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大讲堂 2016年度

在历史性考试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6年09月01日 09:29

 

2016年,我们是在国内外形势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和考验的历史条件下迎来党的95岁生日的,非同寻常。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即“七一”讲话),号召全党在历史性考试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样非同寻常。这篇重要讲话,必将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充满信心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胜利前进。

一、从党的历史上几个重要的“七一”讲话说起

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首先要了解“七一”这个党的生日的由来和“七一”讲话的重要性。

我们每年都在7月1日,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活动。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成立的。由于革命斗争的严酷性,许多重大历史活动当年没有能够记录和保存下来,这次大会究竟什么时候召开的,参加会议的代表在回忆中只记得是7月份召开的,而记不起具体的日期。因此,在延安时期,党中央就把7月的第一天,即7月1日,定为党诞生的纪念日。

根据党史工作者的研究,1936年6月23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的决定》。当年,共产国际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1937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周恩来作《十六周年的中国共产党》的报告,开创了在7月1日进行党员教育的先河,但报告没有提到党诞生的具体时间。1938年,抗日根据地要举行纪念建党17周年的活动,当时在延安的一大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人。他们回忆一大是7月份召开的,但确切的日期记不清了,于是就商量将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毛泽东在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指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6月24日,中共中央据此发布了《关于中共十七周年纪念宣传纲要》。1941年6月,在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廿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中,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延安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举行了纪念建党20周年活动。这是我们党把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的由来。

党的生日确定了下来,但当时正在进行艰苦的抗日战争,而且7月1日和7月7日抗战纪念日相距太近,因此在1941年后主要是纪念抗战,有时也把两个纪念联系起来,也是以纪念抗战为主。一直到抗战胜利后,还是如此。解放战争开始后,1948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关于纪念“七一”和“七七”的通知》中,把重点放到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7周年上来,并且要求党的干部和活动分子学习党的历史,学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为纪念党的28岁生日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发表的第一篇“七一”纪念文章。这篇文章论述了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回答了当时党内外、国内外关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意义非同寻常。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生日纪念活动越来越规范。1951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纪念建党三十周年时党旗样式的通知》,规定“一律采用红旗加镰刀锤头,不必在旗上加‘中国共产党’等字”。6月27日又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在纪念党的成立大会上奏乐唱歌的指示》,规定“如果奏乐时,应先奏国歌,后奏国际歌。并可在临散会时,唱国际歌。”以后,各地各个党组织组织纪念活动在这些方面就有了基本的规范。

党中央举行党的生日庆祝大会,主要是在改革开放后。也就是在建党60周年(1981年)、70周年(1991年)、80周年(2001年)、90周年(2011年)举行过四次庆祝大会;另外在建党75周年(1996年6月21日)举行过一次座谈会、78周年(1999年6月28日)结合当时正在开展的“三讲”举行过一次座谈会,在建党85周年(2006年6月30日)举行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这七次庆祝活动,当时的党中央主席或总书记都发表了重要讲话。需要注意的是,党中央召开党的生日庆祝大会或座谈会,都不是例行的纪念活动,要么是结合“三讲”、“先进性教育”这样党的建设重大活动进行座谈或总结,要么是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关头进行动员部署。但凡党中央在7月1日召开庆祝大会,中央领导人发表的重要讲话都是下一年要召开的党代表大会的思想政治准备。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第一次在“逢五”的7月1日召开的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刻发表的,加上明年又是党代表大会年,意义非同寻常。正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学习通知中所说的,这篇重要讲话的内容是“一个回顾、三个深刻”,即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明了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对重大国内外问题的原则立场;主题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字;性质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所以,我们要按照中办通知精神,认真学好这篇重要讲话。

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主题。“不忘初心”要学好党史,“继续前进”也要学好党史。

对于中国共产党95年来所走过的路,应该怎么认识、怎么评价?这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5岁生日的时候,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四个方面,对我们的党史作了极其重要的论述,应该逐段逐句认认真真学习领会。

 

首先,强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的历史学习和研究,他的党史观是大党史观,总是把党史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去认识和定义,把党史放到人民的探索和奋斗的历史中去认识和定义。他说过:“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也就是说,95年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历史。这样来定义党史,把党史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历史中去考察,可以更好地认识党史,包括能够更好地认识党的历史上的成就和失误。他还说过:“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这样从人民的探索和奋斗史、从党与人民的关系来定义党史,可以更好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性质和贡献。

