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大讲堂 2016年度

“求同存异、聚同化异”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2016年08月30日 11:37

 

2016年6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不懈努力”的重要讲话。今天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这个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主要讲四个问题:第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确立;第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所取得的成果;第三、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第四、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确立

2006年,小布什任美国总统期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启动,对话重点侧重于战略和经济层面。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一年举行两次,启动以来先后举行了5次会议。2009年,奥巴马任美国总统时期,中美启动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在多个领域加强交流与沟通,以化解矛盾和增进合作,中美之间建立了多个磋商机制。对话作为两国交流中重要的机制,为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家注意到两个对话的区别在于后者比前者多了一个“与”字,就是前者主要是谈经济问题为主,后者把战略问题也放到了里面。

在小布什之后,美国对中国到底采取什么政策?美国国内出现了两种声音,“鹰派”的观点是对中国实行遏制的政策;“鸽派”的观点是对中国实行接触的政策。这两种政策相持不下。最终奥巴马接受了与中国进行接触的政策。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访华后,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发表《中美联合声明》,美方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美国一直担心自己被排除在亚洲之外,而从地理位置来说,美国本来就不在亚洲,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双方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中方表示,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努力。

 

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对中美关系作了三点定位,一是中美合作应对金融(经济)危机。但是三年之后,美国在不断制裁中国,遏制中国的崛起。二是中美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但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侯变化大会并不成功,关键是由于中美观点不合;三是中美合作共同处理亚洲地区冲突。但四年之后,美国在亚洲不断支持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的主权争端,遏制中国的崛起。为什么会这样呢?美国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21世纪人类最大的事件是中国的崛起,只要中国不犯错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阻止中国的崛起。因此,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战略。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WTO框架下,美国竞争不过中国,美国就想要改变游戏规则,因此主导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美国重返亚洲已经形成了战略理论,美国60%的军力部署在亚太,美国在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驻军,对中国进行一个C型的战略包围,美国现在在做蒙古和中亚国家的工作,希望最终形成对中国O型的战略合围。同时,美国借助亚洲的多边组织东盟对中国实行外交合围。

在这种背景下,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访美,并和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会晤,双方同意加强战略沟通,拓展务实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体来讲就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美国提出中美要努力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在过去500年曾经出现过16次新老大国的对峙,其中有12次是通过战争解决的,只有4次避免了战争。奥巴马表示,坚信美中两国能避免重蹈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发生破坏性对抗的历史覆辙。因为战争的成本太大,谁也不愿意承担这种代价。最后中美达成了共识,和平解决双方的矛盾,管控分歧,中美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正如习主席所说,太平洋足够大,足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不懈努力”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应该从两国人民和各国人们的根本利益出发,朝着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奋力前行。不对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赢,就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则。如果发生了分歧,应该以建设性的方式加以管控,防止两国的关系偏离正确的轨道,要维护两国的关系稳定。双方都知道彼此的底线在哪里,保持清醒,不要碰对方的红线。

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所取得的成果

根据2015年的数据,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5%,美国占22%,两国经济总量占37%以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率达到30%,美国达到22%,两个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达到52%以上。这就说明在全球,尤其是经济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车轮子。中国有13亿人口,有7亿多劳动力,9000多万个市场主体,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巨大的韧性和回旋余地。美国有高技术、金融和人才优势。也就是说,中美之间的合作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双边关系不能够取代的。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到5583.9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5980.7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161.9亿美元,下降6.1%,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7%,提升0.1%。自中国进口4818.8亿美元,增长3.2%,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1.5%,提升1.6%。中美这两个巨大的经济体,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代替的。从1979年到2014年,两个国家的贸易额从当初不到25亿美元,增长到5980亿美元,是中美建交的时候239倍。到2024年双边贸易有望超过1万亿美元。到2022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进口国,为美国提供334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但是中美双边的直接投资落后于双边的贸易。比如,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只有1400亿美元,仅占中国外汇储备的4.3%,占中国GDP的1.3%。而美国对外投资占了美国GDP的20%,双方投资的潜力还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把双边投资协定(BIT)作为一个重点的原因。现在全球达成BIT(双边投资协定)的项目达到3268个,但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大的国家却没有签订双边投资协定。这样双边直接投资远远落后于双边的贸易,这对于进一步发展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滞后的。据中美交流基金会的估算,到2020年,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会达到200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400万个就业机会。目前中国的投资辐射到美国45个州,覆盖美国80%的国会选区,涉及食品、房地产、能源,为美国直接创造了8.5万个岗位。

