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中国通过减贫实绩促进人权事业发展
2016年10月20日 09:13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
据报道,国务院新闻办17日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
白皮书说,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7%。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白皮书介绍,中国致力于消除本国贫困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向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以减贫实绩推动人权进步
贫困的广泛存在严重妨碍人权的充分实现和享有,消除贫困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把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致力于减贫脱贫,让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我们用行动表明,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国际人权事业的忠实实践者和有力推动者。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也是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中国积累了通过减贫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中国减贫行动。从通过特色产业、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医疗保障等脱贫措施保障贫困人口生存权,到切实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特定群体中贫困人口的各项权利,再到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引导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共同推进减贫事业,《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显示,中国共产党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脱贫攻坚,目的就是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把13亿多人口全部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到2020年使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殊为不易。怎样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如何有效提升贫困户的内在能力、巩固脱贫成果?这是中国减贫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加强发展经济,扎实推进减贫事业;坚持多种形式减贫,注重提高实际效果;坚持社会公平公正,努力实现成果共享和共同富裕,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在中国的减贫实绩面前,国际上那些对中国人权状况的种种责难都显得有气无力。中国的减贫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国的减贫行动还将继续不懈努力,为世界减贫事业和人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是全球减贫事业的楷模
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已有近11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中国对于全球减贫事业取得这一成绩起了关键作用,通过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采取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政策,自1990年以来已帮助7.3亿人脱离了极度贫困。
在成绩面前,我们绝无理由沾沾自喜。根据现有的数据,2013年全世界还有近8亿人生活在日均生活费1.9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下。前路并非坦途,世界极贫人口半数以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而未来贫困人口将更多地集中在脆弱地区,成为边缘化人群,无法像其他人一样享受政策和计划的福利。所以,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创新方式,打通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最后一公里”。
除贫困外,世界各地的许多民众和决策者越来越关注收入差距问题。简言之,缩小收入差距对于实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至关重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经济增长是不够的,还要确保经济增长为最贫困人群带来最大利益,为极贫人口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更优质的服务,并为他们的后代摆脱贫困束缚奠定基础。缩小收入差距,也是各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帮助脱贫所采取的必要措施获得政治支持的关键。
中国制定了在“十三五”期间消除极端贫困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并已在我们认为有助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重点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儿童早期开发和营养、全民医保、普及优质教育、针对贫困家庭的现金转移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和电力建设、累进税制等。未来的主要挑战将是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加强贫困数据采集,对难以惠及的剩余贫困人口,如老年人和少数民族实行精准扶贫,促进作为中国主要社会安全网的低保制度的精准化。
在2016年中国扶贫日到来之际,我们为中国在帮助亿万人民脱贫方面发挥的作用感到骄傲,同时也要以现实的态度对待尚存的挑战。毫无疑问,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消除贫困的进程,并向世界表明,实现包容性增长和为最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机会皆有可能。
生命权、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没有生命权和生存权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论其他方面的人权保障。但是因为贫困而给生命带来威胁,给生存带来挑战的问题,一直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仍旧在通过与贫困做斗争,保障人类的生命权和生存权。这也就意味着,减缓和消除贫困,是实现和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人类社会继续往前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停止与贫困的斗争,一直在减贫扶贫方面既进行着顶层设计,又不断采取新的措施与手段,投入巨额资金,调配巨额资源,千方百计针对社会贫困人口和国内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减贫。而所有这些努力,也产生了效果,不管是绝对贫困人口还是相对贫困人口,在数量上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10月17日发表了《中国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对中国这些年来通过扶贫减贫推动人权保障和人权进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也对未来减贫行动的重点进行了展望。回顾中国这30多年来的减贫之路,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世所罕见的行动,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伟大创举。
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我国的减贫行动不仅是我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积极履行与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义务,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与人权领域的交流合作,分享扶贫开发的“中国经验”,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是要实现人民幸福。相信随着扶贫投入大幅增加,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落地,以及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重大发展举措的实施,我们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打赢这场攻坚战,为世界减贫事业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020/9168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