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G20峰会彰显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的文化魅力
2016年08月30日 16:10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于9月4日在堪称中国最美的地方杭州召开。这次峰会把“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主题,发展中国家瞩目,发达国家瞩目,全世界为之瞩目,彰显了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的文化魅力。
早在2013年9月莫斯科第8次G20峰会上,出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首次出席峰会的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国要放眼长远,要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并特别指出,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3年过去,这次杭州峰会鲜明把“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主题,是中国主张、中国理念、中国政策的继续和再拓展,凸显着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的鲜明文化元素和文化色彩。
首先,凸显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的本质和要义。其精髓在一个“合”字上,合则为一,不合则天人对立。无论微观的日用事理,还是宏观的变化秩序,要想获得自由,都必须适应或顺应自然。落实在人类社会发展上,世界本原应是顺应自然的七彩的,而不应是被现代工业文化所取代的统一为灰色的;在发展道路上,应当是各具特色的,而不是将单一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强加于人的。这次G20峰会把“创新”作为首要,正是“天人合一”宇宙观在当今世界的一个新运用、新契合。这个“创新”,是指创业、科技创新、创新经济以及创新体系。它是一种站在全球角度构建的能够相互支持、共促发展的创新氛围和标准,而不是把一国标准推广到国际市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天人合一”宇宙观,历尽辛苦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并信心满怀地作为自己的主流价值观毫不动摇地秉持,所昭示出的是一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为世界各国不盲目照搬西方发展模式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其次,凸显了“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协和万邦”,是今日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的一个基本准则,既有拥抱世界的眼光,更有和谐世界的胸襟,是一种大国气象和王者风范的折射。现代考古成果表明,大约距今六七千年前后,中华大地就已经逐渐繁荣起来。上古时中国部落众多,正所谓“诸侯万国”、“天下万邦”。诸多部落诸多人口,相对集中地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许多部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正是得益于“协和万邦”的整体和谐观,牵引了中华民族在涵化、融合中建立起“大一统”的国家。纵观当今世界,由于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迅猛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俨然成了“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共同利益变得越来越大,需要携手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互相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某种意义上讲,世界已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不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任何国家的行为不仅事关自己,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这种互相依存的世界格局,为中国倡导“协和万邦”,张扬融合发展、和谐发展的文明基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阔舞台和空间。这次G20峰会,中国主张把“活力”作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协调目标,共同商讨改革发展大计,提高世界经济抵抗风险能力,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既是在全球经济运行风险挑战面前保持全球经济发展的清醒选择,也注定将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治理进程的主要协调者。也正如许多外国朋友所点赞的那样,从面向世界到走向世界,再到融入世界,当下的中国真正做到了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共振。
再次,凸显了“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和而不同”,是中国政府处理各种关系包括国际关系的基本方略,也体现着牵引中国国家发展道路的哲学理念亦即社会观。史学家钱穆曾把中国的秦汉王朝与西方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作过一个形象比喻,他说罗马帝国就像一个屋子里面悬着一具巨大的灯,而秦汉就像屋子里的四周有很多的灯互相映照。罗马帝国是用强光征服各地,但是只要这盏灯一灭,整个屋子都暗了,而秦汉这些光亮是各地融合起来的,只灭一盏灯,其他灯仍然亮着。罗马帝国曾经与秦汉帝国匹敌,但它很快就灭了,秦汉帝国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作为一个民族还是延续了下来。古老的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文化和种族之间的张力中,生生不息、延绵不绝,成全了大国的格局和风范。在全球价值链的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实现单独发展,任何区域贸易小集团效果也不可能长久。这就要求世界各国必须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自觉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实际有效的行动去除发展藩篱。这次G20峰会,中国倡导“联动式发展”概念,以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前提,通过G20政府间合作,促进全球统一市场平台,推进全球自由贸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动势态。这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个自身发展经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更需要中国。”这里,体现出中国对打造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心,彰显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第四,凸显了“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人心和善”,是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的精髓。几千年的中国社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是儒学,儒学的精髓是“仁”,是“爱人”,是“亲亲为大”。推及到社会,就是倡导和笃行“人心和善”,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要推广到爱天下人,以仁爱之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理念,我们今天解读至少应有两层含义:一是兼济天下、泽及天下,让天下人得到好处;二是与天下人和平相处,以高尚的道德影响和改变天下。正是在这个视角上,中国在这次峰会上倡导“包容性发展”,秉承的是中华民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优秀品质,体现是“要为人类发展有较大贡献”的博大情怀。包容性发展,着眼点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让增长的成果惠及全球的各个角落,促进公平公正,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要害是利益融合,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培育普惠各方的全球大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包容性发展,说到底就是主张“大家的事大家办、世界的事各国一起办”,努力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发展,始终秉持和平发展、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处于全球价值链不同位置上的国家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共享发展机遇的包容性增长、共存共荣的大格局。这既是一种深入中国人民骨髓和血液的文化理念,更是一种大国胸怀和精神境界。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次G20峰会,不仅对世界经济走势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世界政治及安全局势也有重大影响,注定将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瞩目。今日之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营造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我们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系、根本愿望所在,也是团结凝聚全体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最大公约数。这次G20杭州峰会,是一个窗口、一次检验,世界可以通过这个窗口了解中国对世界的态度,感受中华文化元素的魅力。同时,这次峰会对于中国也是一个发展机遇,借助这次检验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给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中国杭州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期待着彰显中国文化元素的G20峰会精彩亮相!
(作者于永军:原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副部长、陆军大校、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于川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830/9077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