 

为什么说双边投资比双边贸易更加重要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这一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从过去的谈贸易转向今天重点谈投资呢?因为贸易投资主要是货物贸易,是有形的,而双边投资的谈判更多的是强调无形贸易,比如知识产权、技术、管理、高科技。有形贸易美国是逆差,但无形贸易美国是顺差。由BIT带来的投资,形成的贸易额是美国有形投资的2倍。由于谈判重心的转变,反映了中美两国不仅在贸易上,而且在投资环境、产业结构、投资理念方面的认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叫同舟共济,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同时,这次战略与经济对话还取得了其他新的进展。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叙利亚等热点问题上也保持了有效沟通和协调。

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从过去的汇率问题转向双方怎么共同来化解产能过剩,一共达成了60多个项目,在九大领域取得了100多项成果,总体是达成400多项成果和共识。从具体的成果来讲,人民银行同意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美国,投资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以前是QFII,允许国外投资者筹措美元和港币到沪深股市来投资。这一次是允许美国在中国境外筹集人民币来投资中国的证券市场,投资额仅次于香港的2700亿元人民币。作为交换,美国同意在美国境内成立人民币的清算结算中心,并且指定一家中国银行和一家美国银行来做这个事情,这就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为人民币走向国际舞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中美之间是全球最大的双边贸易,美国成立人民币的清算中心,就为人民币回到中国来,以及人民币走向全世界,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条件,有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去产能方面,中方也承诺削减1.1-1.5亿吨的钢铁产能,今后不再增加新的产能。在气侯变化方面,中美继续贯彻《中美气侯变化联合声明》,美国到2025年,减排26%—28%,中国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顶峰,以后就不会再增加了。同时清洁能源就是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届时,中国将为非化石能源领域提供2.5万亿美元投资机会。

在这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之前,中美之间的合作也是很多的。中美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覆盖1万亿美元的贸易产品,为美国创造了6万多个就业机会。中美同意进一步扩大反恐范围,美国第一次把东伊运确立为恐怖主义,与中国在新疆地区清除东伊运恐怖主义开展国际合作。中美情报机关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方面进行合作,美国承诺查找在美人员腐败的罪证资产,交换证据,打击跨国贿赂,遣返逃犯和非法移民。中美还签订了一些具体协议,包括百度和微软搜索引擎项目的合作,防止慢性病的合作,联合防治雾霾以及建立全球最大的核安全培训中心等。

总体来讲,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概括而言取得了十大成果,这十大成果不仅将影响中美两国的关系,还将影响世界的未来。第一,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再一次确认。第二,中美不应重蹈修昔底德陷阱,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第三,美国重申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同时中美BIT双边投资取得了重大进展。第四,中国投资将来不应该被区别对待。第五,美国支持人民币加入SDR。第六,中美防务合作,美已正式邀请中国参加2016环太平洋军演,中方确认参演。第七,中美在亚太问题上进一步对话。第八,中美发表了三个气侯变化联合声明,推动《巴黎协议》的实施。第九,中美进一步扩大反恐合作范围。第十,中美在网络安全方面取得了共识。

中国75所高校接待了1.2万个美国学者,中美之间有240个友好的省、州和城市结成友好城市。现在每天中美之间每17分钟就有一个航班在起降。目前有49万中国年轻人在美国学习,有10万美国年轻人在中国学习。在去年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中国承诺未来三年将资助中美5万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去学习。到2020年,美方努力实现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中文的目标。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将造福于中美两国人民。

 

三、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

第一,美国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最近,国际金融大亨索罗斯讲,中国对全球的威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中国的崛起对西方主导的现有世界秩序是一个威胁。2、中国的外交被视为开始具有侵略性。3、中国经济下行导致国内各种矛盾浮现。4、中国在经济和金融监管方面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方面出现了重大的失误。

第二,美国通过与多国签订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挑战中国。2016年2月4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12个国家在奥克兰正式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协议,TPP成员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40%以上,超过了欧盟,覆盖全球人口13%。相互之间将对近1.8万种类别的商品降低或减免关税。TPP签约国将减少购买中国的商品,因此TPP明显是对着中国来的,也就是说,美国和中国在争夺亚太经济贸易的规则制定权。

