中国,启迪了世界1/4的人口,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所无法做到的。

理想信念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力量源泉。艰险困苦、饥寒挨饿的长征,对每个革命战士都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生死严峻考验。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条件的险象环生,党内分裂主义的干扰,错误路线的诱导,都没能阻挡红军胜利地实现战略转移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红军战士有理想、有信仰,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正是这种坚定的政治信念,点燃了红军的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把广大官兵理想信念凝聚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之下,使红军在艰苦复杂的斗争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昂的斗志,维系和增强了团结,激励红军战胜了强敌和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红军艰难奋战,转战数万里,其根本动力是他们对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抱有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红军将士的头顶上。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干渴饥饿……随时都有可能吞没他们的生命。就是在这样恐怖、危险、生死的环境中,红军将士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赤诚,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将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10万多红军将士为此捐献了自己的血肉之躯。尽管最后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走完了征途,但我们不能单纯从数字上看问题,人牺牲了,他们那种忠于理想、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至今闪烁灿烂的光辉。长征中凝聚而成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实现新时期强军目标中,依然异彩纷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更加需要发扬长征精神,像红军那样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人、鼓舞人,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014年1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人体长期缺“钙”会出现各种病症,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不注意加强世界观改造,不能自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就会患上精神上的“软骨病”。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

三、不怕困难: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跨越了14个省,翻越20多座山脉,渡过30多条河流,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靠的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无论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大撤退,还是色诺芬率领一万名陷入困境的希腊雇佣军撤出波斯,其面临的艰险、蒙受的牺牲、创造的业绩,都无法与中国的长征相提并论。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临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江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茫无际的草地,前有荷枪实弹的堵军,后有铺天盖地的追兵,上有狂轰滥炸的飞机……就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官兵“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靠着红米饭、南瓜汤度过艰难岁月,在苦难中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爬雪山,过草地,涉沼泽,眠雪野,食草根,艰难跋涉25000里,翻越18座高山,渡过24条江河,转战10多个省,终于同总兵力多达100万的敌人苦战杀出了一条生路,化险为夷、转危为安。1965年5月,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时说:“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

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长征中锤炼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中,依然魅力无穷,它激励我们迎难而上,艰苦创业。习近平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016年2月3日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都要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丢廉洁奉公的高尚操守,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关键时刻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然而探索的征途上绝不会畅通无阻,肯定充满着无数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面对艰险,我们是知难而进,还是畏缩不前呢?长征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深刻领会当年红军将士那种战胜困难的毅力和意志,弘扬他们那种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就能获得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献身的勇气和力量,就能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四 顾全大局: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长征是一首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许多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的可歌可泣事迹。首先表现在红军将士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与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行为作针锋相对的斗争。长征中,各路红军围绕着总的作战意图,实行了密切的战略协同和配合,这与国民党军队派系争斗、保存实力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官兵团结是红军团结的基础。红军的物质条件极为艰苦,但官兵平等、上下一致、互帮互爱、同舟共济,表现出任何旧军队都无法相比的凝聚力、战斗力。利用战斗间隙,红军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及宗教界上层人士。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立场一致,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刻,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红军十分重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所到之处,坚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坚强的团结保证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伟大的团结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军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不断促进全国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的大团结,使之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的巨大力量。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学习红军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我军的集中统一和团结稳定,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要切实尊重士兵的人格和民主权利,深入开展尊干爱兵活动,坚决纠正损害官兵一致的各种不良倾向,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要深入地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尊重地方政府,热爱人民群众,巩固和发展军政之间、军民之间的革命大团结,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五、依靠群众:保持人民子弟兵的精神

1921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反复证明一个真理:和人民群众在一起,党始终战无不胜。长征精神的灵魂就是群众路线。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拉家常。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赢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耐心细致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所以,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并依靠人民不断推动历史前进。2012年习近平在当选党的总书记后,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2016年2月3日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指出:“要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六、敌强我弱:发扬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炮火连天,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广大干部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英勇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红军冲破了一道道敌人的封锁线、包围圈,越过了一道道的艰难险阻。乌江宽250米,江水流速达每秒1.8米,无论投下什么东西,转眼就会冲得无影无踪。就是在这前有激流险滩后有追兵堵截的危急关头,红军硬是抢渡了乌江。为夺取泸定桥,红军战士逆流而上,与敌人争分夺秒,以每天120公里的急行军速度,抢先到达泸定桥。当时泸定桥已被敌人破坏,拆得只剩下几根光溜溜的铁索,悬荡在令人头晕目眩的激流之上。22名红军英雄组成突击队、敢死队,冒着对面敌人的火力封锁,攀着铁索,一边匍匐射击前进,一边在铁索上铺门板,硬是把泸定桥从敌人的炮火中夺过来,保证了红军大部队的顺利通过。爬雪山过草地同样艰险无比。夹金山,海拔4500米,山上空气稀薄,天气变幻无常,进到山里,雪花飞舞,红军战士一个个变成了雪人,越往山上爬,路就越艰难,空气就越稀薄,人喘气十分困难。有的红军战士累了坐下休息,就永远没有站起来,有的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地倒下去了。前面的同志牺牲了,后面的同志继续前进,雪山终于被红军干部战士百折不挠的革命毅力征服了。

(作者:驻北京某部记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808/9037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