在这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讲话中,他一开头就饱含深情地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和近代以后在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的双重原因下,使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讲起,从中国人民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奋起抗争讲起,讲到1921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诞生了。结论是一个“开天辟地”、三个“深刻改变”。这就是: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什么说是“开天辟地大事变”?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第二,强调中国共产党在95年历史性考试中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5年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用“跨沟坎”来作比喻。他说在95年里党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联系整篇讲话最后的结束语来读这句话,可以理解得更深刻一些。在结束全篇讲话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把我们这95年历程称为“历史性考试”。“进京赶考”是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的时候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重上西柏坡时还说过“‘赶考’远未结束”。“跨沟坎”就是“考试”。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性考试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浓墨重彩地讲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及其带来的三个“伟大飞跃”。这就是:一、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三、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社会生产力、社会活力、人民生活、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变化,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与此同时,还要重新强调一下:必须把这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及其带来的三个“伟大飞跃”,同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经历的一个又一个严峻考验联系起来,认识到我们取得的进步来之不易。

第三,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对于中华民族的深刻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虽然只有95年,但是这不寻常的95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三个“新的蓬勃生机”,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深刻意义。这三个“新的蓬勃生机”,就是:(1)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2)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3)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记得毛泽东在1920年11月25日写给向警予的信中,曾经描述过当年湖南为代表的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他感叹地说:“教育未行,民智未启,多数之湘人,犹在睡梦。号称有知识之人,又绝无理想计划。”“政治界暮气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涂,可谓绝无希望。”这种“犹在睡梦”、“绝无理想”、“暮气已深”的精神状态正是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的社会面貌。但是同样在湖南,在共产党领导下,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发生了,用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话来说,“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什么叫“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就是解放了思想,开启了民智;就是解放了人民,使他们从睡梦中惊醒并以主人翁态度踏上社会变革之路;就是解放了知识分子,使他们从理想的困惑中走出来,懂得了为人民奉献才是知识大可以用武之地;就是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并以急风暴雨之势冲决暮气已深的政治,把剥削阶级的特权打得落花流水。讲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这就是最深刻的历史意义。

我们注意到,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以95年对比5000多年、对比500年,再以95年中的60多年特别是“短短30多年”来对比5000多年,就是这么悬殊而又强烈的数字对比,让人们体会到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在今天为什么充满蓬勃生机,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焕发出来的。

 

第四,强调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历史对于我们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95年走过来,苦难辉煌,筚路蓝缕,很不容易。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重温党的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些什么启示呢?

历史可以启迪今人和后者。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中,论述了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三点启示。这就是他说的:(1)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2)历史告诉我们,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3)历史还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这三点启示,概括地说,就是:没有一个具有先进性的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悲惨的历史命运,我们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没有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就;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道路和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就没有今天的辉煌,我们要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自己的正确选择和正确决策。

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怎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应该在历史性考试中依靠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在哪里?这是我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5岁生日的时候,也必须认真加以思考和回答的一个问题。

95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使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先深切怀念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同时,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一切同中国人民友好相处,关心和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各国人民和朋友,致以衷心的谢意!最后,还代表党中央,向这次受到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一部分讲话内容,在每一次党的生日都会讲,因此也常常会被人们忽视。我认为,这部分内容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还要联系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的其他段落很好地理解和发挥。

记得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时候,最看重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就是要认清谁是我们事业的领导力量、谁是我们事业的动力。这只要读一读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著作,就可以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能够通过这样的分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四个我们党常讲常新的基本观点。这就是:

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是每一个中国人自己的神圣使命。因此,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牢牢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包括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新的社会阶层。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时专门讲到,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强调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民主政治和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民主政治在党的工作路线中就表现为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在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中就表现为民主政治。

2.“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邓小平领导我们搞改革开放,在现代化的动力问题上,最强调的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江泽民也强调,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论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时强调,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才问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3.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以来,党中央总书记的讲话最后都要对青年讲一大段语重心长的话。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充分肯定了95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需要指出的是,今天,我们面对的青年已经和10年、20年前大不一样,主体已经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新的群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要“和新的群众相结合”,“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我们应看到,今天的时代就是“新的群众的时代”。“新的群众”已经成为我们的劳动大军、科技大军、文化大军、国防大军,还有创业大军,同时他们也已进入我们党的队伍和干部队伍。在今天,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和党的生命线,就要有新的眼光,面对“新的群众”,要学会善于做“新的群众”的工作。“新的群众”不仅朝气蓬勃、创新精神更足,而且自我意识强,肯定无疑的是,他们将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话指出: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因此,他提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与此同时,他也要求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4.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党的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的先锋。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讲,搬掉大山靠“两个觉悟”,首先要有先锋队的“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同时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使他们能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而要使人民群众“觉悟”,就要共产党人像“愚公”那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去感动“上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95年来,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生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高尚情操。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就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使我们广大党员成为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

 

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

在历史性考试中交出更加令人满意的答卷

我们要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其基本要求及其深刻内涵。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中,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李克强总理说,这是“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在学习领会这八个方面要求的时候,需要讨论三个问题:一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主体是谁;二是,为什么要在今天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三是,什么叫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怎么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第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主体是谁?