TPP和WTO最大的区别是什么?WTO是尊重国家主权的,而TPP是超越主权的。比如加入TPP后,当一个国家和在这个国家的别国跨国公司发生矛盾纠纷的时候,不由这个国家的法院来裁判,而是要交给国际法庭判决,国际法庭在哪儿呢?在纽约。我们知道TPP这个谈判既有国家,同时更多的是跨国公司,TPP顾问委员会80%以上是跨国公司财团的律师,这个协议就是他们起草的,然后将来打官司又由他们来判。那么那些签约的国家,就失去了国家的主权。

中国国企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TPP的第17章专门有一个国企在全球经营的详细规则,在国企和私企竞争的时候,对国企做了很多限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国企也很多,但美国给这两个国家的国企一个缓冲期。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中国申请加入TPP,美国会给我们这个缓冲期吗?

加入TPP将有可能使12个成员国的GDP提高1.1%,谁获得的经济利益最大?美国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因为美国获得了制定规则的权力。从短期来看,越南获得的经济利益最大,加入TPP可以使越南在未来10年拉动GDP增长11%,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十几年前就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经是贸易互通,所以这些国家获得的经济利益不如越南大。联合国有一个统计,TPP对12个成员国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国家是不利的。其实只有成员国的资本家是获利的,而对工人是不利的,所有成员国将损失77万个岗位,美国也将失去44.8万个岗位,对于没有参加TPP的国家,其损失就更大了。欧洲发达经济体GDP因此减少3.77%,损失就业机会87.9万个,中国和印度也将面临445万个工作岗位缩减。TPP会造成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巨大的不平等。也就是说,TPP是以损害其他国家以及工人的利益来取得跨国公司的利益。TPP对中国的潜在影响是什么呢?央行有一个计算,TPP具体实施之后,将使中国GDP损失2.2%,中国对外贸易将受到巨大的压力,使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去产能面临巨大压力,也会加大人民币国际化的压力,加大地缘政治的冲突。

我们再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这是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若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TPP和RECP之间很多地方是竞争关系。有些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日本,既参加了TPP的谈判,也参加了RECP的谈判,而新西兰、澳大利亚既是RECP的成员,也是TPP的成员,这就为RECP和TPP之间的互相沟通创造了一个基础。TPP的贸易自由化程度高于RECP,TPP自由贸易水平是95%,RECP只有80%。但RECP也有自己的优势,贸易额大,参加国多。比如韩国认为参加RECP比加入TPP的贸易量更大,所以选择加入RECP而不是TPP。

北京APEC会议启动亚太自贸区(FTAAP)进程,美国主导的TPP是一个排他的组织,而中国牵头的FTAAP是一个包容的组织。这样,中美就为亚太地区自由化规则的制定权展开了竞争。

美国给中国企业发展和投资设置障碍。在中美第八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国要求美国给中国的电子金融企业、文化和电信企业发放许可证。美国对这些企业有一个限制,就是国有股份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同时美国对中国投资实行一票否决,一共有十几个投资委员会,只要有一个不同意,中国就无法进行投资,这就加大了中国在美国的投资障碍。美国希望中国加大对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如果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能够谈判成功,这对两国来讲都是巨大的利好,能够发挥两国各自的优势,中国可以发挥先进装备制造业包括高铁、核电、卫星的优势,美国则可以发挥其高科技服务业的优势。如果中美BIT能够谈判成功,下一步中美之间就可以建立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区(FTA)。如果在2025年,中国和美国达成自贸区,中国对全球的出口将会增加10%,美国对全球的出口将会增加3%,双边贸易将增加14%左右,中国的GDP将可能提高2%,美国可能提高1%。

第三,美国批评中国产能过剩。在这次战略对话中,美国财长雅各布·卢批评中国的产能过剩导致全球市场扭曲,腐蚀世界经济的增长。这句话说的过头了。中国的产能过剩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中国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第一位就是去产能。

第四,美国不遵守WTO贸易规则。中国加入WTO时有一条规定,2016年中国将自动成为市场经济国家,但美国现在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对中国进行反倾销、反补贴,主要根据就是非市场经济规则。

