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大视野 政治

刘作翔:正确看待学术研究的超前性

2016年09月05日 15:02

 

大凡学术研究,都有一个任务和使命,就是领实践或政策之先。要做到这点,就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的超脱性和前瞻性,即超前性,处理好几个关系。这几个关系,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者,还是对于学术载体,都是很重要的。

如何看待政治性和学术性的关系

学术研究同新闻媒体的宣传是有区别的,新闻媒体的时效性特别强,影响力也很大。新闻宣传有时候喊喊口号;但是据近年的观察,学术研究也难免存在喊口号的现象,这与学术研究的旨趣相去甚远。针对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提高质量和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用心、用情做,让群众爱听爱看,不能搞假大空式的宣传,不能停留在不断重复很空洞政治口号的套话上,不能用一个模式服务不同类型的受众,那样的宣传只会适得其反。”这就涉及到政治性政策性问题如何转化成一个学术问题。例如,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的命题:法治中国、依法执政、民主建设、人权保障、司法改革,等等,这些命题对中国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都面临着如何深入和细化的问题,每一个命题都包含无数可以分解的、可以细化的问题。再比如,人权是一个高度抽象和高度概括的概念,在法律里面,人权分为无数个具体的个人权利,通过许许多多的个人权利体现出人权的发展进步。像这样的问题需要很好地细化,需要做深入地研究,不能简单陈述文件的结论。

如何看待基本理论和对策研究的关系

中国的智库近两年可以说是飞跃式发展。对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这就涉及对策问题和基本理论的关系,学术如何处理基本理论和对策问题关系。对策问题要讲清楚,没有基本理论是不行的。例如,去年热炒的福山的观点,就涉及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福山有个排位:排在最前面的、最优先的是政府的高效,一个有效率的政府;其次是法治;民主排在最后。这样的排列有人认为比较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好像为中国的发展找到了理论依据。福山的理论是实证的结论,他说这样一个排列是通过对国际上一百多个国家的考察得出的。但他的理论在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上是割裂的。我们在很多年前研究过民主与法治的关系,这两者是分不开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我们对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判断,即法治离不开民主,民主也离不开法治。但是他把民主和法治割裂开来。像这样的问题就涉及民主与法治的基本理论,我们要不要去深入地研究?离开法治的民主是什么民主?“大民主”就是离开法治的民主,这是有实践教训的。离开民主的法治又会是什么样的法治?离开民主的法治就会导向法西斯专制和独裁。这都是基本理论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看待价值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具体讲,如何看待所谓的“学术的技术主义路线”?有位学者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现在的学术研究中人文价值理念在衰落,走的是技术主义的路线,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别的学科我不敢妄言,但以法学学科为例,法学学科是技术性特征极强的学科。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规范化,而规范化除了它的价值性外,最大的形式特征就是技术化。法律有其价值,法律的价值是在立法的过程中体现的,且立法过程本身就是将价值要素技术化的过程。在去年中国社科院召开的一场社会科学国际论坛上,有一位波兰教授讲罢工问题,我问他一个问题:罢工权到底是个体的权利还是集体的权利?他说这是很复杂的问题。在宪法层面,每一个权利都是个体权利,但是罢工这种权利特别有意思,它必须得通过一种群体的行动才能产生力量。他提出了合法罢工和非法罢工的分类。中国劳资矛盾等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是客观存在的,这是需要我们正视的社会现实问题。我们不是说罢工权有多好,我们也看到在国外,老百姓对罢工也很恼火,铁路停运,航运停止,整个社会一片瘫痪。印度曾发生医生罢工导致40多名病人死亡的事件,因为手术不做了,最后警方逮捕了40多位医生,因为罢工事先没有打招呼。罢工有很多的限制性的条件,这涉及了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非法的,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是不是技术化的?价值问题最后要落实,就要进入技术化过程。因此,对所谓技术主义的批评,是不是切中了中国学术的要害?中国是不是技术主义走到位了?很多问题的落实要靠具体的标准。环境和噪音污染就是噪音分贝问题和污染度问题,就是一个标准问题,在这方面中国的标准化是远远不够的,标准化是什么,就是一种技术主义。当然,我不是对技术主义有多么钟情,或对技术主义作辩护,而是说当我们批判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深入了解其中到底包含了一些什么核心要素。这个问题涉及中国学术的发展走向问题。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学者特聘教授)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905/9085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