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纪念故事
不忘初心再长征:在长征路上找寻前行力量
2016年09月18日 09:54
从前,波澜壮阔的长征史,对我来说只是浓缩在课本上的铅字,它如此熟悉却又遥不可及。8月6日至14日,我作为“不忘初心再长征”采访组成员赴湖南、广西重走长征路,才第一次真正去认识和触摸这段历史。
历时八天的采访,我们辗转两千余公里山路,踏访了桂东县、阳明山、通道县、桑植县、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等革命老区,寻访到老红军、史志专家、目击群众、革命后人等四十余人,从他们的口述中和实地感受里,我被长征历史震撼着、感动着,感召着。
采访中用实际行动和长征历史同频共振
8月7日,我们采访组到达第一站——湖南省桂东县寨前圩镇。也就是在82年前的这一天,红六军团9700余名将士从从江西遂川出发,一路连打带冲,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摧毁20余座碉堡,平均每天行军百余里,到达桂东县寨前圩镇。
盛夏酷暑,头顶烈日,我们在当地老人黄汉尤的指引下,为了找到当年红军歇息的河滩,行走在杂草丛生的废墟里,蚊虫把我们的小腿叮咬得生疼。黄汉尤告诉我们,红六军团的将士当晚留宿寨前圩,为了不惊扰百姓,就是睡在外面的大街上。南方溽热潮湿,地上蚂蚁随处可见。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在长途行军之后,疲惫的红军将士是怎样席地而睡。
在永州阳明山采访时,我们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重走红军上山的小路。海拔1600米的阳明山,山高路陡,我们沿着石板路小心翼翼地行走,脚下稍有一滑就有滚落的危险。阳明山史志办研究员袁大忠告诉我们,红军当年上山时,连这样的羊肠小道都没有,是在农民向导的带领下硬走出一条路来。
永州史志办副主任桑亚平告诉我们说,红军有‘飞毛腿’之称,一日行军百里,部队每天休息不足三四个小时。渴了就喝口生水,饿了就嚼口生米,累了就睡在路边。同样,在历时八天的采访中,我们采访组每天都穿行在不同的山间丛林,每天少则跑四五个小时的路,多则跑十几个小时的路。每次俯瞰山间丛林,我就在想红军将士是有着怎样的铁脚板,才能生生走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在这次采访中,我们脚踏实地沿着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时,我才品出“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句话中的滋味。
聆听英雄故事接受长征精神洗礼
这次采访之行,我们听到太多壮烈的英雄故事,这些故事震撼着我,洗礼着我。
在湘江战役的采访中,红34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突围时腹部中弹被俘,在押送途中,陈树湘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的故事震颤着我。
在兴安县湘江战役纪念馆,我们看到一处近20米长、高2米多的墙上密密麻麻写满烈士的名字,仅江西兴国县就牺牲近万人,由闽西宁化、建宁、连城参军的红34师有6000名烈士牺牲在湘江边。伫立在纪念墙下,凝望着这些名字,我热泪盈眶,就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深刻内涵。
在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采访时,我们聆听了独臂将军贺炳炎的故事。长征途中,担任师长的贺炳炎一条胳膊被打断了,半个身子被鲜血染红。他挺到了战斗结束,因为流血过多而昏迷。在一个小村子里的打麦场上,卫生员抬了个大凳子,用绳子把贺炳炎捆在凳子上,什么麻药都没有,踩着贺炳炎的身子,用锯木头的锯子为他截了肢。在场的贺龙从凳子底下的一摊脓血里扒拉出一些东西。后来做战斗动员时,贺龙从怀里掏出手绢打开说:“同志们,这里面是你们师长的骨头渣!”
就像贺龙捧回的那几块骨头渣,这次采访之行,我们在历史的碎片里,寻找我们的根和魂。在一个个的英雄故事里,我们采访组成员一次次被革命先烈超越常人的意志所震撼。这种震撼,直抵我们灵魂深处,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宣传长征精神的责任使命感召着我
在这次采访中,我们走访了7个革命老区,由于地理条件等原因,这些革命老区目前很多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在张家界市桑植县,我们看到有些村子还没有通公路,当地群众经济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但革命老区人民的爱国爱党热情感动着我们。
在贺龙的故乡桑植采访,我们得知解放前的桑植,是一个“赤色”的桑植,一个不到10万人口的县,就有2万多人参加红军、游击队,2万多人参与后勤供应,1万多人壮烈牺牲。著名的红色歌曲《十送红军》正是源自桑植县。
桑植县史志办研究员向佐柏身患糖尿病,体重只剩下九十多斤,他出行已经有些困难。但当听说我们“不忘初心再长征”采访组要来,他拖着病体给我们讲解了两个多小时。他说:“我们这里虽然穷,但人心眼都很好。你们是从中央媒体来的客人,我想你们的影响力还是大。所以,虽然我身体不允许,但我还是坚持来了,为的就是能将我所知道的长征历史传播出去。”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已经过去80年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长征?80年后,我们为什么要重走长征路?为什么各大媒体要一遍遍的去重新挖掘长征故事,宣扬长征精神?在这八天的采访中,我找到了答案:长征精神是一个民族、一支军队和一个国家的精神内核,长征路上里蕴含着我们血肉和灵魂。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想我们就是宣传队,也是播种机。重走长征路,我们就是要把长征精神宣传出去,把它播种到每一个受众的心灵,让它成为我们的精神信仰和前行的动力。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918/9101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