第五,中美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分歧。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美国对人对己采取双重标准。美国认为在政治主权上从事间谍活动是合法的,从事商业间谍活动是非法的。美国对其他国家间谍活动是合法的,其他国家对美国进行间谍活动是非法的,这就是霸权了。斯诺登事件已经充分说明美国不仅对中国从事间谍活动,而且对盟友德国、法国、日本都从事间谍活动。

第六,政府换届使中美关系存在不确定性。2016年11月,美国要进行总统大选,无论民主党的希拉里还是共和党的特朗普,下一任美国总统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什么态度,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将来的美国政府还能不能继续中美上一届政府达成的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第七,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矛盾尖锐对立。美国不承认中国的核心利益,不承认“九段线”,不承认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国认为领土问题,既要与国际法律为准,更重要是以历史为准,美国认为历史不能作为解决领土争端的根据。中国在领土问题上寸步不让,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有权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和合法正当的海权权益。中方不接受菲律宾的仲裁立案的立场没有变,也不会改变。如果美国坚持选边站,我国下一步就可能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划设防空识别区是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中国是不是要划设南海防空识别区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特别是面临的空中安全威胁程度。

四、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习近平主席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讲,中美两国要增强两国互信,要积极拓展两国互利合作,要妥善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要就亚太事务加强沟通和合作,要厚植两国人民友谊。具体来讲,我认为有这么几点需要强调:

第一,要加强中国的军事力量,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奠定战略基础。从军事上来讲,美强我弱,是一个客观事实。美国军费超过全世界第2名到第9名的总和,是中国军费的4倍。强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基础。按照目前的统计,全世界的核武器可以摧毁世界500次。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对全世界人民将是一个灾难,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中美要在战略上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国不跟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第二,做好外交斗争准备,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创造和平的环境。具体来讲,就是对G7国家,中国保持中立;在G20,中国不当头。在20国内部团结大多数,美国用东盟大国来制衡中国,但东盟不是铁板一块,柬埔寨、老挝、泰国支持中国的南海立场,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发表声明支持中国在南海的立场,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必将失败。

要区别对待美日联盟。稳美制日,对美国谈而不动,斗而不破。中国的发展对美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美国用日本来制衡中国,同时用中国来制衡日本,这是美国的外交战略。日本极力想拉美国下水,以获渔翁之利。我们要把握住这一点,远交近攻。

要争夺国际知识产权的话语权。中国在高铁、核电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中国不仅要和亚洲国家一起制定亚太地区的贸易规则,同时还要争夺知识产权的话语权,加快RECP的谈判进程,最终达成亚太自贸区,制衡美国主导的TPP,与全世界人民一起来制定有利于全世界人民的贸易规则、经济规则、军事规则。

 

第三,要重视美国国会议员,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创造政治条件。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总统个人的意见倾向当然重要,但由于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所以也不能对美国总统的政见寄予过多期望,还要重视美国国会议员。我们要思考如何让那些国会议员更加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样他们制定出来的政策才可能更加符合两国的实际需要。

第四,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做好美国人民的工作,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夯实民间基础。中国要加强地方和地方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大力发展民间商贸关系,加强民间往来,使美国人民充分认识到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对美国是有利的。同时,要引进留美高级人才,中国现在有40万留学生,有60%在美国上学,中国留学生占美国留学生的25%。但3/4的中国留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后仍然留在美国不回来。我们要想办法吸引他们回国,同时吸引美国的顶尖人才到中国来服务。还要调动国内社会力量参与中美博弈。

 第五,改革开放,增强国力,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奠定物质基础。现在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不出意外的话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是一个必将发生的事件,但中国人均GDP超过美国却难实现。客观上讲,中国在经济、金融、科技、人才、教育、军事领域和美国还存在很大差距。全球500强一半来自美国,全球20个最强的产品美国占了19个。中国占多少?我们要承认这个差距。中国要加快国企改革,和美国竞争,关键是企业,中国的国企对中国经济崛起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国企目前面临着效率低下,产能过剩,资源配置浪费等问题。也就是说,国企改革是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企业基础。还要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要加强战略资源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全世界第一,但是美国外汇储备几乎为零。美国不储备外国的货币,美国储备黄金。美国黄金储备占全世界黄金储备的73%,黄金储备的世界平均水平是10%,中国只有2.5%,我们也要做好黄金战略储备。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李颖)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830/9076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