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体就是“我们党”。“我们党”又是谁?一是“全党”,二是“每一个党员”。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从“全党”来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指的是党的纲领、路线不能出问题,党中央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从每一个党员来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指的则是全党每一个同志都要按照党章和入党誓言要求的那样,永远保持建党时老一辈共产党人那样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也就是说,对于我们党员来说,各人入党时的“初心”即入党动机可能不完全一样,但经过党的培养教育,现在应该按照党的“初心”而不是按照个人的“初心”,即按照党章和入党誓言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这就是这次“两学一做”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为什么要在今天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们注意到,在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方面要求之前,已经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角度论述了这个问题。

从历史角度来看,我们今天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回顾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一不是从成功中寻求慰藉,二不是要躺在功劳薄上,三更不是因为今天我们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而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从现实角度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现在是一个太平盛世,但太平盛世不是没有斗争的,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告诫我们,我们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的挑战、风险、阻力、矛盾。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从未来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来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们还要注意到,在习近平总书记整篇“七一”讲话的最后,他回顾了毛泽东当年离开西柏坡时讲的,“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他说:“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正因为在进行历史性的考试,所以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也就是说,把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前后的话联系起来,就能体会到,这八个字重点强调了两层意思:一是在历史性的考试中要“不忘初心”,不丢失我们的光荣传统,不失去我们的灵魂,不迷失我们的方向;二是在历史性的考试中要“继续前进”,不陶醉在我们已有的功劳薄上面,不固步自封,也不精神懈怠,而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第三,什么叫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怎么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从形式逻辑上讲,这是两个问题,其实在“什么是”中已经包含了“怎么做”,所以我们把它们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主题和主体,讲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八个方面要求,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第一个要求,讲的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第二个要求,讲的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当初成立之日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我们的纲领,现在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我们要不断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第三个要求,讲的是“四个自信”,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既是建立在对党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又是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的,同时也是完成后面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所以,这第三个要求是承上启下的。

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个要求,这五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今天要继续积极推进的五项工作任务。

第四个要求,也就是我们要继续积极推进的第一项任务,这就是要进一步落实我们的布局。一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二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必须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协调推进。也就是要在党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的指引下,坚持“四个自信”,按照这样的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第五个要求,讲的是改革,也就是我们要继续积极推进的第二项任务。今天,全面深化改革怎么继续推进?我们要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勇于改革创新。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使命,这个任务要求全党要不怕风险、不怕啃硬骨头,齐心协力去完成。

第六个要求,讲的是为人民,也就是我们要继续积极推进的第三项任务。我们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人民提供福祉。这既是我们的任务,同时也是我们继续前进必须坚持的核心思想。

第七个要求,讲的是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也就是我们要继续积极推进的第四项任务。这里不仅阐述了我们党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而且强调了我们面对国际上各种各样戴着有色眼镜阻碍我们前进的那些问题时,应该怎么应对。既强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又强调了如果有人胆敢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话,我们中国人是不会吞下这个苦果的。这也是继续前进的重要保证。

第八个要求,讲的是党的建设,也就是我们要继续积极推进的第五项任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个论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二是关键在加强党的建设。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坚持党的领导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而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党的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了很大的篇幅讲了怎么样抓好党的建设,尤其是解决腐败问题。这次重要讲话,他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二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怎么加强党的建设,解决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呢?一要始终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个中心,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二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三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四要进一步解决党的作风问题。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抓起,从党的高级干部抓起,以上率下来解决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五要进一步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六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所以,这个任务也是贯彻前面所有任务的根本保障。

通过以上的梳理可以发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八个字,既包涵不能忘记我们的指导思想,不能忘记我们的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包涵要用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推进我们的工作,还包涵要坚持“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布局、改革开放、人民利益、和平发展、党的领导和建设,这八个内容的逻辑是相当清晰的。前两个侧重于讲“不忘初心”,后五个侧重于讲“继续前进”,第三个是承上启下,把指导思想、理想信念转化为“四个自信”,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针对性非常强、思想非常深刻、内在逻辑联系非常紧密的一篇重要讲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纲领性文献。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李颖)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901/9103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