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节日专题 2016年度 重阳节

老有所乐离不开子女的陪伴

2016年09月26日 16:26

这几天,51岁的浙江永康市男人张永康火了,他自己却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只不过是跟往常一样,抱着82岁的母亲在江边唠嗑,结果这一幕被人拍下,还发到了朋友圈,一时间被好多人转发。(9月22日《扬子晚报》)

“抱母亲唠嗑”,这种稀缺而清新的举动,既满足了人们对传统孝道的定义,也契合了现代社会亲情互动的理念,赢得了很多点赞与好评。看似平常的举动,却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

当今社会,许多子女和父母处于一种分散居住的状态。这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距离,也是一种心理上的隔阂。在坚硬现实的挤压下,“常回家看看”缺乏社会基础;即使在春节等节日实现短暂的合家团圆,许多年轻人也没有将足够的时间用在与父母的亲情互动上。

物质生活越来越好,许多子女却和父母出现了互动裂痕与情感隔膜。即使陪着父母,许多子女却难以做到陪伴;即使在父母身边,一些年轻人也将大量时间花在玩手机上,没有和父母进行足够的亲情互动。

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品质。在中国传统模式里,父母抚养子女,子女长大以后再“反哺”,这样的双向循环养老,体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双向义务的伦理实质。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老年人如何实现“老有所乐”?

一些老人通过加入广场舞等趣味性活动实现与自己的和解、同群体的交流和对社会的融入。只不过,对于那些身体部分失能或完全失能的老人们来说,“自娱自乐”显然已经不可能。子女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子女的爱与关心,让失能老人多了一些光亮和温暖。“抱母亲唠嗑”之所以打动人心,就在于它让我们见识到了难能可贵的价值坚守。许多时候,陪伴老人我们并不缺能力,而是缺乏动力。

与那种将失能老人当成“包袱”“累赘”的做法相比,“抱母亲唠嗑”让我们见证了一位不再年轻的儿子的责任与担当。正是有了亲人们不离不弃的陪伴,失能老人才会更有生活品质,“老有所乐”才能成为现实。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926/9116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