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铭记历史壮举 弘扬长征精神”百姓宣讲 报告

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

2016年10月20日 09:00

 

大家好,我叫韩鹏,来自丰台区右安门街道,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

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只能听见怕人的波涛声。

我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935年5月24日的晚上。巧渡金沙江后的红军,要想继续北上,就必须渡过四川境内的大渡河。大渡河是岷江的一条支流,河面有300米宽,10来米深,水流还特别急。要是到了每年5月份的汛期,渡河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当年太平军的将领石达开,就是在安顺场不能渡河,遭到全军覆灭的,那也是在5月发生的事情。这次,红军还是要在5月过大渡河。蒋介石高兴了,他说:红军就是石达开第二。不过他忘了,红军可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啊。毛泽东坚定地说:红军绝不当石达开第二。

最先到达这儿的是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的第1师第1团,他们从离大渡河160多里路的一个庄子里,冒雨出发,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5月24日晚上,悄悄逼近了安顺场渡口。

安顺场是个有近百户人家的小市镇。国民党为了防止红军渡河,用两个连的兵力把守在这里,他们把渡河用的船,是抢走的抢走、毁坏的毁坏的,只留下一条船供他们过河用。安顺场对岸还有一个营的兵力在封堵。

为了继续北上就要拔掉安顺场这颗“钉子”。刘伯承司令和聂荣臻政委特别指示1团团长杨得志:这次渡河,关系到数万红军的生命!—定要战胜困难,完成任务,为全军北上打开一条胜利的道路!

杨得志接到命令后:安排政委黎林率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来以吸引对岸敌军;3营担任后卫,留在原地掩护指挥机关;他自己率领1营冒雨兵分三路去拿下安顺场。

安顺场的敌军怎么也没有想到,红军会来得这样快。他们认为红军还没有出少数民族区呢,所以都蒙头大睡呢。

“哪部分的?”敌军的哨兵满不在乎地问出现在他眼前的红军战士。

“我们是红军!缴枪不杀!”说着就扑向了敌人。

这次战斗只经过20多分钟,敌军的2个连,就乖乖地当了俘虏。但是杨得志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只找到了敌军自己用的那条木船。

怎么办?让战士游过去?水急、浪高、漩涡多,人一下水,就会被卷走了;架桥呢?别说水流太急了打不了桥桩,河对岸的敌军那也不是吃素的呀。看来只能先靠那只渡船了。

1营长孙继先找来了8名当地的船工,船工们同情红军,都说愿意帮红军渡河。

天亮了。杨得志用望远镜观察对岸的敌情:离渡口一里地的地方,是个四五户人家的小村子,村子周围有半人高的围墙;渡口附近有两个碉堡。虽然看不到敌军的活动,但是杨得志清楚,敌军是隐蔽在小村子里,就等红军渡河部队接近渡口时,来个冲锋,把红军消灭在河里。

可杨得志下了强行渡河的决心。他开始部署火力,迫击炮、重机枪、轻机枪和特等射手一一就位。

 

接下来开始组织渡河突击队。1营长孙继先自告奋勇,他集中队伍宣布名单:连长熊尚林,到!二排长曾令明,到!三班长刘长发,

到!四班长郭世苍,到!战土张桂成,到!……一个个的点名声,和一个个响亮的应答声,在山谷里回荡。十六个勇士齐刷刷地站成了一排。

突然“哇”地一声,一个战士从队伍里哭着冲了出来。 “营长,我也去!我一定要去!”。杨得志一看,原来是二连的小通信员。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孙营长点了点头。

一支英雄的渡河突击队组成了:十七个勇士,十七把大刀、十七支冲锋枪。

7点整,强渡开始了。随着杨得志一声令下,十七个勇士跳上了渡船。

看见红军渡河了,对岸碉堡中吐出了火舌。

“打!”杨得志向炮兵下达命令。只听“通!通!”的两声,敌军的碉堡就开了花儿。碉堡是没了,可从对岸村子围墙里,还是射出一串串的机枪子弹。8名船工拼命划着,子弹嗖嗖地从他们的耳边飞过。红军的机枪手们,也同样还以着颜色。有人会问,红军怎么不开炮呢?因为红军只有四发炮弹,还要用到更关键的时候呢。

渡船在汹涌的波浪中颠簸前进着,离对岸越近,敌人的炮火就越猛烈,有的战士不幸负伤了。突然,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了离船不远的地方,船剧烈地晃荡起来。船工们奋勇地控制着木船,战士们只恨自己帮不上忙。

这时,一股激流涌来,渡船飞快地向一块大礁石撞去。船工们手疾眼快,四个船工跳下水,用双腿撑住礁石,拼命地用背顶着船,另外四个船工,则拼命地划着桨,最终化险为夷,避开了礁石。

渡船离岸只有五六米了,勇士们不顾敌军疯狂的射击,一齐站了起来,准备跳上岸去。

这时候,就见小村子里冲出一股敌军,涌向渡口。

“给我轰!”杨得志大声命令着炮手。

“通!通!”又是两下巨响,迫击炮弹不偏不邪地在敌群中爆炸了。在红军猛烈火力掩护下,十七个勇士飞一样地跳上岸去,一排手榴弹,一阵冲锋枪,勇士们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十七把大刀闪着寒光,左劈右砍。敌人哪见过这阵式呀,丢盔弃甲地往山后逃跑了。

红军顺利地控制了安顺场渡口。随后,又一举夺下了上游的泸定桥。为继续北上扫清了障碍。

这正是:

长征壮举彪青史,

十七勇士美名扬。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020/9168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