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化博览 博古通今 独家讲稿

张小锋:成语背后的故事——三令五申

2016年09月07日 09:24

 

QQ截图20160824101447

张小锋 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视频:http://www.71.cn/2016/0907/908853.shtml

专辑:http://special.71.cn/160530-8/

有一幅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对联,原文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一副非常励志、极富正能量的对联,它出自清末一个大才子之手,对联中蕴含了两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按历史顺序为:卧薪尝胆、破釜沉舟。卧薪尝胆讲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之间的竞短争长和命运沉浮。

吴越两国所在的江苏、浙江一带,在春秋时还是蛮荒之区,人口稀少,土地未辟,其人民文化程度虽低,但勇敢善战。

吴的国君姓姬,其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史称吴太伯。吴的基业传到了吴王寿手上,吴国开始强大起来,开始和南方大国楚国攻伐、争强起来。

公元前514年,公子光(阖闾)在楚国亡臣伍员伍子胥、刺客专诸等人的帮助之下,杀死了吴王僚,自立为吴国的国君,即吴王阖闾。紧接着,又派刺客要离杀死了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坐稳了江山。

 

吴王阖闾杀吴王僚自立的手段虽然有点残忍,其赶尽杀绝除掉侄子庆忌的做法也未免不够仗义,但是其治理吴国的能力还是满好的,值得点赞。《吴越春秋》记载:“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阖闾在位期间,任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励精图治,攻楚伐越,颇有一番气象。

伍员,也叫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因受太子少傅费无极谗害,其父亲和哥哥伍尚均被楚平王杀害。为了活命,伍子胥死里逃生,逃出楚国,经历千难万险,来到了吴国。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生卒年不详,本为齐国人,但因齐国内乱,吴王阖闾正是用人之际,求贤若渴,于是孙武离齐入吴,“善为兵法,避居深巷”,后被伍子胥发现。伍子胥得知孙武是一位军事奇才,有“折冲销敌”之能,在连续七次推荐后,孙武终于得到了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的机会。

《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入宫见吴王阖闾的过程:

孙武带着自己的兵学名著《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闾。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能否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问女兵们:“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齐声回答说:“知道。”孙武接着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

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

也就是,孙武把一切军规要求讲清楚后,又设立了处罚规定,即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但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正坐在高台上兴致勃勃地看热闹,忽然看见那两个宠姬被押出去斩首,大吃一惊。他做梦也想不到孙武会这样认真,就马上派人跑去对孙武求情说:“我已经知道将军是很能用兵的了。但是,要是没有这两个女姬,我吃东西都没味了,睡觉也睡不香了,请不要杀她们。”孙武说:“将军统兵在外,即使是君王的命令,有时也可以不听从。”他不理会吴王的求情,坚决把两个美姬斩了,同时另外任命两位宫女做队长。

 

此时,宫女们下坏了,个个面如土色,他们明白了孙武不是跟他们闹着玩的,而是不小心,脑袋就要搬家啊。孙武再次发令时,所有的宫女再不敢再当作儿戏了,整齐认真地操练,鸦雀无声,进退跪起,都符合规范要求。

不久,孙武向吴王报告说:“军队已经操练完毕,请大王下来检阅。您可以随心所欲地指挥她们,即使是命令他们赴汤蹈火,也不会违抗命令了。”吴王因为刚刚失去两个宠姬,正在痛心后悔,无心理会孙武,就冷冷地说:“寡人知道你很会用兵了,你到驿馆中休息去吧。”孙武见此情景,就没好气地说:“大王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言下之意,就是说吴王阖闾喜欢人才只是叶公好龙,做做样子罢了。

尽管如此,吴王阖闾还是很赏识孙武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后来还是任命他做了大将,统率吴军大破楚军,一直攻入楚国的郢都;吴国威震中原,成为崛起的东方的霸主,连晋、齐等大国也甘拜下风。

《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记载与《史记》大致相同,唯有不同的是,《吴越春秋》记载孙武“吴宫教战”的人数更多,是选取了三百名宫女,并且“令三百人皆被甲兜鍪,持剑而立。”想想看,三百名宫女披坚执锐,也是吴宫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蛮拉风的。

这就是“三令五申”的来由。后来人们把孙武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再三命令、反复告诫的意思。

当然,有学者指出,孙武“三令五申”“吴宫教战”的故事只是一个美好的军事寓言而已,不可能实有其事,它反映了孙武“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军事思想。但是,《史记》、《吴越春秋》两处都这样记载,恐怕也不能随便否认此事发生过。

宋代曾公亮撰写的《武经总要》一书中记载了“三令五申”的具体内容。“三令”,一令观敌人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耳目;三令举斧钺,以宜其刑赏。“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钺。由此可见,“三令五申”实际上是军队中训练士兵的必要内容,是士兵在战争中和军事行动中必须明确执行的作战原则。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907/9088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