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中国离实现航天强国梦有多远?

2016年10月21日 17:29

 

神舟十一号距离你我很近

10月19日凌晨,浩渺的天际划过一条长长的轨道,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在距离地球393公里的太空相约,两个比子弹速度还要快8倍的空中飞行器安全可靠无误差地对接在一起。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承上启下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稳定实施。第一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实现的是航天员的天地往返。第二步,从神舟七号到神舟十号,实现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顺利交接,验证航天器交接技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进一步验证空间站的关键技术,实现航天员的长期驻留。第三步,未来还将进一步建造空间站,进行多种科技探索。

此次神舟十一号完成的是第二步最后阶段的重要任务: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任务是神舟飞船在建造空间站之前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也是我们最后一次验证相关技术的机会。之后,中国明年将进入“空间站时间”。

亮点频现

为了适应本次任务要求,科研人员对神舟十一号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很重要的一个亮点是,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

“新配备了宽波束中继通信终端设备,显著扩大了测控覆盖范围,提升了飞船姿态快速变化时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从而提高了航天员的安全性和飞船的可靠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说。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从相距120米到最终完成对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为了让它们能在以8倍于子弹的速度下毫厘不差地对接在一起,技术人员对光学成像敏感器实现了升级。

光学成像敏感器的主任设计师龚德铸说,太空中阳光照射强度是地球上的三到五倍,很容易“亮瞎”飞行器的“双眼”,就像开车时被对面来车晃了大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视力,因此以往交会对接要选择光线合适的时机进行。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一号发射场热控分系统负责人付杨说,确保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舒适安全,须为航天员营造一个类似于地面一样的“家”——有适宜人类生存生活的温度、氧气等,而这要靠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来提供。

付杨说,他们为飞船设计的神奇“外衣”就像人类的衣服,能保暖防晒,同时还能隔离灰尘、雾霾等有害物质对皮肤的伤害。

 

惠及民众

航天工程的发展,也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人类从太空里带回的技术,正改变着地球人的生活,给普通民众带来红利。

据介绍,中国空间应用目前正在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高分、风云、海洋、资源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在农业、林业、国土、测绘、水利、住建、环保、减灾、交通、气象、海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就本次任务来说,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在与神舟十一号进行对接后,将开展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等多项试验。

比如,首次开展我国航天飞行中的医学超声检查,可以实时监测航天员心肺功能;他们将参与多项应用载荷技术试验,更换空间材料制备样品,进行太空植物栽培试验等;还将开展在轨维修操作,进行人机协同验证。

同时,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装载了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等新一代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和地球科学研究仪器,这些载荷的应用,将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

还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装载了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等新一代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和地球科学研究仪器,这些载荷的应用,将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

航天梦助力中国梦

点燃航天梦,助力中国梦。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梦则是伟大祖国的强盛之梦、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中国航天事业孕育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航天持续奏响精神高地的时代强音,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探索浩瀚宇宙,勇攀科技高峰。今年以来,无毒无污染大推力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高分三号卫星、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均成功发射,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

六十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实现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的长足发展。

继往开来,中国航天人的梦想不断向太空延伸。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长征五号划时代重型运载火箭即将首飞,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探测卫星等空间科学新型卫星发射在望……宇宙无穷无尽,探索无穷无尽,造福人类无穷无尽。中国航天正在续写新传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为增进人类的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航天研发、制造、应用能力的整体跃升,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推动着经济、社会、生活多方面的进步。展示了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放眼未来,站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中国航天已经踏上“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用五到七年时间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现有的重大科技专项;2025年前后,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推动空间信息应用规模化、业务化、产业化发展;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可以相信,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快速发展的航天事业,必将激发全民族探索和创新的热情,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强劲助推中国梦。

 

今天中国航天人正在做的事情,其实是在突破中国航天领域的诸多瓶颈。过去这些年,我们见证了中国航天“火箭”般的发展速度。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实现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完成了中国绘制的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发射了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突破和掌握了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实现了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将首辆月球车“玉兔号”送抵月球表面。上个月,我们成功发射了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距离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又前进了一大步。

这一切探索的终点在哪里?如同浩渺的宇宙,中国的太空梦也没有边界。在可预见的时间里,我们将发射空间站,发射火星探测器,将科学家送上太空……每一项都激动人心。

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属于人类太空探索的一部分。我们站在人类太空探索的前沿,理当肩负一种使命——为加深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而奋力开拓。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是无国界的。神舟飞天,为中国,也为世界。

历史已经清楚地明示,正是科技大国的实力、担当与气魄,推动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曾受益于那些科技先行者——正是一些国家做出的努力,让整个世界在过去几百年里,见证了科技领域的狂飙突进,见证了汽车、宇宙飞船、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而正是这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形态。

星汉灿烂,太空漫漫,梦想是深藏在航天人心灵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有航天人探索太空奥秘的坚定信念,有攀登科技高峰的坚实步履,我们的航天梦一定会飞得更高。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6/1021/917265.shtml