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信公众账号
宣讲家网评论丨构筑我们心中的烈士纪念碑
2016年09月30日 15:34
今天我们在迎来伟大祖国第67个生日之际,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个烈士纪念日。号角猝然响起、国歌齐声高唱、花篮徐徐献上、人们肃立默哀的场景已经融入历史、深入人心。这正是设立国家烈士纪念日,以国家名义缅怀先烈、以法律形式彰显精神,传承民族血脉气节,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所在。
不忘初心,在血脉传承中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近代以后,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清朝政府封建统治腐朽不堪,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成为几代人求索的目标、亿万人难解的心结。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奋起抗争,抛头颅、洒热血,才熔铸成这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的壮阔历史,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既包括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等中国共产党人,也包括张自忠、佟麟阁、戴安澜等中国国民党人;既包括关天培、邓世昌、谭嗣同等旧时代的英雄,也包括邱少云、焦裕禄、沈浩等新时代新时期的楷模。他们是民族精神的灵魂,是时代精神的缩影,是主流价值最集中的体现。为他们设立国家纪念日,组织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就是为了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学习传承好他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宝贵精神,努力完成他们未尽的事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实现人民英雄为之献出生命的奋斗目标。
任何一个国家的进步,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统一的国民意志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历史的经验提醒我们,梦想不可能一气呵成,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立足国情,鼓足干劲,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见成效。我们还需要继续秉持烈士遗志,发扬烈士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将先烈们参与开创、为之奋斗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高擎火炬,让烈士精神成为扬清激浊的社会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烈士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他们以浩然正气、道德风骨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用生命诠释了对待家与国、大与小、名与利、得与失等等价值判断和利益取舍时的正确态度,像一把把“精神火炬”给人以光亮和启示,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当今社会,物质潮流激荡、价值观念复杂,信仰缺失、精神迷惘、唯利是图、善恶不分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肆意突破价值底线、道德底线,消极影响不可小视。弘扬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牺牲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下大力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逐渐成为时代和群众强烈的道德行为呼唤。从每年一亿多人次瞻仰烈士陵园,到设立烈士纪念日“十年磨一剑”,从9·3胜利日阅兵,观众给予英烈后代热烈的掌声,到重要节庆群众到烈士纪念地的自发祭扫、学习宣传,铭记先烈功绩、景仰烈士精神,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弘扬烈士精神,必须坚持“立”、“破”并举。长期以来,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错误思潮和观点,打着还原真相、学术创新、戏说人物的旗号,肆意篡改历史、解构崇高、戏谑嘲笑英烈,企图消解我主流意识形态,达到混淆视听、制造混乱的目的。于是乎,英勇顽强成了“假动作”,舍己为公成了“傻脑筋”,艰苦奋斗成了“土老帽”。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烈士的认知和对历史的态度,检验着个体良知和社会风尚。越是价值多元,就越要有主心骨;越是谣言四起,就越要坚定理想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立国家烈士纪念日,以国家的名义纪念烈士、学习宣传烈士精神,既是捍卫烈士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挤压错误思潮传播空间,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一把“利器”。
厚植沃土,促尊崇烈士成为全体公民的文化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设立烈士纪念日,以国家名义和法律形式传播烈士精神,弘扬主流价值,凝聚国民意志,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美国将阵亡将士纪念日和退伍军人日规定为法定公共假日,当日全国各地降半旗,总统及政府高官到阵亡将士公墓或纪念地敬献花环,代表国家对阵亡者、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表示敬意和感谢。国会通过《全国追思时刻法案》《尊重美国阵亡英雄法案》等法案鼓励公众参加活动,对亵渎英雄烈士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国防部、退伍军人事务部对阵亡、受伤官兵及其家属给予优厚待遇,形成全社会敬仰烈士、崇尚荣誉的良好风气。英国从官方到公众都十分重视烈士纪念,政府官员、社会名人带头在烈士纪念日当月佩戴小红花,官方举办隆重的哀悼和游行活动,女王亲率王室成员出席。国民在烈士纪念日当天上午11时11分自发停止活动,肃立不动,手抚前胸默哀2分钟,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俄罗斯将烈士纪念日称为“胜利日”,每年举办包括阅兵在内的各种纪念活动,总统亲自出席,各级政府领导人及民众到当地烈士墓前献花。著名的克里姆林宫红墙外亚历山大花园中的无名烈士墓建成于1967年,墓前五星状火炬喷出的火焰燃烧近50年从未熄灭。普通民众结婚时会穿戴整齐,在亲朋好友陪伴下到烈士墓前献上一束献花,表达感谢、分享喜悦。
相比这些国家,我国在烈士纪念和礼敬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国可考知姓名并收入英名录的烈士不足200万人,只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全国98.9万余座烈士墓、2.9万余处烈士纪念设施,4300余家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以及境外的100余处烈士纪念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四级”保护管理体系,零散烈士墓需要做好抢救性保护工程,加强日常管理保护。烈士纪念同重大主题宣传、重要节庆活动、重点人群教育的结合有待深入,与之相关的优抚政策、礼仪制度、文艺创作、舆论引导、政策保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实施和落实。
主流价值与流行文化、消费文化不同,需要社会的理性支持和政府的有力推动。用制度体系强化和提升敬仰烈士的礼仪和文化,通过组织纪念仪式聚焦大众目光,扩大关注程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引导和约束,增强教化效果,本质上是解决抓核心价值观建设“空对空、两张皮”的问题,把烈士精神这个“魂”和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落细落实这个“体”有机结合起来,让烈士精神广为流传、人人敬仰,成为沁入心灵、日用而不觉的自觉行动。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烈士纪念日是一种召唤、更是一种构建,激励我们用烈士精神构筑起心中的纪念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李梦柯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0930/9128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