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北京专题 “铭记历史壮举 弘扬长征精神”百姓宣讲 报告
十二个铜板一个梨
2016年10月20日 09:05
大家好!我叫李莉华,来自丰台区环卫中心。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十二个铜板一个梨》。
在命悬一线的漫漫长征途中,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身影,如果说长征是奇迹,那么女红军的长征就是奇迹中的奇迹。在这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直令我难忘。
1935年4月的一天,红四方面军进入了云南省,天快黑了,部队来到云南边界的一个小山村。
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了,可这天儿还是热得让人烦躁。空气中是一丝风都没有,小山村里是一个人也没有。村里人都去哪里呢?红军战士并不奇怪,因为在其他地方啊,他们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那是当地群众听信了国民党民团的欺骗,害怕红军,所以听到红军要来,就全都逃进山里去了。
部队的各个班走进一个个村民的院落,驻扎下来。谢飞、钟月林、刘彩香三个女同志,搀扶着发高烧的吴富莲走进一户人家。在一间低矮的屋子里,用堆在院门口的稻草打成地铺,让吴富莲躺下休息。主人的床铺空在那里,可几位女红军就跟没看见一样,因为红军有纪律,不允许随便睡房东的床。
谢飞走到厨房灶前,想用稻草烧点开水给战友们喝,再用热水烫烫脚。行军走了一天,腿肿脚涨的,要是不用热水烫烫,第二天起来就走不了路了。
一捆稻草烧光了,水还没开,谢飞又跑去抱稻草。忽然,咕噜咕噜地从稻草下滚出几个梨来。哟,这稻草堆里还有“宝”那。她赶紧扒开稻草,露出满满一筐黄澄澄的梨。
“呀!一筐梨!”谢飞惊喜地喊起来。
听她这么一喊,刘彩香、钟月林也跑了过来。
“这么多梨呀!”刘彩香高兴地说。
“这梨真香,真大,肯定也特别好吃!”钟月林说完,悄悄地咽了咽口水。
她们走了一天,又饥又渴,晚上也没发口粮,这一大筐梨,真是太诱人了。可她们只是说说,却没有去碰一下那些梨,她们记着红军纪律呢,那就是:老百姓的东西,一点儿都不能动!
要是主人在家,还可以跟主人商量商量,用钱买梨,充饥解渴。可现在主人不在家,这些梨无论如何不能动了。她们把滚落出来的梨一个个放回筐里,重新把梨筐用稻草盖好。
“哎哟、哎呦……”吴富莲病痛的呻吟声,忽然从屋里传出来。
吴富莲是个坚强的人,发着高烧行军都没有吭一声。这时候她一定是特别难受。谢飞用冷水湿过的毛巾放在吴富莲滚烫的额头上,看着她烧得干裂,起泡的嘴唇,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好办法。
“给富莲一个梨吃吧!”刘彩香向谢飞和钟月林请求着。
“不行!这是群众的梨,不经过主人同意,绝对不能随便吃。这是红军的纪律!”谢飞一口拒绝。
“这样吧,咱们用钱买梨,这不违反纪律吧?”
“小钟说的有道理,可主人不在,咱们怎么买呢?”谢飞也知道钟月林的主意好,可没办法做到呀。
几个人商量半天,最后决定用钱来买梨。
“一个梨能值多少钱呢?”谢飞问她们俩。
“我们也不知道。”刘彩香挺为难。
“那咱们就多给点钱,反正不能让老乡吃亏。”谢飞自言自语地说:“一个梨给12个铜板,总是不少了。”谢飞知道,一个梨以当时当地的物价计算,肯定是用不了12个铜板的。就是因为没得到主人的允许,所以要多给钱的。
谢飞上过学,有文化,战友们对她都很尊重。现在她提出多给主人钱,刘彩香和钟月林都觉得在理。可把钱放在梨筐里,主人要是没数过有多少个梨,就不知是怎么回事。想到这儿,谢飞就写下这样的一张纸条:
“老乡,我们是工农红军,路过此地,住在您家。我们有个病号正在发高烧,买了您一个梨,现留下12个铜板。没有征得您的同意,对不起,请原谅!”
她们把钱和纸条放在梨筐里,再用稻草盖好。钟月林、刘彩香把梨切成一片儿一片儿的,喂给吴富莲吃。水烧开了,三个人喝了几茶缸水,闻着一阵阵诱人的梨香,进入了梦乡……
没想到的是,吴富莲喝了开水,又吃了一个梨,静静地睡过一觉后,她的烧居然退下来了。
三个人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后,跟着部队又出发了。
红军走后,房东夫妇回到家,见屋子和院里干干净净的,觉得挺奇怪,这肯定是有人来过啊。两口子各处检查,东西没少,床铺也没动,低头发现了稻草盖着的梨筐里有纸条和铜板。房东夫妇不识字,经识字的人一说,这才知道12个铜板是红军为买一个梨给病号吃留下的。
房东夫妇非常感动,“红军真好!根本不像国民党说的那样?下次红军来,我再也不跑了”。
红军女战士用12个铜板买1个梨的故事很快传开了。在长征途中用铁一般的群众纪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克服了重重困难走完了漫长征程的红军战士们!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020/9168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